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沒有果實的秋天
優惠價
$300

沒有果實的秋天

Fruitless Fall
書籍介紹

少了授粉昆蟲的花季,
預告了沒有果實的秋天。

我們不只該擔心即將來臨的農業與糧食危機,
還要憂慮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你想住在寂靜又單調的醜陋星球上,
還是鳥語花香、蝶飛蜂舞的綺麗世界中? 

我們總以為農田就該肥沃多產、果園就該長出纍纍的水果,
於是,在享用餐桌上豐美的食物時,
理所當然的,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昆蟲、還有牠們的悲慘遭遇,全都視而不見——
原來,隨著自然棲地消失,大部分的授粉昆蟲早已無聲無息的滅絕!
原來,所謂現代化農業,密集種植的單一作物,少了獨挑大樑的蜜蜂就無法收成!
原來,蜜蜂一旦消失,我們將再也找不到
像牠們這般專業、有組織、終日勤奮工作的授粉者了! 

我們馴養蜜蜂、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種植基因改造作物、闢野地為農田……
多管齊下,自以為聰明的操縱著高效率的農作物生產方式。
直到2006年秋天,全世界的蜂群突然有三分之一不知去向,危及了糧食生產系統,
大家才驚慌失措的找尋線索,試圖追查出讓蜂群一夕之間失去蹤影的原因。 

難道這只是一齣由蜜蜂擔綱演出的驚悚推理劇嗎?
半個世紀前,瑞秋‧卡森以《寂靜的春天》這部經典書,
大聲疾呼殺蟲劑的危害,將造成沒有鳥鳴的寂靜春天,
卡森女士當時也預警,「因為沒有授粉而結不出果實的秋天」可能也會來臨。
還來得及避免這些預言在我們有生之年實現嗎? 

我們得讓各種小昆蟲的數目回春,
得趕快改變使用土地的模式,
不然遲早有一天,秋天將沒有果實可採收。

開端 佛羅里達,二○○六年十一月

第1章 早餐桌上
什錦果麥裡頭的每一顆杏仁,榨成蘋果汁的每一顆蘋果,
都是由蜜蜂一一授粉而來;甚至我們喝的咖啡,也是許多隻蜜蜂的傑作。

第2章 蜜蜂如何征服世界
蜜蜂「提供人類兩樣最高貴的事物:甘美與愉悅」,
哄騙我們將牠們的基因散布到世界各地。

第3章 衰竭
「那天我們回去看,本來期望會有滿滿的蜜蜂,但當我們打開箱子,
只見裡頭有幼蟲,有巢房,有蜂蜜,有蜂王,卻沒有半隻蜜蜂。」

第4章 兇手是誰?
這是典型的偵探小說題材,懸疑的元素一樣也不缺:
神祕死亡、屍體無故消失、預料不到的衍生情節,還有好幾個嫌疑犯。

第5章 慢性毒藥
蜜蜂受農藥波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顯然問題不只是任何一種殺蟲劑的危害而已。

第6章 養蜂業的困境
柳橙產業的衰退,大片土地變成水泥地,讓蜜蜂難以生存。
加上中國低價蜂蜜的競爭,殺蟲劑的連累,養蜂業的榮景不再。

第7章 杏仁祭典
每到一月,只要養蜂業者願意,隨時都有杏仁果農想租用蜜蜂。
可是,為什麼要讓蜜蜂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

第8章 瀕臨崩潰邊緣的蜜蜂
疾病與過度工作耗損精力,為蜜蜂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蜜蜂還能活下來,真讓人驚訝。

第9章 韌性和俄羅斯蜜蜂
這些深色的俄羅斯蜜蜂似乎就跟俄羅斯人一樣,相信宿命,隨時做好最壞的打算;
俄羅斯蜜蜂所有令人頭痛的習性,正是牠們的生存之道。

第10章 美的誕生
美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一億年前由花朵和蜜蜂打造的伊甸園。
還有自然界中的許多創意之舉,都仰賴植物與授粉生物之間的夥伴關係。

第11章 沒有果實的秋天
我們的大地已經逐漸失去了孕育能力,
如果沒有及早面對,到時候想補救也來不及了。

尾聲:初霜來臨

附錄一  非洲殺人蜂的啟示
附錄二 一起來養蜂吧!
附錄三 為授粉者打造一座花園
附錄四 蜂蜜的神奇療效

謝誌
延伸閱讀

開端 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傍晚,哈肯柏格(Dave Hackenberg)走進佛羅里達州的一片巴西胡椒木,他注意到,四周原本該充滿蜜蜂繁忙的嗡嗡聲,但實際上卻寂靜得多。

哈肯柏格是個養蜂業者,在這個地方放置了四百個蜂箱。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氣溫大約是攝氏十八度,正是適合蜜蜂採蜜的好天氣,應該要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出來採蜜才對啊!但是這會兒的蜜蜂,加一加還不到十個蜂箱的數量,更別提四百個蜂箱了。

哈肯柏格沒有想太多。他的蜜蜂已經享用了好幾個星期的巴西胡椒木,對佛羅里達州的生態系來說,巴西胡椒木這種植物是可惡的外來種,但是對養蜂業者而言,卻是充沛的花蜜來源。目前正有一道冷鋒過境,導致花朵不流蜜,哈肯柏格以為是因為這樣,才沒看到蜜蜂。

