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以淺顯的文字介紹經濟觀念,輔以現實生活中俯拾可得的諸多例證,將原本艱澀的經濟理論轉化為日常知識,帶領大家輕輕鬆鬆的走入枝葉繁茂的經濟森林,兩位作者擔任經濟學教授多年,用語平易近人,如行雲流水,可讀性極高。
修訂版自序 體會經濟世界的魅力——為什麼寫《經濟學的世界》
第一部 傳播經濟知識
第一章 經濟知識的重要
一、先從1970年代三個故事談起
二、1990年代的「大哥大」
三、大家關心的經濟問題
四、「文科中是老、科學中最新」的學科
五、經濟學是什麼?
六、經濟學的內涵
七、什麼是「進步的觀念」
八、經濟知識的普及
專欄1經濟學家筆下的「愛的故事」
2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第二章 經濟知識的分享
一、經濟學家為什麼意見不同?
二、經濟學家的可信程度
三、諾貝爾經濟獎
四、六位影響深遠的經濟學家
專欄1夫婦對話:學以致用
2經濟學家的聲譽
3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第三章 市場經濟
一、資本主義
二、美國的例子
三、混合型的經濟
四、市場經濟下的調整
五、市場經濟的優劣
專欄:以市場機能為中心的財經政策
第四章 市場經濟與共產制度的比較
一、兩位總統的話
二、釋「經濟制度」
三、不同的經濟制度
四、市場經濟與共產制度的比較
五、十個基本問題
六、蘇俄的解不開的結
七、管制經濟的總評價
專欄1邁向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2一隻看不見的腳
第五章 經濟學理的基本架構:稀少性、生產可能曲線、機會成本
一、稀少性:一項基本的經濟難題
二、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三、生產財貨的三大問題:是什麼?如何?為誰?
四、生產可能曲線
五、機會成本與取捨問題
六、機會成本的例子-維護治安的「最適當」程度
七、經濟活動的循環周流
八、清晰的思想
專欄:機會成本的三個例子
第二部 鳥瞰重大經濟問題
第六章 掙脫落後與貧窮的枷鎖:經濟發展的基本概念
一、「經濟發展」的意義
二、貧窮的惡性循環
三、世界各國貧富的分類
四、經濟化的意願
五、穿越經濟成長的窄門:我國的例子
六、蔣經國的經濟政策
專欄1羅斯托的成長階段論
2一個窮人的素描
3古典學派與現代理論
4幸福公式
5貧窮中的自持
6蔣經國時代經濟紀錄
第七章 二十世紀的經濟大難題:失業
一、以經濟學理來對付難題
二、名詞的說明
三、假設的景氣變動
四、解釋景氣變動的不同觀點
五、凱因斯對失業的處方
六、動態經濟中的失業形態
七、何謂充分就業?
八、失業的對策
專欄1賽伊法則:「供給創造了其自身的需求」
2如何計算我國的失業率
第八章 人人憂慮的物價上升
一、無所不在的物價上漲
二、確立兩個基本觀念
三、物價膨脹的定義及其影響
四、貨幣所扮演的角色
五、物價上升的成因
六、物價膨脹的控制
七、物價與失業的取捨
八、菲力普曲線
九、對付物價上升的綜合看法
專欄1我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2市場導向的物價策略
3對價格太計較、對價值太輕視
第九章 經濟成長的引擎:國際貿易
一、成長的引擎
二、人際、區際、與國際貿易
三、貿易得利
四、貿易障礙與其經濟後果
五、順差與逆差的探討
六、保護主義的慘痛經驗
七、匯率制度
專欄1「比較利益」原則應用的二個例子
2我國的貿易結構
3政府對海外投資的角色
4美國人民工作機會與亞洲貿易
5「日本貨」的品質
第十章 國家進步的要素:人力資源
一、歷史淵源
二、時代背景
三、傳統經濟觀念的突破
四、「人力投資」的特性
五、「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六、生產力
七、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的經濟效果
八、增加專才利用的辦法
專欄1為什麼我們沒有國際第一流的大學
2教育自由化
3提升人的品質
4如何吸引人才去偏遠地區執教?
