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永遠教不完的,未來的教師應具備三項特質
很多人都誤會了,包括我也曾經誤會過。 老師的天職就是傳遞知識?其實不是,老師應該是「知識的啟發者」。 知識是教不完的,擁有處理知識的能力丶方法和智慧,才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憑藉。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對陌生未來的「無畏」。 在佛教中,「布施」有三種:財施丶法施丶無畏施。施人以錢財救急救窮,人飢己飢,是為財施;講經說法傳道授業,授人釣魚之技,稱之法施;鼓勵他人看重自己丶接納自己丶欣賞自己的努力,不害怕挑戰、不害怕挫折丶不畏懼成長丶有勇氣面對陌生的事物,這就是最高階的「無畏施」。 坐在教室裡的每一個學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菁英丶都必須成為菁英,每一個人都乘載了不同的天命,擁有不同的人生。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若回憶起自己的求學階段與曾經教過他的老師,是深惡痛絕?還是倍感懷念?他們會記得老師們當年苦心傳授的「知識」,還是老師的風采與典範? 為了不斷適應未來世界的變化,他們賴以維生的是「曾經學過的知識」,還是「學習的能力與恆毅力」? 我常常覺得,老師是一份最有福報的工作,同時也是最容易累積福報的工作。至少,讓每個學生喜歡來上學丶喜歡這堂課,就算暫時聽不懂學不會,就算暫時沒有把習得的知識反應在考卷的分數上,老師也沒有放棄他,沒有看不起他丶討厭他,而依然溫暖包容接納,這才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地方。 我是老師,我是個有溫度的老師。如果我的努力可以讓別人從內在產生力量,對自己重新燃起信心,甚至從黑白的人生走向彩色的人生,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啊!然而,我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厲害」丶「了不起」,我只是想把這份愛傳下去,希望這世界愈來愈好,每個人愈來愈快樂罷了。 拜讀完劉繼文老師《讓大象動起來》一書,最後三行令我瞬間飈涙…… 「這一路走來並不輕鬆也不容易,好幾次都想要放棄。每當遇到困難或瓶頸,總會想起當年繳交大學聯考志願卡的前夕,腦海中浮現的學生快樂學習的圖像。這一段驚奇之旅還沒有結束,我仍然會一直堅持走下去。」 每個人都曾經徬徨迷惘,每個老師在教學的路上一定也曾經挫折、無助。當我很累的時候,只要我想起課堂上學生的笑容,只要我想起「未來當學生有一天想起我的時候臉上浮現的笑容」,我就會有勇氣繼續懷抱熱情,堅持下去。 《讓大象動起來》金句摘錄: .學生的參與才是課堂的真實效率;設計「好的提問」比「講清楚一個觀念」更重要!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重點在於平常每一節課堂中的留白。 .留點時間讓學生思考,留一點時間對話:你看到了什麼?還有呢?為什麼?…… .提問是思考的火種,藉由提問來觸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大腦對求知的想要,進而成為學習的動機。 .一開始要提出好問題並不容易,我這樣訓練自己的能力: .每次學生上台,我逼自己一定要提一個問題;接下來我逼自己一定要追問一次;最後要把一件事放在心上──「學生一旦站起來回答問題,就要想辦法讓他答對!」 .教師的「專業」必須具備三項特質: 一、理解學生的學習,並做出正確的教學決定。 二、不斷更新的能力。 三、貼進學生的心,勇敢跨出去接。 .老師在實踐學習者中心教學時,必須拋棄「學生一定要老師教才會的假定」,他們才有機會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 .老師勇敢跨出去伸手接,在這個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我們相信總有一天,這顆種子會發芽丶茁壯。 【書籍資訊】 出版日期:2020.09.30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林恆嘉,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師
《讓大象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