「受夠當半吊子的大人了!」找回最初的信念,擺脫模板人生
鄉村裡的建築師事務所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每年都會在社區裡進行自力營造的工作,暑假期間則招募大學生或社會人士,到土溝村體驗人與人、人與地方之間的建築關係。可以看到,在一處偏遠農村,一個十幾人的建築團隊,在社區累積許多作品。 這樣的努力,對土溝村的長遠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時,我從竹山開車到土溝村拜訪,抵達當地已是夜晚。遠遠望去,無際的黑暗中,唯有一處老厝燈火通明,許多年輕人埋首創作地方理想,這樣的情景總是讓人產生巨大的共鳴與感動。 他們有自信,讓事務所在偏遠的農村,展現如此的耀眼與光芒。我與陳永興建築師是密切合作的夥伴,也是忘年之交。我們的生命經驗有許多交集之處,幾乎無話不談。 近幾年,他常受邀到中國大陸各種主題的鄉建論壇,分享台灣建築經驗。在農村耕耘十年的建築師事務所,積累出土溝村一場又一場美夢,這樣的精神與毅力,總能讓台下聽眾熱淚盈眶,掌聲不絕於耳。 我們則把掌聲,轉化為省思的聲音。台灣的建築環境愈來愈不理想,主要是法規與專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隔閡。許多建案被蠻橫法規框架住,最後格局不免流於形式。建築師在與各單位反覆協調溝通的過程當中,熱情也不斷消逝。 如果無法為下一個建築世代帶來正面積極的發展環境,未來的建築師將何去何從?這是陳永興心中深深的憂慮。至今,他仍不用繪圖軟體,堅持手繪建築圖稿,主要是想維持溫度與手感,傳遞工匠精神。這就是為何他的事務所每年都能呈現讓人感動的新作品,這也才是具有影響力的事務所。 他曾發表過一篇短文,其中一段文字,讓我內心感觸難以言喻: 我想創造一個環境 讓年輕建築人能懂得真實的生活 透過觀察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 萬物的生與滅 農民的作息 歲時與節令 體會到生命的節奏感 也透過自力營造與勞動的過程 了解一個專業者要有同理心 能放低姿態 以建造自己的家的心情 來建造每個建築物 也因為是完全的參與 反覆的修正 流下汗水 來累積創作的能量 一種貼近真實生活的能量 這樣的過程 是深植人心 永恆的喜悅 持續一件自己認同的事情十年以上,我認為,那就是一種叫做信念的東西。信念本來就存在我們身上。只是,汲汲營營的現代社會,大家不再關注信念,只將眼光放在績效上。 大人迫於現實,經常要妥協,加上集體流於形式的不負責任態度,讓年輕世代也必須壓抑自己,與大人一樣無法展現自我,只能過符合社會普遍秩序的模板人生。如果大人嘗試從生活、工作、家庭當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特質,不也是讓信念萌芽的開始?但是,請至少堅持十年以上。 【書籍資訊】 出版日期:2020.07.31
圖片來源:Unsplash
《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何培鈞的九個創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