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史蒂芬.霍金是《時間簡史》、《胡桃裡的宇宙》的作者,世紀之交最耀眼的科學巨星。運動神經元病雖然讓他全身肌肉萎縮,無法言語,必須終身困坐在輪椅上,僅能利用電腦語音合成器代言;但是他的思想早已跳脫肉體的限制,馳騁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他在宇宙學上的成就,幾乎可跟愛因斯坦和牛頓相提並論。
珍.霍金曾是他的妻子,兩人於1965年結婚,1995年離異。在這本最貼身描述史蒂芬.霍金的傳記裡,珍以坦然的口吻、毫不掩飾的情感,記述了年少輕狂的霍金、兩人的相戀、結縭,隨著霍金科學事業的飛黃騰達與健康的每下愈況,而漸漸出現裂痕,以迄第三者(懷才不遇的音樂家)、第四者(霍金的貼身護士)的介入,終至婚姻破裂。
三十年的青春時光,珍除了不舍晝夜照料一個全身癱瘓的丈夫,還要細心撫育活在名人父親陰影下的三個子女,不時還得對抗劍橋學術圈對於女性的輕蔑,反擊官僚體系對身心障礙者的鄙視。事業、家庭、愛情、友情、科學、文學、音樂、宗教、道德……千絲萬縷、綿密交纏,動人心魄。
第三部 三個二分之一的圓
第二十七章 家書
別指望你們是來加州度假的,這兒可是個轉不停的社會巨輪
第二十八章 未寄出的家書
一端是公開場合上的容光煥發,另一端是私底下的一臉晦氣
第二十九章 喬遷
從加州返英之後,處境有了巨大的改變,我們住進小豪宅
第三十章 禮物
那些寶石是一連串音樂天才的豐富遺產
第三十一章 過河卒子
橫阻在一九七六年春天的,卻是一連串殘酷的惡作劇
第三十二章 早逝的童年
我為史蒂芬創造正常生活,卻把孩子陷於不正常的境地
第三十三章 懷舊之旅
發現活生生的過去以及傳統不滅,帶給我喜悅
第三十四章 僵局
真要假裝我從不曾受到其他男人吸引,那就太不誠實了
第三十五章 援手
沒有喬納森的幫忙,我們就注定要毀滅了
第三十六章 意料之外
要他再接受另一個霍金家的小生命,那就難上加難了
第三十七章 不協和音
提姆是史蒂芬的親生兒子,他的爸爸不是別人!
第三十八章 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
宇宙大師新的時代就要來到了
第三十九章 媒體寵兒
史蒂芬.霍金也成了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字
第四十章 回復悅耳的和聲
我們奮鬥的矛頭,就指向身心殘障者權利的爭取
第四十一章 良師
我贏得了學生的敬意,並逐漸找到自己的專業定位
第四十二章 啟航
史蒂芬已經完成了他那本宇宙學通俗讀物的初稿
第四部 兩個圓
第四十三章 昏迷
我低聲祈求:「上帝啊!求求您讓史蒂芬活著!」
第四十四章 命若懸絲
這次手術的代價是:完全剝奪了史蒂芬的說話能力
第四十五章 重擔
建立私人專業看護團隊的規劃,變得更迫切了
第四十六章 白衣天使
護士進駐我們家以後,我和孩子們立刻淪為最下等的子民
第四十七章 浴火重生
雖然語音合成器的速度很慢,他畢竟又可以「說話」了
第四十八章 牛頓《原理》三百年
史蒂芬承繼了牛頓在劍橋研究宇宙學的領導地位
第四十九章 《時間簡史》
美國版將在一九八八年春天發行,英國版遲至六月才發行
第五十章 紅皇后
伊蓮的聲音從別處冒出來:「她還賴在床上啦……裝病!」
第五十一章 尋找伊甸園
那棟房子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似的,馬上讓我們認出來
第五十二章 磨坊屋
儘管史蒂芬絕不會開口承認,但他顯然是喜歡這房子的
第五十三章 西洋鏡
我成了攝影鏡頭下,最值得取材、付予廉價憐憫的對象
第五十四章 劍橋榮譽博士學位
史蒂芬是屬於這種大場面的箇中老手,毫不怯場
第五十五章 榮譽之友勳章
女王看向我們這邊,微笑中卻帶有一絲憂慮的神色
第五十六章 最後審判日
前來迎接我的,不是那個迷路的孩子,而是原來那位暴君
第五十七章 絕望
他才剛拋妻棄子,就希望我們到鏡頭前表演和樂融融的樣子
第五十八章 一場空
