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
優惠價
$240

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

Dance for Two
書籍介紹

當科學嚴密的秩序在散文裡得到舒張和伸展,來自人類對宇宙最纖美的認知,也逐一被揭露了。科學家在「最不科學」的時候創發了最偉大的發現,正如萊特曼以「精緻藝術」的散文,闡釋了神奇奧祕的科學理論。

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目前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擁有物理學家、小說家、評論家、散文大師等頭銜,堪稱是一位全才的科學家,曾經出版過《古代的光》、《星辰時間》、《愛因斯坦的夢》,作品深受好評。本書是他過去二十五來科學觀點的結晶,篇篇碰觸了宇宙神祕而規律的自然法則,以感性的直覺直指科學精神,文采中瀰漫了深刻的哲思與文學韻味。

前言 科學家創發最偉大的發現的那一瞬間,靈感往往來自直覺而非來自方程式。

一 雙人舞
——她的舞技優美的地方在於無法預測她表演的細節;而大自然的藝術則來自它的確定性。
二 火光一閃
——世界上有抽象派理想家,也有敲敲打打的動手家。
三 微笑
——我們不知道的是,為什麼一分鐘後,這男人走向這女人,微笑著。
四 地球是平的還是圓的?
——我猜想我們對不少東西都是只憑信念去相信的,即使是一點不化勁就可以證明的事。
五 如果鳥能飛,為什麼我不能?
——多年前在基提霍克這地方,人類用了些方法把大自然加給他們的限制消除了。
六 學生和老師
——不是在高台上的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像,絕不是,而是要小孩可以爬上爬下的人像。
七 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
——時間好像被一道不知的力扭曲成一種很愉快的狀態,逐漸向家譜圖頁上面移。
八 按照祂的影像
——這是像一個機械鐘的自然世界,而非為了我們的方便而造的宇宙。
九 海市蜃樓
——背景遠處的高塔仍然不停地上上下下,混在岩石及空氣中,令人畏懼,令人沈默。
十 分裂一個原子
——不是我們學會如何把原子打開,而是我們怎樣把自己的心胸打開。
十一 溜走的期望
——為什麼科學家比別的專業的人要更早達到他們的事業高峰?
十二 牛頓來訪
——坐在我的安樂椅上的牛頓,後搖前搖,他的雙眼鈍滯……
十三 起源
——當我們在這個小行星上,每日去辦我們要辦的事時,一點也沒感到我們和那些遠遠的光點之間的情。
十四 十二月中的某一日
——外面的街上,天氣真好。這一日真好,太理想地好了。
十五 進步
——我們窒息自己,削減了自己思考的能力。出乎意料地,我們甚至於可能阻礙進步
十六 I等於V除以R
——好吧,科學家永遠要認命,到頭來他們的產品都不屬於個人。可是科學家需要人們把他們當人來了解。
十七 只許說真話
——他的話高高地浮在陰霾的空氣中,和那些直達雲霄的雄志大願混在一起。
十八 給星星的時間
——純科學涉及的是真理,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可以傳給下一代的禮物了。
十九 康乃狄克州法庭的一位現代楊基
——你有什麼可讓我們相信的東西?你告訴我們的只是些東西的名詞!
二十 宇宙起源
——今日的物理學家一點也不自謙,他們有理由可以不自謙。
二十一 駱駝怎樣得到牠的背峰?
——「爸,駱駝是聰敏的壞東西,是嗎?」她一面打呵欠,一面問。
二十二 鐵國世界
——我們之間有些人注意到了,有愈高社會地位的,往往就愈笨。
二十三 尚有餘地
——在他的終結形象邊上排排站立了的蒼白方程式……那是最後對於完美的尋覓。
二十四 四季
——又和偶然來的一樣,又偶然地飛走了。

