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400
喀噹喀噹 叩咚叩咚 奶瓶要上車!
喀噹喀噹 叩咚叩咚 小杯杯和湯匙也要坐火車。
透過模擬火車聲音的文字,
和想上車的奶瓶、杯杯、湯匙、蘋果、貓等各種角色,
開啟寶寶閱讀的初體驗。
反覆、單純的圖文內容, 可以讓寶寶建立安心、熟悉的安全感,
在這份舒服的安全感中,讓寶寶喜歡「看繪本、玩繪本」這種親子活動,
進而透過繪本認識、學習、累積各種能力。
《喀噹 喀噹-火車來了》是日本童書及設計大師,安西水丸的經典繪本。出版三十年來,再版超過110次,仍然是日本亞馬遜百大童書榜的暢銷童書,也是0歲寶寶推荐繪本的必選書單。
《喀噹 叩咚 嘩啦-火車來了》
喀噹喀噹 叩咚叩咚 湯匙和冰淇淋說:「我們可以上車嗎?」
喀噹喀噹 叩咚叩咚 嘩啦嘩啦 海灘球、草帽和小鏟子也要坐火車。
嘩啦嘩啦 這次小火車要開到哪裡呢?
這本書是日本人氣繪本《喀噹喀噹 火車來了》的續集,前後相隔了23年。在眾多讀者期待的眼光中出版了。這次也是交通工具和食物的組合,都是小朋友喜歡的元素。作者運用了拼貼(pantone-overlay)的技法,非常吸引幼幼讀者。每個上場的主角都有自己的五官和表情,這其實是用鑷子,一條一條手工拼貼出來的。一分一厘的誤差都小心翼翼。
用手工費工製作出來的簡單造型,配合反覆、單純的語言,父母和孩子一起快樂的共讀。這次畫面裡增加的藍色海浪,讓人看了有清爽的感覺,正好適合炎熱的夏天來閱讀。
這次我們到海邊走走。
《喀噹喀噹 火車來了》在1987年6月出版,是我早年出版的書,到現在已經有23年了。(註:這篇「作者的話」寫於2010年)我很喜歡這本給寶寶看的繪本,只要朋友家裡有新生兒,我就會把這本繪本當作禮物送給他們。有一次在一個聚會上,一個有名的藝人對我說:「安西先生,你的《喀噹喀噹 火車來了》賣得很好吧?」乍聽到他的問話,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意思。
他接著說:「我的兒子還不到1歲,很喜歡看繪本。晚上,我問他:今天要看哪一本書呢?他就會爬呀爬,拿《喀噹喀噹 火車來了》這本書給我。」
聽了他的話,讓我好高興。
大學畢業後,我立刻進入廣告公司任職,很少是出於自己主動來提案。這次提出要作《喀噹喀噹 火車來了》的續集,是因為常常被年輕的爸媽問起,「那本繪本不會出第二本嗎?」雖然沒有從編輯那裡聽到我的書很好之類的話,我還是鼓起勇氣提出這個續集的想法。很幸運得到出版社的支持,經過幾次草稿的溝通修訂後,我就開始創作這本繪本。
上一本的火車行駛在平坦的地面。第二本改到海邊走走,這次的乘客有冰淇淋、草帽、西瓜和玉蜀黍等。畫畫的過程,心情好到不行。我覺得,得到小朋友讀者的喜愛,將是最好的回報。
【編者的話 】
這次的繪本,顏色使用單一的特色,人物的表情是作者安西水丸一點一點加上去的,這些精細的作法花了作者很大的精神來完成。封底的人物不再有表情,象徵最後遊戲結束,大家都心滿意足。
【推薦文】媽媽網友共讀心得分享
大兒子小時候,我就唸過《喀噹 喀噹-火車來了》給他聽。我在弟弟三個月大時,開始讀這本《喀噹 喀噹-火車來了》繪本給他聽。一開始,他靜靜的聽著,但是聽到「嘩啦」這個關鍵字,小兒子對這個詞很有反應,每次一聽到就會笑。
【推薦文】媽媽網友共讀心得分享
寶寶在四個月大時,很喜歡這本書。畫面裡,寶寶的日常用品一個一個坐上火車,除了書上「我可以上車嗎?」的話不斷反覆出現。我還會和寶寶說:「奶瓶,你要坐到哪裡呢?」「奶瓶坐上車,好高興喔。」寶寶一邊看著畫面,表情非常滿足,還會自己翻頁。
【導讀】玩玩聲音的遊戲,享受快樂的共讀
莊世瑩 小大繪本館資深義工及講師
小大繪本館的「小豆芽親子讀書會」已進入第50屆了!每期六週的六堂課,由資深義工為親子演奏繪本,並和家長分享如何進行共讀的經驗,這個專屬於0-6歲幼兒的讀書會,因為深受親子喜愛,候補等待參加的名單總是長長一列,然而,起初不是這樣的。許多成人質疑:「小小孩需要看書嗎?」尤其是撫育3歲以下幼兒的媽媽,常會擔心小寶寶坐不住、會破壞書等等。
對小小孩來說,「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遊戲」--就是他們這個成長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在他們感知力最敏銳的時期,他們需要的不是「讀書、識字」,而是能充分的運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來認識自己和探索世界。除了奶瓶和小被被照護生理的需求,幼兒的心理更需要和身邊的照顧者做親密的交流,因此他們需要「共讀」生活的夥伴。
在幼兒的感官發展中,「聲音」對人類的影響早在出生前就開始了。胎兒在媽媽子宮裡6個月大時,聽覺系統已發展良好,能聽到外在的聲音,熟悉的語調和旋律會讓胎兒有安全感。哇哇墜地後,「用耳朵聽」──是寶寶第一個發展的學習能力,父母對孩子說話、唱歌、講故事,都會刺激孩子的大腦,形成新的神經連結。
