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亞勤是少年班的神童,科學界的英才,商業界的領袖。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們成長時最好的榜樣。相信讀者會從亞勤身上得到很多啟發。
──創新工場創辦人 李開復
現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的張亞勤,十二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生,二十三歲拿到博士,三十一歲成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百年史上最年輕的院士。如今他不但是通訊和軟體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也是領導微軟開拓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然而張亞勤的成功其實來自他的為人,並非天賦異稟。他早在「神童營」時就明白,有些人比你更聰明、更傑出,但這不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而是面對問題時的一念之差。「更加自信、更有勇氣」,僅僅這一點,就決定了事情的成敗,以及不同的成長之路。張亞勤面對問題時,總是回歸到最「純粹」的想法:
˙做喜歡的事,做簡單的人。
˙很多人不能成功並不是因為能力不夠、智商不夠,而是敗給對失敗的恐懼。
˙人生就像玩遊戲一樣,不確定性和攻克每個問題的過程是最快樂的。
˙管理其實很簡單,權術之類的東西愈少愈好。簡單一點,開心一點,和同事客戶和睦一點。
˙不管是帶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要以理服人。
張亞勤的科學貢獻,被譽為「全世界的財富」,他在學習、工作與人生路途上所積累的內斂智慧,無價。
現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負責微軟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科研及產品開發整體布局。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擁有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跨國公司在華規模最大的綜合研發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之外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
張亞勤是通訊和軟體領域世界級的科學家。他於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在2000-2004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4年晉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回到微軟總部掌管微軟全球行動及嵌入式產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領導微軟進入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份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著作。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學的校董或名譽教授。他是美國傑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成員(Committee of 100),積極推動中美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張亞勤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
張亞勤帶領的微軟中國研發團隊所做的工作令人驚奇。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和亞勤相處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財富。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比克赫爾茲
第一章 初露鋒芒
「我可以說是提前經歷了人生種種可能的困境。」
第二章 探索未知世界
「一部電影裡機器人控制了世界,我看了覺得相當有趣。我就想,要實現自動控制只能靠電腦,但這個領域充滿了未知。一九七九年時的學校沒幾台電腦,這個科系將來要做什麼我也沒概念,但它就是吸引我。」
第三章 從科學家到管理者
「過去我先考慮的是技術有沒有意義,做出來後對科學、產業有多大影響,很少思考它會產少多少利益,這是典型的技術導向思維模式。但對方是從企業的角度談判,先看市場,然後至訂策略,最後才看技術,作研究。」
第四章 回國創業
「開復,我願意回國去看一看。」
第五章 在聰明人的世界裡工作
「七年來,我可以說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機構,但在產品研發上還不是。而這正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第六章 與在地共贏
「如果把微軟比做種子,那麼中國就是讓她生根發芽的土壤。微軟中國要成功一定要雙贏。要為在地培養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只有在地整體的科研實力上升了,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才可能走得更遠。」
第七章 做人的智慧
「做人就應該簡簡單單,晚上睡個好覺,早上起來,高高興興來工作。生命短暫,別把時間浪費在耍心機上。」
第八章 簡單的生活
「你做的哪些事可以大聲說這件事是我做的?你在你的生活圈子,又有哪些正面影響?家庭、朋友、同事、城市、國家等,是否因你而有了變化?」
序
張亞勤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我很幸運,生逢一個國家走向歷史性轉折的時刻,我們這一代人才有可能踏著因時代脈動而來的鏗鏘鼓點而前行和改變。
我很幸運,在過去十年,兩度選擇回到充滿無窮可能性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被徹底地易筋洗髓,展現出重振、復興的繁榮——儘管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與解決,但我相信只要繼續前進,我們終能實現「中國智造慧及全球」的夢想。
