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陳子倢,在地處偏鄉的南澳推動課後照顧、入校陪伴與青年培力計畫,從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到ArtBus藝術車計畫,因她堅信,每一段學習都有意義,不只是在都市的孩子,鄉鎮的孩子也要有。而長年專注投入偏鄉教育領域的觀光教父嚴長壽,將在今年底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3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分享他如何投入「文化永續」的扎根教育,為未來的子弟留一條回家的路。
嚴長壽認為,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率先改變觀念,接受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梁,社會更需要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熱愛工作的螺絲釘。
學科應該是要有彈性的,學科之間合併與合作,才能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索跨學科學習的概念,並把這些能力應用在未來的各種場合之中。有些能力不是年齡到了就能發展出來,而是要透過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世界教育部長 肯.羅賓森《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分享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黃國珍推薦《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教育的使命就是讓每個人能發揮天賦,用以創造個人生命的成就,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與世人共同創造一個相互支持、均衡發展的世界。而教育做為滋養生命、賦予能力最重要的系統,就是給予每個人能自由發揮天賦的環境與資源。
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輝誠推薦《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想像力與創造力,恰恰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出各種體制、環境,來呵護、培養、激發、展現每一個人天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找到自己的「天賦」,在世界上獲得成功,達到自我實現。
教育改革運動也很相似。改革運動忽略人類天賦本來的多元性,對學校教育的大小事都有規定,從閱讀書單到教室座位規劃,到課程安排。最後得到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很美,但靠近仔細看會發現,它是學習的粗糙複製品。改革運動過度看重結果,在意的是測驗成績和畢業率,而不是過程。
【名人書單】暢銷作家藍偉瑩推薦《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這些年因著教育變革,我們總能聽到許多評論,談論著自己相信的價值,認為什麼才是好的做法,說著年輕人的許多問題,感嘆著競爭力大不如前;相反的,我們也會讀到另一種聲音,訴說著年輕人充滿創意與勇氣,為這個社會帶來不同的風貌,讓台灣被世界看見與肯定。
洪蘭教授推薦《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如果孩子出社會是用長處跟別人競爭,我們為什麼要一直花力氣改他的短處呢?羅賓森爵士一針見血的指出目前教育的沉痾。的確,我們的教育一直是在挑毛病,改正孩子的錯誤,懲罰他們不夠好的表現,這種違反大腦學習機制的方式,不知道使多少開竅晚的孩子,因受不了課堂的羞辱與挫折而放棄學習。
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推薦閱讀《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肯.羅賓森看待教育,就像溫柔且胸襟寬廣的母親,懂得用豐富的目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因為他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然而,即便母親的目光再寬廣,現今的教育制度卻跟不上孩子的發展,再怎麼寬廣的母親,都不免擔憂孩子未來的發展。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