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二○○○年總統大選後,國民黨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黨的改造與革新,重新定位黨的發展方向與未來奮鬥的目標,延續歷史使命,走出傳統包袱的桎梏,再創新局。
值此之際,國民黨主席連戰於《新藍圖.新動力》書中,提出台灣升級的五大關鍵價值:人本、安全、公義、品質與永續,作為改革的中心信念,並以此為根基,揭櫫台灣未來發展的十大主張,從國防、兩岸、外交、教育、民主、經濟、科技、社會、環保、文化等議題出發,扣緊世界未來大趨勢的發展,以其豐富的學養及全方位的從政經驗,擘畫國民黨對未來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國新藍圖。
連戰期許在改革之路上,與全國人民一同為台灣的未來努力打拚,許中華民國一個富足、安樂的未來。
前 言
第一章 全民參與的現代化國防
第二章 三贏的兩岸
第三章 新世紀外交
第四章 全人的教育
第五章 優質的民主
第六章 新經濟新挑戰
第七章 創新領先的科技
第八章 關懷的社會
第九章 永續的環境
第十章 豐美的文化
前言
連戰
第十任的總統與副總統選舉已經結束了,國民黨遭受到重大的挫折,反省自責之餘,面對未來一連串的挑戰,更覺責任沈重。《連戰的主張》這本書都是選舉時的政見主張,或許有人認為,選舉已經結束了,這本書應該束之高閣。或許也有人認為,選舉時的政見,只是為了選票,又何必當真。但是經過與同仁作一再的檢討,有三個理由,讓我決定將這本書修訂再版。
第一個理由,這本書是個人和許多學者專家長期討論與激辯的心血結晶,裡面有眾人的智慧,也代表了我個人對國家當前問題與未來發展方向的省思與主張。但是畢竟是在選舉期間出版,難免帶有一些選舉的語言,原來的書名「連戰的主張」,也有選舉的味道,而且在選舉期間,大家情緒高昂,反而忽略了它的內容。因此,我決定將這些選舉的裝飾全部刪除或修正,使本書能以最理性、最樸實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第二個理由,我覺得政治除了熱熱鬧鬧的作秀之外,應該有它的內涵;尤其是領導者,更必須綜觀全局,將眼光放在未來,負責任地提出國家發展的大方向。自從五月二十日之後,政權轉移,國民黨不再是執政黨,個人也不具任何公職。今天的國民黨要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在野黨,就必須將政黨競爭導向政策之爭,而非口水之爭,口號之爭。尤其最近政治、經濟、兩岸情勢的發展,不僅予人陷入濃霧、失去方向的感覺,也多了一些紛紛擾擾的氣氛。此時此刻,這一本書,代表了我們的主張與看法,希望大家能回歸政治的基本面僴傢D與政策。
第三個理由,與我選後的心路歷程有關。面對選舉失利,也曾難過、懊惱,但最讓我感到椎心之痛的,莫過於我對黨與同志的愧疚。記得有一天深夜,獨坐書桌前,萬籟俱寂,思潮澎湃。我想起了父親與祖父,也勾起少時的回憶。
父親與祖父都是民族思想非常濃厚的人,雖然連家早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但是他們沒有認同的問題,台灣人不也就是中國人嗎!「台灣人」是對自己出生地的情感,「中國人」是對自己民族與文化的情感,本來就不是單一選項的選擇題,而是彼此相容的情感。
然而沒想到卻有人拿這個題目大作文章,造成社會的不安。對我來說,中國近百年來的恥辱與災難,以及台灣的悲情,都是我成長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因為有這樣的情懷,我選擇了政治系,選擇了有崇高理想的中國國民黨,並且離開教職,毅然從政。至今,我不曾後悔。
但是,中國國民黨在我手中失去了政權。現在,我必須扛起黨的再造與中興大任。有朋友問我,四年後要不要再出來選?我告訴他:「黨如果再造失敗,四年後誰來選都一樣會失敗。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黨的改造」。
但是黨的改造是要把黨帶到那一個方向去?我們黨員共同奮鬥的目標與理念是什麼?我們能許中華民國一個什麼樣的未來?黨的改造方案中,對這些問題已經有相當明確的宣示,但是目前仍沒有一份闡述與發揚的文件。
這本書在選舉時出版,其實也有一些意猶未盡之處,而且在這一段期間,國內的政經環境又有很大的變化,因此,趁這次修訂版的機會,可以補充說明。所以這一次的再版,有很多的修正,也增加了對當前一些現象的檢討,包括憲政的運作、兩岸關係、文化建設等等。這就是本書再版的第三個理由。
本書基本上仍然維持十大主張的架構。這十大主張,其實都是建立在五個價值之上。這五個價值,我認為,是台灣升級的關鍵。這五個價值包括:人本、安全、公義、品質與永續。
人本的價值,基本上就是重視生命的價值與尊嚴,以及每一個人發展的權利。有了人本的觀念,人權才可能落實,而且不分本國人、外國人,不分本省人、外省人,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身心狀況。人本,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體諒、與珍惜。想想看,我們的社會不就是缺少了這種人本的觀念嗎?
