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優雅的變老,用心設計你的理想老後生活
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得有意義。—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管理學大師 小時候幾乎每個大人都曾經問過我們:「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常見的答案包括醫生、律師、老師、消防員、芭蕾女星。就這樣,我們做了一些人生計畫,進入學校取得學位或所需的訓練,找到第一份工作,然後或許會遇到人生伴侶共組家庭,如果一切順利,會在不錯的工作崗位上度過許多年。 接著我們到達某個時間點—不論是在我們自己心中認定的某個年紀,或是身邊的親友同事開始到達某個年紀,總之,我們認為放慢腳步悠閒過日子的時候到了,這是我們應得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準備好進入什麼也不做的生活。我們不僅還有很多年可以活,而且有大把生命等著我們去享受。 問題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為這個階段的人生做規劃,而且由於平均壽命大幅延長,所以並沒有很多父祖輩可以做為仿效的對象。有些人可能為晚年生活存了一些錢(不過大部分人存的錢遠遠不夠),但是有多少人確實計劃過想要利用延長的中年期做什麼? 我把這種現象稱為「不用腦變老」。有一天我們發現事業發展趨緩,孩子長大了,眼前還有二、三十年的歲月不知道該如何填滿。我們的人生歷程與父母輩不同,對於這個階段的人生,我們原本的設想已不再適切。所以我們應該轉換思維,從「不用腦變老」轉換為「用心生活」。 開始問自己:「下一步是什麼?」 思考上面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不只開始質疑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也會質疑自我。我敢說很多人會開始體認到,我們年輕時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只是要做的事,與真實的自我無關,也不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非常幸運能夠在全力發揮所長的地方工作,我在工作中得到的樂趣遠超過我的想像。但是很多人在事業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就後,卻發現並沒有帶來原本期待的幸福快樂。我們想要更充實的人生,於是開始尋找別條路來達成這個目標。 顛覆年齡想像的代言人 這正是發生在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身上的情況。我第一次見到雅莉安娜,是在二○一四年退休協會主辦的「五十後人生」博覽會上,她告訴我,她可以擔任顛覆年齡想像的代言人。 她原本是成功的作家及評論家,二○○五年在五十五歲時創辦了《赫芬頓郵報》,當時她並不那麼了解科技產業,但她知道網路是傳播重要訊息的最佳方式。她努力學習新科技,和這一行的好手交流,她推出的「赫芬頓郵報」部落格在二○○八年被《觀察家報》(Observer)評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格」。 雅莉安娜站上了功成名就的頂峰,不僅名列《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也躋身《富比士》雜誌世界百大最有權勢女性。雜誌封面和電視節目都看得到她的身影,聲望如日中天。二○一一年,雅莉安娜以超過三億美元的價格把網站賣給美國線上(AOL),並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赫芬頓媒體集團總裁暨主編。 故事聽起來很簡單,實際過程卻並不容易。二○○七年《赫芬頓郵報》剛起步不久,雅莉安娜就因為過勞和睡眠不足而崩潰。這件事敲醒了她,讓她重新思考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她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賺得了名聲、財富和權力,但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也沒有帶來她所追求的成就感。 她體認到為了過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必須重新定義對成功的看法,於是她開始探索「美好人生」的真正意義。 她的結論是,金錢和權力並非評斷成功人生的唯一依據,還包括身心健康,也就是照顧好自己;智慧,也就是從經驗和生活中獲得的知識與判斷力;奇思妙想,也就是喜聞樂見宇宙的神祕,以及每天發生的事和那些生活中充滿的小小奇蹟;給予,也就是在同情與同理心的驅策下,願意為了他人奉獻自己。 【書籍資訊】
圖片來源:unplash
圖片來源:Chicago Tribune
摘自《50+好好:顛覆年齡新主張》
數位編輯整理:王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