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My Taiwan Journal(我的台灣旅行日記)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目前任職於耶魯大學附設紐哈芬醫院(Yale-New Haven Hospital)神經科住院醫師。
史坦伯格博士擁有神經科學與哲學的學術背景,致力於研究意識與決策背後的大腦運作奧祕。
另有兩本腦神經科學著作:《我們是機器嗎?》(Are You a Machine?)、《都是大腦惹的禍》(My Brain Made Me Do It)。
大腦不邏輯
一個多世紀以來,神經科醫師早已熟知一種被稱為「睡眠麻痺」的神祕現象。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我們的肌肉處於麻痺狀態,而心智則沉浸在最生動的夢境之中。
我們似乎有個內在本質,會因痛苦而麻木、因興奮而顫抖。這個內在身分不只是被動的體驗者,也是主動的任務特派員。
沒有任何記憶是憑空冒出來的,也沒有任何記憶是固定不變的;記憶就像任何一個寫得很不錯的故事一樣,有其既定的走向及觀點,但也可以被修訂改寫。
心理演練不僅能提高我們的表現,還可以真的增強你在想像中使用的那些肌肉的力量。然而只憑想像,為什麼能讓身體變得更強壯呢?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