5做一位終身學習者
第十一章 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家
一、從生意人到企業家
二、「創新」的重要
三、企業家是成長的原動力
四、幾條不能再走的路
五、企業家應有的分際
六、民營企業也要減少浪費
七、激發創新的浪潮
專欄1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2科技企業家:施振榮
3企業家中的企業家:1996年最受尊崇的企業家
4企業最佳聲望排行榜
第十二章 轉變中的政府經濟職務
一、六十年風水輪流轉
二、從搖籃到墳墓
三、從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預
四、財政赤字產生的十項原因
五、公共財貨與私人財貨的區分
六、政府支出的壓力來自「免費坐車」
七、兩個原則與九項選擇
八、向右移動的鐘擺
專欄1政府部門也可以做得有聲有色——從「大有為」到「高效能」
2專訪傅利曼──從政者不會變成天使
3決策的勝算要借重政策性研究
第十三章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生活素質
──兼論「外部效果」與「政府干預」
一、現代人的覺醒
二、生活素質的內涵
三、建立一個乾乾淨淨的社會
四、市場失靈
五、「外部效果」的例子
六、「外部效果」
七、補救原則之一:「最適當產量」是「淨社會利益」等於零
八、補救原則之二:「邊際社會成本」等於「社會有效率價格」
九、政府干預的成本與利益
十、錢要賺,也要花
專欄1值得憂心的台灣環境
2外部效果、社會成本、社會利益
3外部成本、外部利益、私人財、公共財圖解
4「抽菸」的成本何止是一包菸的價格
第十四章 凝聚幾個經濟理念的共識
一、無商不奸,漲聲四起
無商不艱,掌聲四起
二、把中國人的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
三、「和平的革命」——全球民營化的趨勢
四、結語
專欄1河上酒店:南斯拉夫民營化一例
2麵包與槍炮之爭
第三部 厚植台灣經濟優勢
寫在前面——誰真正在愛台灣
一、愛台灣不是一群人的專利
二、熱愛台灣與公平相關
三、兼顧三個層面愛台灣
四、台灣不缺資金,缺大愛
第十五章 「後台灣經驗」的困境與突破
一、「後台灣經驗」字1988年始
二、施政優先次序
三、《全球競爭力報告》的警號
四、波特「國家競爭優勢」模式的啟示
五、「國家鑽石」的推動者
六、蘿蔔多,棒子少
七、「第五惡」非經濟因素
八、三大弊端不容忽視
九、政府部門應對症下藥
十、厚植台灣優勢
十一、突破之路
十二、攜手重尋信心
專欄ROC到底應當代表什麼?
第十六章 跨世紀的發展主軸——全面提升競爭力
一、經濟發展過程
二、競爭力是什麼?
三、全球競爭力排名調查
四、IMD如何估測各國競爭力?
五、提升競爭力的最終目的?
六、競爭力是發展主軸
七、行政院的對策
八、結語
專欄1外商如何看在台投資意願
2政府及民間提升國家競爭力架構
3五條道路邁向競爭力巔峰
4提升「競爭力」的方式
第十七章 開拓經濟中國
一、全球經濟第四極
二、鄧小平的另一種「堅持」
三、經濟中國
四、兩岸互補與共享
五、雙贏地區待開發
六、評估大陸經濟
七、大陸不要錯失世界經濟排名第三的榮耀
八、另一個主角:「華人網路」
九、結語
專欄1兩岸競爭力的比較:台灣與大陸競爭力排名比較
2中國的盛衰在教育──點燃「希望工程」
3中國大陸可以吸取部份台灣經驗
附錄 英文經濟名詞索引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大同工學院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經濟學博士。曾任政大經濟系系主任、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長、《工商時報》主筆、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荷蘭萊頓大學交換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發會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政大經濟系教授及《經濟日報》主筆。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住宅經濟、勞動經濟與兩岸經貿。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出版的專書有與高希均敎授等合著的《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與方博亮教授合著的《管理經濟學》,個人著作有《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重回經濟高點:兩岸經貿與台灣未來》及《前進東亞,經貿全球:ECFA與台灣產業前景》等書。
1998/03/07
BBW007X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3670
0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