安全的價值,不只是生命財產的保障,而是徹頭徹尾的沒有恐懼。沒有戰火的恐懼,沒有公共安全威脅的恐懼,沒有治安不良的恐懼,也沒有失業、生病或年老時生活無依的恐懼。沒有恐懼,人的生活才有尊嚴,人的潛能才能發揮,社會才能和樂安祥。
什麼是公義?學者有很多的爭辯,但最基本的內涵一定包括: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法治的貫徹與司法的公平。在公義的社會中,沒有特權,沒有是非不明,沒有不勞而獲,人人都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品質,與數量和形式是相對的概念。一昧追求經濟量的成長,就可能犧牲了生活品質(只有工作,而沒有休閒)、生態環境(濫墾濫伐)、與身體健康(各種污染)。只注重形式,我們的許多制度運作起來,很可能就荒腔走板。品質,應該是貫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包括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休閒的場所、週遭的環境、娛樂的活動(尤其是電視節目)等等,可以無限的列舉下去。現在很多人都有出國旅遊的經驗,我相信很多人會同意,先進國家與我們的差異,其實就在「品質」兩個字上。
永續,很多人都從生態的觀點來看,因為這個觀念最初就是針對人類生態危機所作的呼籲。由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的資源不是無限的,生態體系也是很脆弱的,因此,世界各國成立組織,訂定公約,來保護生態,防止公害,使資源能夠世世代代彼此共享。
這個觀念,過去政府都已納入政策之中,但是永續這個概念的意涵,可以再進一步擴充,包括經濟的永續發展以及社會正義的層面。
我認為,經濟發展是國家的命脈,而社會正義可以縮小族群之間的矛盾,貧富之間的差距,勞資之間的衝突,使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人人都可以分享果實。我們應該從這個觀點來建立協調合作的機制,使我們的社會形成真正的生命共同體。
這五大價值,是我個人對台灣社會未來的願景。十大主張,就是根據這些願景所描繪的藍圖。中國人為了追求現代化,已經走了一百多年崎嶇坎坷的路,上一代人的生離死別、家破人亡,不應該再出現在這一代與下一代。
今天,台灣在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上,已經開啟了歷史的新頁;未來,我相信,只要能夠深耕這五大價值,使它們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那明日的台灣,必將是人間淨土。中國大陸這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也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局面,而且已經啟動了整個社會變遷的連鎖反應,最後必將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道路。
這五大價值,我相信,也會成為大陸人民心中的渴望。只要兩岸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沒有太大的差異,和平統一,自然有如水到渠成。這是兩岸領導人面對前人與後代子孫,應該有的廣大胸懷。本書修改後的書名改為《新藍圖.新動力》,其意義就在於此。
最後,我要非常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參與討論的學者專家,也要感謝許多民眾給我的啟發與寶貴意見,沒有你們,就沒有本書的出版。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西安市,祖父為台灣歷史學家連橫,父親為前內政部部長、首任臺北縣縣長連震東。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公法與外交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主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外交部部長、駐薩爾瓦多大使、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與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現任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二○○五年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中國大陸,為半世紀來首位登陸的國民黨主席,亦為一九四五年後國共領導人首度會晤。在兩岸關係的歷史洪流中,見證台灣一甲子政治、經濟、民主化的歷程,始終堅持為和平尋找機會,為中華民族開創相互扶持的共榮未來。
2001/01/01
BGB14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771-7
240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