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微軟的創新推手
優惠價
$400

微軟的創新推手

轉戰網路的始末

How the Web Was Won

$400

書籍介紹

若想徹底了解微軟內部創新的過程,就得剖析微軟內部一批理想派核心人士所抱持的希望與夢想。

他們勇敢面對大眾輕蔑的態度和公司本身的企業惰性,甚至不惜與同仁撕破臉,目的只想讓公司「擁抱與延伸」網際網路市場。

這些理想之士以無比堅毅的態度,迎戰公司內外的質疑、誤解與阻撓,過程就是一則典型的挑戰傳統勢力以突破現狀的故事。

前言

人物速寫

玩軟轉戰網路大事紀

第一部 內情

序幕 你說呢?
每位哈佛學生談到網際網路時,
就如同吃了迷幻藥一般……

第一章 夢魘
此刻的微軟面臨無數挑戰,
再不及起直追,將為時已晚!

第二章 電腦神童
這小子甚至還留長髮,
有著過肩的馬尾!

第三章 狂熱
這些公司都正朝網路方向邁進,
想要在這個市場裡有完美的演出。

第四章 做大事
這次的下載計畫雖然看似不起眼,
卻為整個網路的未來帶來無限啟示。

第二部 動員

第五章 推手
若少了亞拉德等人的貢獻,
視窗在網路界不知會有何下場?

第六章 分裂
此時整體氣氛已經醞釀成熟,
兩派陣營隨時就要展開拉鋸戰。

第七章 交鋒
雙方措詞愈來愈尖銳,
已到了臉紅脖子粗的地步!

第八章 機會
席佛伯格非常肯定,
新版視窗會讓電腦界再度變天。

第九章 巨變
在所有蓋玆撰寫的備忘錄中,
這一篇的內容算是比較難以捉摸的。

第十章 革命
席佛伯格第一次感覺有信心,
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第三部 出擊

第十一章 電腦玩家
這輕蔑的稱呼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讚美,
代表他們是終日與電腦為伍的狂人。

第十二章 驚醒
他的語氣就好像是在形容
一隻冬眠中的大灰熊被驚醒了。

第十三章 超級油輪
如果我們不起來面對網景,
就會像恐龍一樣絕跡!

第十四章 珍珠港
兩家公司的瀏覽器有各自的特色,
在全球資訊網上形成雙強鼎立。

第十五章 混戰
他的眼神充滿奮慨之情,
人也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第十六章 成就
我們在極短時間內有如此輝煌的成績,
就好像把閃電抓進瓶子裡一樣。

第十七章 爪哇狂熱
在矽谷與微軟的勁敵開會,
在蓋玆看來猶如與敵人共眠。

後記 永不謝幕的微軟舞台
有如一齣不斷更換場景的戲劇,
看來它注定會繼續演下去吧。

前言

安得魯斯

舉凡所有劃時代的變革,多半仰賴幕後一群有遠見、能引導趨勢、且能「起而行」的人全力推動。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能成功躋身網際網路市場也是如此,完全是拜幕後許多關鍵人士全心奉獻所賜。不過,由於各界的目光一直聚集在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上,因此微軟的幕後功臣至今仍鮮為人知。至於這些幕後英雄進軍網路市場的動機與貢獻、及取得主導地位的策略和手法等,更是無人著墨。本書的目的即想透過這些幕後推手的親身經歷,描繪出微軟於網際網路市場崛起的經過。

微軟踏入網際網路市場的過程,可說是個精采絕倫的故事,因為微軟起步晚,一開始就明顯落後其他公司。一九九○年代初期,網路界人士根本沒把微軟視為網路公司,直說這位「軟體巨人」過於偏狹、自私且沒概念,「根本別想涉足網路」。起初,微軟並不理會這些批評,直到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日),微軟總裁蓋茲才正式展開行動,向業界分析師和媒體宣布微軟的全方位網際網路策略。

