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斯溫.貝克特為哈佛大學萊爾德貝爾美國史教授。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他,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史方面勤於撰文研究。
他曾獲頒下列機構許多獎項及研究補助,包括哈佛商學院、紐約公共圖書館庫爾曼中心、查爾斯華倫美國史研究中心等。
他也是美國學術協會理事會和約翰古根漢紀念基金會的研究員,目前住在麻薩諸塞州劍橋。
棉花帝國
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奴隸制度在棉花種植的世界中逐漸消失,也間接重組了棉花與商業連結的方式。
勞力密集不只在棉花工廠,世界各地碼頭與火車站也擠滿搬運工。他們與利物浦商人建構出最早的全球化貿易網絡,打造現代世界雛型。
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棉利花產業,用兒童與女性作為催化劑,推動工業與資本主義向前,宰制了人類社會的進化。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隸與種植者、勞工與工廠主之間鬥爭的支點,至今許多的不公平現象仍伴隨我們。
為了擴大生產,種植者引進數以千計的奴隸。奴隸比任何人更了解棉花產業光鮮面底下的暴力基礎。如果有機會,他們會鉅細靡遺地作證,揭露它的殘酷。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