我很幸運,加入了一個偉大的公司,與包括比爾.蓋茲在內的眾多優秀的人共事。我在微軟學到的東西很多。今後,我期待著與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同仁和業界夥伴們繼續努力,在新一輪技術升級、產業博弈中引領科技創新。
在我看來,二十一世紀有兩個最重要的變化,一是資訊化浪潮席捲全球。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式;改變了商業的模式與運營;二是中國的崛起,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很幸運佇立在這兩大變化的交匯點上,相信未來我們還會見證和參與更多激勵人心的事業。
如果我的人生選擇和成長故事,我的一些經歷和體會,能給大家帶來某些幫助,那將令我鼓舞;哪怕一百位讀者中只有一個人感到有所收穫,我也覺得欣慰。
推薦文
柳傳志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以我的觀察和體會,一個優秀的技術專家如果能成長為一個好的企業管理者,對科技企業非常重要,然而,這種轉化並不容易。張亞勤先生是一個成功的代表。他原本是一個科學家,在技術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但他更是一個出色的技術管理者,在他的統領下,微軟公司在華研究機構不斷發展,躋身世界一流。這既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一個好的機制也非常重要。
因為環境不同、企業的性質不同等等,微軟和我們走過的道路大不相同。比爾.蓋茲創辦微軟,以高科技起家,打下了一片天地。而在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由於起步晚,底子薄,路要曲折得多,很多規律都還在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中,觀念、機制和人才等問題都還不時困擾我們,需要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進一步努力。
難能可貴的是,張亞勤先生在成功領導公司研發工作的同時,還花了很多精力,為中國的科技產業化進程助力,如深入高校的教學科研,建立聯合實驗室,開辦創新論壇,貢獻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步伐愈來愈快,一大批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精英們回到國內,「在中國做事」,更「為中國做事」,我想,這對他們所服務的機構,對中國,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無論對於莘莘學子還是商界人士,張亞勤先生的故事都值得一讀。
推薦文
凌志軍 知名記者與財經作家
幾年來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關於亞勤的書。我相信他的故事一定有一些特別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大堆頭銜和讚譽。他的做事的確引人入勝,但是真正讓我回味無窮的卻是他的做人。
我們正經歷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成功者就像不斷湧上沙灘的海浪一樣,拍打著這個每天都在變化著的國家。文人為他們立傳,商家為他們包裝,官方機構也來為他們錦上添花。整個社會都把眼光投在他們身上。年輕一代渴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可惜的是,人們過於關注成功者做事的訣竅,卻鮮少瞭解他們做人的道理,因此仍被下面問題所惑: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為什麼會有患得患失?為什麼會有茫然無措?為什麼會有懷才不遇?為什麼會有怨天尤人?為什麼會有鉤心鬥角?為什麼會有曇花一現?為什麼我既不笨又不懶卻總是到處碰壁?又為什麼我即使成功了卻還是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反而被成功所累?
現在,我手上這本書稿正是關於亞勤的。這是一個傑出人物的足跡,很好看,也值得回味。就像柯林頓在美國總統任上寫給亞勤的信中說的,「一個靈感的啟發」。而它給予我的最具啟示意義的靈感就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種種做事的機巧當然能夠幫助你贏得優勢,但是,只有你做人的素質方能決定你究竟能夠走多遠。
名人推薦
亞勤是我的好朋友。在技術趨勢、產業未來等很多話題上,我們有驚人相似的觀點。這本書對他走過的路和心得有精彩的記錄。我將它鄭重推薦給台灣的讀者朋友。」
——林百里 廣達創辦人
在我認識亞勤之前就聽說他在大陸是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既是『神童』、又是『技術天才』。後來我跟亞勤在HTC與微軟的行動通訊領域合作過程中,看見他在研究開發和技術管理中卓越的表現,尤其是他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與全心投入的熱忱更讓我感到印象深刻。在先天的聰明才智外,後天的勤勞不懈更是亞勤成功的秘訣。 我認為亞勤的職場經驗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這本書將帶給大家在工作時重要的啟發。
——王雪紅 宏達電創辦人兼董事長
亞勤是少年班的神童,科學界的英才,商業界的領袖。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們成長時最好的榜樣。相信讀者會從亞勤身上得到很多啟發。
——李開復 創新工場創辦人
聰明人可以把簡單的東西演繹得很複雜,智慧的人則善於把複雜的東西凝鍊為簡單。這本書告訴我們怎樣的聰明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值得每一個有抱負、有夢想的人參考。
——李彥宏 百度董事長與執行長
亞勤是我的學長也是好朋友。在我眼中,他不僅僅是世界級的頂級科學家,也是出類拔萃的管理者。這本書追溯了亞勤之所以如此優秀的根源,還探討了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的空間、操守和本分。我敬佩亞勤,他把敬業和報國做到如此完美的統一。
——楊元慶 聯想集團執行長
2011/05/20
BCB45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9862167441
344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