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微軟便以橫掃千軍之勢攻陷了整個網際網路市場。由於情勢逆轉迅速,導致美國司法部不得不向微軟提出反托拉斯(antitrust)控訴。之後,司法部各項調查行動如火如荼展開,並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正式控告微軟違反「謝爾曼法」(Sherman Act)。謝爾曼法是美國國會於一八九○年通過的法律,目標是要防止不公平的壟斷行為,以美國參議員謝爾曼(John Sherman, 1823-1900)之名命名。

這起訴訟案等於確認了微軟在網際網路市場上無可匹敵的廣大影響力,然而,大眾並未因此了解微軟當時突然改變營運方向的原委。此外,儘管整個案件喧騰一時,而且各類控訴和反控訴、書面和法庭上的證詞、微軟內部傳閱文件和電子郵件等,也都呈現在大眾面前,但是,微軟何以能贏得這場堪稱「二十世紀商業政變」的網路戰爭,對各界而言也仍是個謎。

若想徹底了解微軟變天的過程,便得剖析公司內部一批理想派核心人士所抱持的希望與夢想。他們勇敢面對大眾輕蔑的態度和公司本身的企業惰性,甚至不惜與同仁撕破臉,目的只想讓公司「擁抱與延伸」(embrace and extend)網際網路市場。這些理想之士以無比堅毅的態度,迎戰公司內外的質疑、誤解與阻撓,過程就是典型的挑戰傳統勢力以突破現狀的故事。最後,他們終於把心聲傳達出去,並按照既定計畫一步步邁向成功。此一演變不但說明了這些人拒絕受到漠視的決心,也彰顯出微軟本身的企業文化。

十年前,我為《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週日太平洋版雜誌,撰寫〈掀開血汗工廠的假面具〉一文,那是我研究微軟企業文化的開端。之後,我為《西雅圖時報》所撰寫的文章,多半是以探討微軟傲人的成績為主題,並和孟斯(Stephen Manes)在一九九三年合著《電腦小霸王》(Gates: How Microsoft’s Mogul Reinvented an Industry and Made Himself the Richest Man in America)一書,記述蓋茲及其「優秀班底」崛起業界的過程。辜且不論各界對微軟的觀感為何,它的確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想必在新的世紀也會持續如此吧!

本書是筆者以非小說的敘事方式獨力寫成,目的是想透過微軟幕後功臣的親身見聞與生活點滴,描繪出微軟邁向網路市場的過程。若有讀者因而想進一步聽聽「其他版本的說法」,就完全曲解了筆者的原意。本書想呈現的是:高科技公司在競爭激烈、技術日新月異的產業中,如何努力面對新趨勢、新市場以免遭受淘汰的過程。在此應變過程中,公司內部的因應策略及人員意識形態的轉變,才是本書探討的重點所在。

我希望,讀者經由本書對微軟的成功之道有所認識之後,能夠自行判斷微軟所面臨的各項指控是否合情合理。也希望在邁向新的千禧年之際,能藉由對微軟崛起網際網路市場幕後推手的剖析,增進大眾對科技本質和人類奮鬥精神的了解。

安得魯斯 作者
從擔任《西雅圖時報》記者開始,就持續觀察微軟公司,並於一九九三年與人合著暢銷書《電腦小霸王》(Gates)。一系列關於微軟的新聞報導曾獲獎,現與妻子與愛犬住在西雅圖。
陳瑞清 譯者

元培醫事技術專科學校放射科畢業,東吳大學英文系學士,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料庫翻譯學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講師。已問世譯作包括《生而為人》、《萬種心靈》、《位元城市》、《愛因斯坦》(下)、《魔鬼盤據的世界》、《蓋茲的野蠻兵團》、《微軟的創新推手》、《B2B》、《看漫畫,學環保》等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現旅居美國加州,擔任母校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暨語言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閒暇之餘仍從事口筆譯工作,並著手建立英漢口筆譯語料庫,做為翻譯及口譯之研究及教學資源。


2000/11/30

BIA01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7784

448

548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