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引述國內外政經社會經驗,分析經濟現象,充分結合專業知識與現實問題,有系統的讓讀者對個體經濟的理與應用能有更清楚的掌握。
1997年最新修訂版自序——為什麼寫《經濟學的世界》
第一章 經濟學的本質
一、什麼是經濟問題?
二、經濟學的定義
三、經濟學方法論
四、幾個重要的經濟觀念
五、經濟圖形的解析
專欄1亞當史密斯的麵包師
2趙老闆的饅頭店
第二章 供給與需求的運作
一、市場與價格
二、需求
三、供給
四、市場均衡
專欄1卡特不及格的回答
2看不見的手與價格機能
第三章 彈性分析
一、需求彈性
二、供給彈性
三、所得彈性
專欄1價格彈性係數的例子
2徵稅受供需彈性的影響
3克勞爾教授的雪茄菸
4恩格爾曲線與所得彈性
第四章 消費者行為
一、效用的概念:自利行為
二、邊際效用分析法
三、無異曲線分析法
四、代替效果與所得效果
專欄1水與鑽石價值的矛盾
2我國家庭支出結構的變化
3危機處理:石油使用效率增加
4小偷的無異曲線
第五章 供給與需求的應用
一、價格機能與管制
二、農業問題
三、準租與價格管制
專欄1蘇聯人民的排隊哲學
2超級巨星經濟學(I)
3我國最低工資率的演進
4聖塔摩尼卡的台灣寓公
第六章 生產與成本
一、廠商的角色
二、短期下的生產與成本
三、長期下的生產與成本
四、極長期下的生產
專欄1我國各級產業值得分配
2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之比較
3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
第七章 完全競爭市場
一、市場結構與廠商行為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競爭市場下的長期均衡
專欄1自由化、民營化與國際化
2沈入成本不是成本?
3愛迪生是第一位美國產品傾銷專家
4計程車執照與靠行制度
第八章 獨占市場
一、獨占廠商的行為
二、價格歧視
三、獨占的效率與管制
專欄1價格歧視:一個可以支持的例子
2美國經濟學會的價格歧視
3有效率的國營事業是例外
第九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結構
二、獨占性競爭市場
三、寡占市場
四、公平交易法
專欄1春嬌的服飾精品店
2公平交易與獨占:統一超商的連鎖店
3挑戰廣告
第十章 要素需求
一、市場循環
二、廠商的最低成本組合
三、廠商的對大利潤選擇
四、要素獨買
專欄1超級巨星經濟學
第十一章 要素供給
一、勞動市場
二、資本與利息
三、土地與地租
四、企業家精神與利潤
專欄1「今朝有酒今朝醉」新解
2土地增值稅應依實際交易價格課稅
3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幹
第十二章 市場失靈、政府職能與法律
一、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二、政府的職能
三、效率、公平與穩定
四、財產權、專利權與法律制度
專欄1地方性公共財:用腳投票
2股票市場上的全民運動
3無殼蝸牛的心聲
4與牛共舞:印第安人的牧場
第十三章 不確定性與訊息經濟學
一、不確定性經濟學
二、訊息經濟學
三、訊息、誘因與代理
專欄1統一發票給獎辦法與風險偏好
2汽車保險與訊息
3二手車市場上的訊息
4住宅價格與搜尋
5道德危險:醫藥分業的鬥法怪象
第十四章 自然資源、環境與醫療服務
一、自然資源經濟學
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三、人口、醫療與政府干預
專欄1藍鯨的故事
2波士頓的螃蟹都是公的
3自然資源價格的長期趨勢
4從牛仔經濟學到地球太空船
附錄 經濟名詞索引
體會經濟世界的魅力——為什麼寫《經濟學的世界》
高希均
(一)責任與挑戰
在經濟進步中的社會,不允許有經濟文盲的普遍存在。我們嘗試突破傳統教室的限制,把經濟的知識,透過可讀性的文字,傳播到社會各階層。
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經濟學一向被認為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因此,如何能使讀者在未接觸前,不望而生畏;接觸之後,不再拒它於千里之外,就變成了我們從事經濟教學的人的責任與挑戰。
經濟知識不應當只屬於少數的學者;在今天的社會中,它應當屬於社會大眾。
經濟學有它深奧的理論面——融合數學、統計、電腦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但也有它平易的實用面,結合基本的經濟知識與現實的經濟問題。因此,當諾貝爾獎得主薩孟遜與傅利曼二位教授發表學術性論文時,就只有經濟學者懂得如何參與討論。但是當他們為《紐約時報》或《新聞週刊》撰寫評述性文章時,則人人都可以變成他們的讀者。
(二)提供線索、架構及勇氣
在今天的西方社會中,大家都歡喜戲謔經濟學家。戲謔之一是:「經濟學家最大的本領是能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我們寫這本書的態度是:希望把複雜的經濟觀念予以清晰的敘述;同時把它與現實問題結合在一起,陳示出它實用的價值。
這本書是專門為社會廣大的讀者而寫的。經濟性的專著——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英文著作——在台灣並不缺乏。但是以一般讀者為對象,又以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為討論核心,再以中文撰述的,在坊間似乎還可增多。
在我們的想像中,本書的讀者沒有性別、年齡、職業、所得,甚至教育程度的限制。因此,他們可能是新聞工作者、工商界人士、公務員、大學生、家庭主婦、退休人員,他(她)們無所不在。
他們的共同願望是拒絕做一個經濟文盲;他們共同的決心是好學、好奇、甚至好勝。他們想了解周圍的經濟新聞、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國內外的經濟問題。
這本書既不是袖珍百科全書,更不是治療經濟病症的萬靈丹。它只對經濟世界中的經濟現象提供一些答案的線索、一些思考的架構,以及一些研讀經濟的勇氣。