附錄 扁平世界
​——我這唯一知道空間世界的真理的人,卻被認為是我們國家最瘋的瘋子。

濃濃的情,密密的意

萊特曼

〈時間旅行和老爸喬的菸斗〉這篇散文的構想出現在我腦海中時,我正坐在一個高背安槳椅上,用我祖父留下的菸斗抽菸草,吞入那陳年隱藏在這老菸斗中的菸香。這菸斗引起了一種和我出世前就已棄世的先祖間的親切感,因而引起了我對「時間旅行」這個謎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這經驗又一次使我和我父親的關係復活回來。

他也抽菸斗,可是他有沉默寡言的個性。多年來,我始終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甚麼,高興呢,還是不高興。可是我在大學念書的時候,他不時把他蒐藏的菸斗選出來一兩個送給我。每送一枝菸斗,就會告訴我一個關於這菸斗的小故事。有一回,他給了我一支二次大戰時代的粽黃色菸斗。他告訴我他在軍船上踱步耗時間,等待進攻敵岸時,抽這菸斗的故事。

那一天,他把這支深藏在他抽屜中的菸斗送給我。這是我祖父用過的,石南荊棘根製的菸斗,上面彫有一些古怪奇特花紋。就是這麼一支菸斗。一句話、一行字都沒有。可是數日後,他寄給了我一張極令我驚奇的老相片,相片中只有祖父喬及他兩人;照這相時他仍是一個小孩。兩人手牽手,背景是一個裝了護牆板的民房。

我父親穿的是燈籠短褲,祖父喬戴了一頂帽,蓄短鬚。正是同我從他的有陳年菸香的菸斗中想像到的形象相符。我把這篇短散文寫好後,寄了一份給他。說也奇怪,從此之後,奇蹟似地,我們真的談心底話了。而我,正在跟隨我父親的前轍也開始沉默不言時,發現了在寫作中,我可以真的放口大說,使我可以接觸到我關心的人。

一開始我寫的就是和科學有關的文字。科學是我愛好的嗜癖,也是我的職業。有時我寫的是不可更改的客觀科學事實;可是,我更常寫的是人性的感觸和古怪的奇想。這是科學比較活生生的一面。這兩個世界交界的地方,似乎是一個上好的文學體材。

我被這體材吸引的一部分原因,來自我對我科學同儕的觀察:科學家創發最偉大的發現的那一瞬間,靈感往往來自直覺而非來自方程式。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在「最不科學」的時候創發了最偉大的發現。歷史學家對這個秘密知道已久,可是科學家極少知道這秘密。

這秘密,就是把我的散文中的思路連貫在一起、卻不可見的織線。在這許多散文中,科學只是跳到變幻無常的人類行為領域的跳板。幾乎一半的散文都用了半譬言、半寓言、半故事的體裁。除了主題外,每一篇都需要一種可以娛樂作者及讀者的新穎觀點。

就和一篇短故事一樣,散文體裁的觀念不是可行就是不可行。如果不可行,就應當毫不憐惜地把它丟入廢紙簍去。我希望我已經把該請進廢紙簍的都已請進了。

艾倫.萊特曼 作者
一九四八年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孟斐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士,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曾替美國《哈潑》、《紐約客》、《紐約書評》等雜誌、報刊寫詩與書評。著有《古代的光》、《星辰時間》等有關的物理的書。《愛因斯坦的夢》是他第一部小說。現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與寫作教授。
丘宏義 譯者

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博士。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二年,鑽研超新星的形成及中子星的構造,奠定現代中子星理論的基礎。之後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馬里蘭州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擔任太空科學家及天文物理學家。退休後,專事寫作翻譯,著有《新封神榜——紂王與妲己》(九歌)、《吳大猷──中國物理學之父》(智庫),譯作有《預約新宇宙》(智庫)、《億萬又億萬》(商周)、《抓時間的人》(雙月書屋)、《數學與頭腦相遇的地方》、《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物理與頭腦相遇的地方》、《光錐.蛀孔.宇宙弦》、《宇宙的六個神奇數字》、《量子重力》(後六本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2001/04/25

BCS06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33-0

242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