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當過班長,就無法培養領導力嗎?只要從小事開始負責,就是明白箇中意義的起點
賦予學生領導責任 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會賦予學生領導責任,但卻常只限於少數被認可的學生或同學間互相選舉所產生的代表。那其他的學生怎麼辦?另外那百分之九十八的學生有任何機會擔任領導人嗎? 在班級裡,賦予學生領導力角色可以從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開始:「現在我所做的事情中,有哪些可以交給學生來做?」北卡羅來納州一位老師就問了學生這個問題。結果,學生決定讓自己負責關掉所有電腦、拉起遮陽簾、把椅子放到桌上、倒垃圾、削鉛筆,以及許多平常下課後,她得花二十至三十分鐘時間去做的事。 她的學生非常喜歡做這些工作。下課鐘響前五分鐘,只要她給個手勢、下個指令,孩子就開始忙碌起來。「我怎麼沒早點想到要這麼做?」她說道。關鍵不在於學生所做的事,而是在於孩子開始為教室的整潔及班上的榮譽負起責任。他們自己承擔起下課後的整潔工作。 在加州的簡森小學,每個班級都有一位專任的「科技領導人」。當老師碰到任何教學器材上的問題,這位學生領導人要不是立刻自己幫忙解決問題,就是負責去找學校的成人「科技顧問」來處理。 科技顧問要不是教導這位學生領導人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就是與學生一起去教室,攜手解決問題。這個孩子不僅學會了新知識,也獲得責任感,而老師依舊負責教導的工作。 賦予孩子整理教室裡的書籍、宣布午餐菜單、收家庭作業、發放文具、接待訪客、幫老師送文件去辦公室、領唱國歌、幫同學按洗手乳等責任,看起來或許不是什麼偉大的「領導角色」,但絕對是個起點。除了口頭上討論何謂「責任」,這個做法讓學生有機會真正「感受到」責任的意義。 它讓學生知道,擔任領導人的意義就是貢獻自己的能力──有時甚至是去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它讓學生有機會不斷品嚐成功的滋味。他們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享受被欣賞的感覺。 多數學生會為自己的責任感到驕傲,經常缺課的孩子甚至變成全勤,因為他們覺得學校、班上需要他們,因此不願錯過任何上學的機會。一個小男孩一天早上醒來,發現媽媽醉倒在床上。結果他就自己穿衣服、搭校車到學校。為什麼?他說,因為他不想耽誤自己當天的領導力角色。 隨著孩子長大成熟,他們的領導責任也愈來愈吃重。他們可能會開始負責在班上講解一些課程、擔任專案領導人、指導低年級同學、接電話,或為全班挑選讀物。有些學校賦予高年級學生擔起社區服務計畫的挑戰。有老師或家長在旁擔任教練的情況下,學生自己決定、規劃、執行社區服務計畫的所有工作。 【書籍資訊】 出版日期:2019.03.20
圖片來源:Unsplash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教育現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