(三)體會經濟學理的魅力
本書中所提出的學理,有些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如市場經濟或自由貿易;有些則是近年的產物,如生活素質或供給學派。我不是這些觀念的原始貢獻者,只是這些觀念的傳播者。因為是傳播者,就希望本書具有可讀性,也奢望它有些啟發性。
書中的一些圖解、表格、實例、引證等散見於常用的英文經濟學教本中,因此就省略了詳細的附注。讀者如果沒有耐心細讀一些圖解,省略它們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必須要耐心細讀文字的說明。
書中有些例子是國外的,人物是國外的,故事是國外的,大部分的觀念也是國外的,但引證這些經過選擇的國外的例子、人物、故事及觀念,都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它們有助於我國經濟效率的增加、經濟決策錯誤的減少、進步觀念的提升以及經濟知識的傳播。
這本書所討論的主題無法使讀者變成一個經濟學家,但可以協助讀者征服對經濟學理內心的恐懼,逐漸體會到它理論的周延與實用的魅力。
(四)《經濟學的世界》的修訂過程
十二年前,《經濟學的世界》出版後,沒有想到立刻就擁有了廣大的讀者群——大專同學、工商界人士、公務員、意見領袖及決策者。這樣廣泛的讀者?所帶來的壓力遠勝過帶來的喜悅。我時時刻刻感覺到:它的題材還應當更擴大、章節與專欄等的選擇還應當更實用、圖表還應當更生動。
因此在一九八七年就做了第一次重大的修改:由原來的二十章增為二十八章,原來的三十萬字增為四十五萬字,也使原來的篇幅由三百六十頁增至六百三十頁。
修訂後的書特別受到大專院校老師們的推薦及採用。要我再修訂的壓力,立刻隨之而來。當《經濟學的世界》被選用為教科書時,老師與同學都認為對個體理論與總體理論的介紹不足。我當然是最同意他們看法的人。原先這本書沒有想把它當成教科書,因此,書的寫法是觀念、問題與政策導向的,而不是學理導向。
持續不斷的建議,迫使我再下一次決心,再做一次重大的修訂。一九九○年的秋天終於完成了這項「工程」──接受了很多讀者的建議,把原書分成上下二篇。上篇仍以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為全書核心,共二十五章。除了原有的二十一章外,增添了與經濟發展與國家命運關係密切的四章。
《經濟學的世界》的下篇分成十六章,分別介紹個體與總體的基本理論。除了原有的六章外,新增的十章討論到總合需要與總合供給、總合供給與充分就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需求理論、需要、所得、供給等彈性以及壟斷。讀者從下篇中,可以獲得經濟理論的入門知識。
在過去六年中,讀者所讀到的就是《經濟學的世界》的上下篇。經過了六年的時間,自然又有修訂的壓力。我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邀請到林祖嘉博士來與我一起做了一次最大規模的修訂。
(五)林祖嘉教授的參與
林教授是一位優秀而年輕的學者,曾經擔任過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這一年他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他在政大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及在研究所授課外,也一直主講經濟學入門的課。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曾一起研究過兩岸經貿情勢與我國的高級人力利用。所出版的二本書《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高希均、李誠、林祖嘉合著,一九九二年天下文化公司出版)與《台灣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高希均、林祖嘉、林文玲、許彩雪合著,一九九五年天下文化出版)曾分別獲得社會科學類圖書金鼎獎與英國《金融時報》舉辦之全球第一屆亞洲地區企管書籍的優良獎。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決定把六年前寫的《經濟學的世界》上下篇再進一步分成三篇:
(1)上篇: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
(2)中篇:個體經濟理論導引
(3)下篇:總體經濟理論導引
這樣重大的修訂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可以增加本書的智識性、實用性與可讀性。
(六)《經濟學的世界:下篇》——總體經濟理論導引
《經濟學的世界:下篇》主要在介紹總體經濟理論的部分。全冊共分成十五章,茲將各章內容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在說明何謂總體經濟,以及說明總體經濟中的主要變數有哪些,其中包括所得、物價、就業、貨幣、利率等等。第二章則在仔細說明總體經濟中最主要的變數,即國民所得,該如何定義,以及以國民所得代表經濟福利水準的主要理由為何,同時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
第三、四、五章是總體經濟理論架構的基礎。我們依據凱因斯的理論模型,來說明一個經濟體系中均衡的國民所得是如何決定的。根據凱因斯的說法,經濟體系中的總合需求可分成四項,即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及進口與出口。一個經濟體系的均衡所得水準,係由總合需求等於產出所決定。不過,為簡化分析起見,在這三章中,我們先假設總合需求只包含消費與投資;另一方面,當產出成為人們的所得以後,人們在支用這些所得時,也可以簡化的分成消費與儲蓄。因此,總合需求等於產出的條件,可以簡化成投資等於儲蓄,我們同樣可以就用此一條件來決定均衡的所得水準。