二十五年的名分,一夕之間全部瓦解
尾曲 一個時代的結束
誌謝
珍.霍金
我從小就是一個嚴肅、害羞又好學的孩子。然而回顧過去,我也知道自己帶給父母的,其實是更深切的痛苦。倒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嗜好或是野心會帶來身體上的危險,而是因為我在只比現今的提姆稍長幾歲、比羅伯特還要小好幾歲時所選擇的人生道路。
我從雙親身上學到許多。儘管他們個性強韌,而我的決定又讓他們平添焦慮,他們卻從不曾阻撓我踏上自己選擇的道路。也許是他們在大戰那些年的生活經驗,始能以驚人的平靜態度,看著我踏上前途未卜的未來。一九六四年夏天,我們到義大利翡冷翠(佛羅倫斯)度假時,母親對我傾吐了一些祕密,她說自己是在大戰爆發之初嫁給父親的,她的想法是,如果他在戰爭中受傷或是殘廢,自己就能名正言順照顧他了。他們總是無條件的支持我,就連現在已是八十高齡,依舊如此。而我則為自己總是以折磨人的試煉與考驗回報他們對我的關愛,而懊喪不已。
如果哪天我的女兒露西帶著一個傲慢不羈的年輕人回來,而且那個年輕人還患了無藥可救的毛病,接著女兒甚至宣布要嫁給他,我會怎麼做呢?我可真的是無法想像面對那樣的情況,自己還能真誠愉快的回應那樣的消息。然而,一九六四年十月的某個星期六,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依循禮俗向我父親提親時,父親當時唯一的條件就是我得先拿到學位;而父親以最溫和的方式提出的唯一保留,也就是他擔心史蒂芬最後會成為壓在我肩上的重擔。
史蒂芬就這兩點給了他真誠的保證,我們隨後就算是正式訂婚了。母親帶著她滿懷的愛意與祝福,把一套銀餐具交到我手中。我們出去買了一只相當漂亮的訂婚戒指,整個戒指是由八顆小碎鑽圈著一枚小小的藍寶石,價值二十六英鎊。
幾天之後,《泰晤士報》就刊了一則啟事,大意是說:喬治.懷德夫婦的獨生女珍.懷德小姐(現居於聖奧班斯,唐森德道三十五號),即將與法蘭克.霍金夫婦的長子史蒂芬.霍金先生(現居聖奧班斯,丘坡路十四號)共結連理。我當時正是雙十年華,還是倫敦威斯菲學院的二年級學生,主修法文及西班牙文。而史蒂芬當年則是二十二歲的研究生,在劍橋大學夏瑪(Dennis Sciama)博士指導下鑽研宇宙學。他是在二十一歲生日過後,在聖巴塞洛繆醫院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
我自問,如果是露西在同樣的狀況下來到我面前,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我也懷疑,如果當時讓我預先知道現在所知的一切,那麼我會如何抉擇呢?我還會滿懷著那種年輕人才有的樂觀嗎?還能夠那樣篤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嗎?我會不會因為已經預知會發生這些事,便猶疑不決的迴避這樣的前景呢? 我常常思索這些問題。史蒂芬也許會說,既然妳不可能重新營造出那樣的景況,這根本就是無意義的問題。如果他真的那樣說,我就會指出,他自己還不是積極的研究時間箭頭方向的各種理論,其中還包括時光倒流呢。
這種辯論就是過去偶爾會發生的狀況,帶著點揶揄、也帶著點認真,而且總是充滿啟發性。他總愛這麼想:就智力上而言,他是略勝一籌的。這一點他可能沒說錯。如果我能挑出他的論點中的瑕疵,那我會雀躍不已。然後他的表情會慢慢軟化下來,咧開嘴露出淘氣的笑,那表情從來不是認輸,只能算是承認我提出了一個有力的論點。而我們的關係,有一大部分就是基於這些真誠、逗趣的時光。哎呀,那些通常出現在晚餐時、逗樂了我們家座上客的討論,到後來變得愈來愈少見了,到如今則已蕩然無存。我在想,他會不會懷念那些時光呢?有時候我確實很懷念。
2003/05/03
BCS07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120-8
338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