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優惠價
85
$213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書籍介紹

本書並非「預測」,亦非空談「未來」。

我所探討的議題和挑戰,在每個已開發國家和大多數新興國家,都已然與我們同在。

閱讀本書可能會覺得困惑、不安,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亦然。因為許多新現實、新要求,必然使過去一世紀中證明有效的方法完全逆轉。

這些議題︰新的社會、人口結構、經濟上的新現實,並不是政府可以處理的議題,也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可以應付的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透過管理,由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和經營者才能處理和解決。

至於如何閱讀這本書?我建議你一次細讀一章,然後問自己:「這些議題、這些挑戰,對我們的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經理人有什意義?」仔細思考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經理人,該採取什麼行動,將挑戰轉為機會?」

現在開始準備迎接新挑戰的,將會是明天的領袖。反應遲緩的,就會被遠遠拋在後面,可能永遠沒有趕上的一天。

■引言 明日的「熱門」議題

■管理的新典範
現代社會、經濟和社區的重心,並不是科技、資訊、或生產力;重心應該是妥善管理的組織,它是社會用來創造成效的工具。

■策略——新的根本現實
策略可以將這套「企業理論」轉換成行動。目的是使組織,在變化莫測的環境中,能夠達到希望的成果。

■變革的領導者
除非組織認定主導變革是它的任務,否則不可能存活下去。在結構快速變遷的時期,唯一能夠存活的只有能夠領導變革的人。

■資訊的挑戰
過去注重的是資訊技術的問題。新資訊革命注重的則是資訊的內容和實質。現在我們問的問題是:「到底資訊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
二十世紀,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它的生產設備。二十一世紀,最可貴的資產,會是它們的知識工作者、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

■自我管理
史無前例地,個人的工作生涯將比組織的壽命更長。這將帶來全新的挑戰:「下半生要做什麼?」

■明日的「熱門」議題

杜拉克

讀者可能會問,在這樣一本談「管理的挑戰」的書裏,有關「競爭優勢」、「創造力」、「團隊」、「科技」等等的討論,怎麼都不見了?這些「今天」最熱門的話題,都到那兒去了?

這些話題屬於「今天」,這正是本書不在這方面著墨的原因。本書所著重的,是「明日」的熱門議題。牽繫著「明天」的關鍵樞鈕,與生死存亡休戚相關,明日「必定」面對的主要挑戰。

「必定」?沒錯!因為本書並非「預測」,並非空談「未來」。本書所探討的挑戰和議題,在每一個已開發國家和大多數新興國家(如韓國、土耳其),都已然側身和我們同在。

其中有一些問題我們已經加以指認、討論、分析、並採取對策。某些人在某些地方已經開始謀求因應,但是,組織和主管卻很少有這樣的做法。現在就開始面對挑戰,並且裝備自已和組織來迎接這些新挑戰的,就會成為明天的領袖。那些等到這些挑戰真正「熱不可當」的人,就會被遠遠地拋在後面,並且可能永遠沒有趕上的一天。

正因如此,本書叫人起而行!

這些挑戰並不出自於今天。它們截然不同。在大多數情形下,時時與目前成功的原則衝突抵觸,或反其道而行。我們生活在一個鉅大轉形的時期,變遷比十九世紀中葉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由大蕭條及二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結構改變更為激進。閱讀本書可能使人頗覺困擾與不安,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亦然。因為許多新的現實和要求,(譬如已開發國家崩跌的生育率,或如最後一章〈管理自已〉中,個人、公司所面臨的挑戰……等),必然使得過去一世紀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完全逆轉。甚至於組織和個人的心態都要有徹底的改變。

這是一本談管理的書。本書特意略過商業方面的挑戰,即使十分重要的議題,如歐元會不會取代美元成為世界性主要貨幣、或繼十九世紀最成功的經濟發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後的會是什麼?本書特意不討論經濟,雖然管理基本的改變──譬如知識成為經濟上主要的資源,一定會迫使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有急劇的改變。本書也不討論政治──即使如蘇俄會不會重新成為政治,軍事和經濟的主力這等重要問題。本書只專注管理方面的議題。

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本書所討論的議題,新的社會、人口結構、經濟上的現實,並不是政府可以有效處理的議題。它們對政治有深遠的影響,但是本身並不是政治議題。它們也不是自由市場,更不是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可以應付的問題。這些問題只有由管理,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經營者才能處理和解決。這些議題必然會在所有已開發、或新興國家的引起熱烈的辯論,但是決策卻掌握在各個組織裏,只有依賴個別組織裡的管理階層,及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尤其是每個公司的執行者)才能解決。

這些組織當然是商業性的,許多受這些挑戰影響的知識工作者也是商業機構的員工、或與商業世界相關。但是,本書是談「管理」的書、而不只是「企業管理」的書。本書所提出的挑戰影響今日社會裡所有組織,事實上,對某些非企業的組織影響更大,正因為許多非企業的機構,如大學、醫院、更不用說政府機構了,較企業組織更為僵化、缺乏彈性。在這些機構中,許多想法及作法根深柢固、盤根糾結於過去的觀念、假設和政策上。大學更是古老,甚至根植在昨日的昨日──即十九世紀的觀念上。

讀者應該怎麼應用這本書?我建議你一次唸一章,因為每一章都相當長。唸完一章後先問:「這些議題、這些挑戰,對我們的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執行者有什意義?」仔細思考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執行者,該採取什麼行動,使這些挑戰轉換為機會?」

然後就放手去做吧!

彼得.杜拉克 作者

當代頂尖的管理思想泰斗,有「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之譽。

1909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從小興趣廣泛,喜歡接觸新事物,擁有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報社記者、證券分析員、經濟分析師。

杜拉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恐慌,親身見證德、日兩國戰後的復甦、共產國家的興起與瓦解。動盪時代帶給杜拉克的刺激,對他日後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7年移居美國後,曾任教於紐約大學商學研究所,專攻企業策略及政策研究。

在杜拉克幾乎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的九十五年人生中,思考、探討、撰寫有關人、組織和管理的課題,啟發一代又一代的組織管理者。

無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方面,杜拉克皆洞察犀利,不斷提出擲地有聲的觀點;而他對未來潮流及趨勢發展的預見更是精準,宛如為世人劃下「明日的地標」。他曾提出「分權」、「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利潤中心」以及「不連續」等觀念,如今已在真實世界中得到印證,並成為主宰世界的潮流。

杜拉克終身撰述不輟,在他長達60餘年的寫作生涯,出版近四十本著作,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發行全世界,是當代影響力最深遠的管理學權威。2005年11月11日,杜拉克於洛杉磯以東的克萊蒙特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5歲。


劉毓玲 譯者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美孚公司財政分析部門,美國貝泰投資公司財務計畫經理、管理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采風書坊」負責人。

2000/03/31

BCB21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672-9

222

340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