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人文空間講堂
圖畫書作家當中,有不少人把他們在藝術創作,或是平面設計上所學到的視覺概念放進圖畫書的版面、字體、圖像設計裡,使得整本書的各種面向更完整地融合在一起。這次課程一共選擇七位設計型的圖畫書作家,觀賞他們的幾件作品,看看他們如何運用視覺效果說出精彩的故事。
旅居義大利的六年,創作方式漸從平面繪畫轉為立體動態雕塑,從此專注於從事由風和水等自然動力驅動的雕塑創作。藝術與理想的表現是新宮晉永遠的追求,?-1991年出版第一本圖畫書《鯨鯊》。另有《草莓》、《遷徙的蝴蝶》等作品。
保羅‧蘭德(Paul Rand)是當今最傑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在視覺設計方面和前衛精神對整個圖形設計領域,影響巨大而深遠。與妻子安?蘭德(Ann Rand)合作兒童圖畫書,共有四件作品,包括《小小1》和《我什麼都知道》。
艾拉‧馬俐(Iela Mari)對學齡前兒童的語言及溝通方式特別感興趣,養育孩子,發現市面上的童書,多半都需要成人的協助與詮釋,才能讓孩子瞭解。這帶給她靈感,決定創作讓孩子可以輕易看懂的書,無字書是她長期與孩子溝通的工具。例如《紅氣球》、《樹木之歌》,她和丈夫(Enzo Mari)合作出版《蘋果和蝴蝶》。
卡森‧埃利斯(Carson Ellis)小時候喜歡在森林裡探索、畫畫和醫治受傷的小動物。長大後成為知名的童書插畫家。自寫自畫的圖畫書作品有《家》、《嘟伊答》。
勞拉‧瓦卡羅‧希格(Laura Vaccaro Seeger)作品以概念書和幼兒故事書為主。概念書尤其出色,除了文字與圖畫的結合外,也以鮮明的視覺效果吸引幼兒,同時借由藝術的表現拓展幼兒視野,開啟感官互動,豐富他們的感受和想像,是幼兒理解抽象概念與體驗真實世界很好的啟蒙書。圖畫書作品有《綠》、《檸檬不是紅色的》、《先有蛋》。
彼得‧布朗 (Peter Brown)作品裡充滿有趣的角色和場景,畫面具設計感。童年的彼得喜歡探索住家附近的自然景觀;現在他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常常想念家鄉的美景,因而創作了圖畫書《奇妙的花園》、《我的老師是怪獸!(不,我不是!)》、《老虎先生》等。近期還出版圖文小說《荒野機器人》。
湯姆牛,畢業後主要從事廣告設計的工作,長達十餘年。他對單純的結構與形體特別感興趣,作品擅以趣味的幾何圖形來表現人物與動物的造型。圖畫書作品有《像不像沒關係》、《下雨了》、《最可怕的一天》、《林桃奶奶的桃子樹》等。
●課程資訊
時間: 2017/10/02-2017/10/30每週一19:00-20:30 (10/9逢連假暫停一次)
地點:93巷人文空間 台北市松江路93巷2號1樓
費用:全程4堂課1,400元(定價1,600元、單堂400元)
【9/8前報名享早鳥優惠價1,260元】
洽詢專線:02-25095085轉753、754
https://old.accupass.com/go/cafebookzone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