第六章說明物價與貨幣的關係。通貨膨脹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事情,依傅利曼教授的說法,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因此,要明瞭通貨膨脹,我們必須先明白貨幣如何在經濟體系中運作。本章先說明貨幣的定義為何,其次,進一步說明人們的貨幣需求如何決定,然後,我們再說明經濟體系中信用創造與貨幣供給的過程。最後,清楚貨幣運作的過程以後,我們再說明物價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
第七、八、九章是總體經濟分析的核心,第七章先簡介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及總合供需的均衡分析。接著,第八章仔細說明如何推導總合需求曲線(AD)。我們先推導出代表商品市場均衡的IS曲線,和代表貨幣市場均衡的LM曲線。其次,利用IS-LM的模型架構,我們可以說明市場上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所得是如何決定的。然後,再利用總合需求面的均衡,我們可以推導出代表需求面均衡的所有物價與所得之間的組合,此即總合需求曲線(AD)。同樣的,在總合供給方面,我們以勞動市場的均衡和全社會的生產函數,來說明代表供給面均衡的所有物價與所得之間的組合,此即總合供給曲線(AS)。最後,再利用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的相交點,我們就可以得到經濟體系在一般均衡下的所得與物價水準。當然,其他重要的總體經濟變數也會同時達到均衡,包括利率、就業與工資水準等等。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第八章與第九章兩章內容較繁雜,讀者在第一次閱讀時,先略過這兩章,並不會影響閱讀後面數章的內容,但是讀者若要能掌握總體經濟的完整架構,則第八、九兩章是非常重要,且必須加以熟讀的。
第十章與第十一章分析比較總體經濟政策的效果,其中分別討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包含租稅政策與政府支出政策,而貨幣政策則主要由中央銀行供給貨幣數量的大小所決定。我們在這兩章中不但要討論兩種政策的優缺點之外,我們也仔細比較不同學派對於這兩種政策的不同觀點。
總體經濟理論與個體經濟理論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前者有很多的派別之分,而且這些不同學派之間的興起與潮落又與經濟發展的變化有密切關係。我們在第十二章中,會仔細的說明總體經濟領域中,不同學派之間的內容差異,以及其興盛和衰退的過程。對於對總體經濟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章內容是必須要加以精讀的。
第十三章討論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的內容。經濟成長主要在探討一個國家的所得為什麼會不斷成長,其成長的主要理由何在。這是近代總體經濟理論的探討中心所在。然而,經濟體系的進步不完全是所得增加而已,伴隨經濟成長而來的必然是教育水準提升、人口結構老化、產業結構改變等等。我們在本章中就會仔細說明這些變化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何密切的關係。
第十四與十五兩章在說明國際經濟對國內經濟體系的影響,尤其以台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系而言,國際貿易可說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第十四章中,我們先說明國際貿易如何形成,以及其帶來的經濟福利有多大,同時會評估不同貿易政策的效果。最後,在第十五章中,我們先說明何謂外匯,及外匯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其次,我們再分別說明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並比較其異同。
本書修訂過程中,要特別感謝當年台大商研所研究生俞懿範小姐與這次政大經研所博士班研究生林素菁小姐和研究助理魏杏如小姐的幫忙,及天下文化的同事施純菁小姐、李錦鳳小姐,與張碧芬小姐在編輯與設計上的創意與所投下的心血。
一九九八年一月於台北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大同工學院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經濟學博士。曾任政大經濟系系主任、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長、《工商時報》主筆、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荷蘭萊頓大學交換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發會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政大經濟系教授及《經濟日報》主筆。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住宅經濟、勞動經濟與兩岸經貿。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出版的專書有與高希均敎授等合著的《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與方博亮教授合著的《管理經濟學》,個人著作有《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重回經濟高點:兩岸經貿與台灣未來》及《前進東亞,經貿全球:ECFA與台灣產業前景》等書。
1998/05/15
BBW008X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3939
0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