常對嬰幼兒說話,是擴展孩子認知世界、促進語言發展最好的方法,這時候繪本正是照顧者最好的幫手。經過創作者精煉和琢磨過的文字,充滿了語言的力與美,可以增加親子間對話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幼兒從耳朵不斷的累積字彙,奠定未來口語表達、閱讀理解、書寫技巧等各種能力的基礎,為將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閱讀者做準備。
有些成人因為對幼幼書的認識淺顯,容易將頁數少、不強調故事性的幼兒書視為「幼稚書」,不願積極為孩子選擇好書,對和孩子進行共讀也沒有有信心。我們在小豆芽親子讀書會中採取混齡的方式進行,有許多優質的作品經過無數小孩的親身體驗,我們一起見證了好書的魔力和驚喜。
例如:《好餓的毛毛蟲》最能激發孩子對食物的熱情,每一次進行到星期六那個大跨頁,大孩子會迫不急待衝向那些美味的食物,做出盡情大吃大喝的模樣,還會開心的列舉他們喜歡哪些食物,連在牙牙學語的小寶寶,也不落人後,奮力爬行到書邊。小寶寶真的在聽故事嗎?原來他們滴在我腳背上的口水,就是對這本書由衷的讚美!
對幼幼書,成人還有另一個迷思,認為其中擬聲的幼兒用語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例如:用「喵喵」來代表小貓)。但研究兒童語言發展的日本心理學家今井睦美博士指出:剛開始牙牙學語的嬰幼兒,說的幾乎都是「名詞」,在學習找到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動詞之前,會利用擬聲詞或擬態詞來當動詞。孩子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說話,即使是以擬聲、擬態的方式來表達,也不會影響將來使用正確詞語的能力。
安西水丸的《喀噹 喀噹─火車來了》和《喀噹 叩咚 嘩啦─火車來了》二書,就非常符合嬰幼兒學習語言的歷程,同時也呼應了他們生活的內容以及關注的焦點。
在嬰幼兒有限的生活經驗中,代表著速度和力量的交通工具,總是能攫取他們的目光,可以飛馳移動的汽車、火車、飛機,似乎能帶領著孩子的身心,掙脫在現時、現地的束縛,這應該就是一種內在對自由的嚮往吧!模擬火車開動行進時發出的聲音,擬聲的「喀噹喀噹」和「叩咚叩咚」,不只以聲音來代表火車這個物件,也藉此營造出故事的基本節奏,一站站迎來的乘客都是和孩子最親近的物品和喜愛的食物,最後小主角現身共享快樂的餐會,小讀者在此刻完全和主角融為一體。
擬聲的效果鼓動了孩子興奮的情緒,可預測的情境則鼓勵小讀者參與其中,作者充滿童趣的圖像和明快的顏色對比,也是針對嬰幼兒心智發展階段特別的設計。書中包括火車在內的每一個物件,都被賦予了生命,帶著微笑的表情,小讀者讀起來感到友善愉悅,對幼兒來說,天地萬物皆可對話,作者具體而微的傳達了兒童視萬物有靈的心理特質。
以聲音韻律來帶動故事的幼幼書,也會帶動全面感官經驗的統合。《不見了不見了》是大人常和孩子玩的遮臉遊戲;朗讀了《從頭動到腳》,立刻想好好舒展筋骨,唸了《來跳舞吧!》,不禁想起身扭腰擺臀,《我的衣裳》充滿音樂性,唸與聽這本書的親子就像合唱一首歌。大人要盡量的鼓勵孩子不怕犯錯,從各個面向勇敢嘗試「玩語言」,小天下出版的《小麗坐電車》,可視為「玩語言」的進階版,其中把同聲異字、同聲異義玩得真是淋漓盡致。
孩子由識物指名到表達溝通,其工程之浩大繁複,如開天闢地。他們學習語言不僅是模仿成人,而是一段分析、發現與創造的過程。2歲起是小孩的「語言爆炸期」,直到五歲這段黃金時間,非常需要「優質的語言輸入」,所以今井博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溝通情感,仔細使用每一個詞和嬰兒對話。」語言就是一種身教,能在父母溫暖的語言懷抱中成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小孩,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的心田,撒下語言的種子。
日本的兒童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擁有美好的童年記憶,在每晚睡前,媽媽都會為他朗讀繪本,這個珍貴的經驗,讓他體會到「聽」的重要,因此他說:「用耳朵聽應該比用眼睛讀更能逼近語言的本質,可以充分的享受聆聽語言的樂趣。」繪本是一種用耳朵聽的文學,是父母親朗讀故事的聲音讓繪本產生了神奇的效用,由聲音交織成的語言,引領著親子一同到故事國去遊歷。讓孩子在用眼睛享受「讀圖」的樂趣時,也同時用耳朵遇見書吧!
2015/09/07
BKB017X
小天下
硬殼精裝
18.1x17.8cm
彩色
4711225312798
48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