哈肯柏格是賓州數一數二的養蜂業者,他上一次讓自己養的蜜蜂在賓州過冬,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自從一九六○年代開始,他每年晚秋就會帶著蜜蜂長途跋涉到佛羅里達州過冬,因為蜜蜂天生是靠季節做活的工人。雖然蜜蜂也可以在美國東北部度過冬天,牠們會擠在冷颼颼的蜂箱中心,振動翅膀保持溫暖,吃儲存的蜂蜜過活。不過,在佛羅里達州的溫暖冬季,大部分的時間植物仍會分泌花蜜,蜜蜂在那兒過冬容易多了。

這時,哈肯柏格點燃一個噴煙器,靠近第一個蜂箱。幾星期前他在放置這個蜂箱的時候,對裡頭的狀況非常滿意。那時蜂箱裡都是強壯的蜜蜂,還有蜂卵、幼蟲及蜂蛹,加上周圍生長茂盛的巴西胡椒木,他心想,此時蜜蜂一定存滿了過冬用的蜂蜜。他已經很少這麼有自信了。

隱約有些不對勁

過去兩三年來,他隱約感覺到自己的蜜蜂出了問題。他說不出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是他知道什麼不是元凶:不是蜂蟹蟎,雖然那是各地養蜂人的痛;也不是蜂巢甲蟲、蠟蛾或其他蜜蜂害蟲。他知道蜂群遇到這些危險時會有什麼徵兆,可是這次發生的事情不太一樣。不管是什麼,跡象都不明顯。若不是因為他大半輩子與蜜蜂為伍,他才不會注意到。但是他懂蜜蜂,他知道他的蜜蜂不太對勁,牠們似乎很……焦慮。

不是只有哈肯柏格一個人擔心這件事。二○○五年一月,他的好朋友沃克(Clint Walker),德州的大養蜂業者,憂心忡忡打電話給他。「哈肯柏格,牠們都不見了,」沃克在電話裡頭說。

「什麼東西不見了?」

「我的蜜蜂,全都死光了。」沃克蜂蜜公司的兩千個蜂箱,有三分之二突然間完蛋了。

哈肯柏格第一個想法是,沃克一定是遇到蜂蟹蟎。過去十五年來,不管發生什麼壞事,養蜂業者已經習慣將問題歸咎給蜂蟹蟎。這種害蟲只有針頭點大,有時又稱為「吸血蟎」,牠們會將尖牙刺入蜜蜂的幼蟲和成蟲,在這過程中經常傳染疾病。假如放任不管,整個蜂群都會陣亡。即使化學製藥公司特地研發了幾種除蟎劑,但是蜂蟹蟎卻以更快的速度演化出抗藥性。蜂蟹蟎在一九九○年代造成養蜂界莫大的損失,至今一年仍有數以十萬計的蜂群因此死亡。

但是沃克認為這次問題並不是出在蜂蟹蟎身上。他的蜜蜂為德州西部的棉花田授粉一個月後,就莫名其妙消失了。「今年的棉花一定有問題,」他告訴哈肯柏格。

二○○六年八月,哈肯柏格參加內布拉斯加州一場沉悶的會議,與會的有十二位養蜂業者和六位專門研究蜜蜂的科學家,聚在一起討論當時遇到的問題。在那次會議,哈肯柏格從同業那兒聽到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事兒。他們在會議中提出各種想法:是不是他們太常運輸蜜蜂了?是因為新的疾病或害蟲所導致的嗎?可是卻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

蜜蜂離奇消失了!

此時此刻,就在佛羅里達州羅斯金鎮的開闊田野,豔陽高照,而且花朵的流蜜期才剛結束,那些紛紛擾擾似乎已經遠離。哈肯柏格信心滿滿,他打開第一個蜂箱,用煙燻一燻,讓蜜蜂鎮定下來,然後他拉開巢框一看,裡頭果然有許多上等的蜂蜜。接下來他再把蜂箱蓋好,走向下一個蜂箱,檢視一個又一個蜂箱,這是養蜂人的例行工作。直到他燻到第五個蜂箱時,突然才發現這片田也太安靜了,靜得讓人毛骨悚然。他轉身對助手說:「葛倫,這裡好像沒有半隻蜜蜂。」

哈肯柏格趕緊打開其他幾個蜂箱的蓋子,裡頭沒有工蜂,只有一些負責飼育幼蟲的年輕育幼蜂,圍繞在女蜂王身邊。

他的胃開始抽搐,他跑到其他蜂箱,打開蓋子,發現裡頭全是空的。

恐懼在心中蔓延開來,他的動作不自覺加快。且不管蓋子了,他把蜂箱一個個翻過來,直接從箱底開口檢查。一隻蜜蜂也沒有!雖然看到健康的幼蟲,但是他告訴自己那只是表象。雖然工蜂每天都離開蜂箱採蜜,但是育幼蜂會待在家裡,牠們絕對不會棄一整窩小朋友不顧。

哈肯柏格的四百個蜂箱只剩下三十二個還好好的。他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哈肯柏格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每天照顧千萬隻蜜蜂,擔心牠們的健康、營養是否足夠,以及過得好不好。結果卻看到這種景象,讓哈肯柏格心裡很難受。

蜂農看到這種慘狀,通常第一個反應會是責備自己,不夠努力預防蜂蟹蟎的入侵。但是當蜂群受到蟎的寄生,蜜蜂的屍體會鋪滿蜂箱的入口處,幼蟲巢房裡全是蜂蟹蟎,而且蜂箱底部也會堆積著死蟎的屍體。可是,哈肯柏格沒有看到任何蜜蜂的屍體。他跪了下來,把臉貼近地面尋找蜜蜂的屍體,那至少會告訴他兇手是誰。但是卻什麼都沒找到。

到底是怎麼了?不管蜜蜂發生什麼事,牠們至少還有力氣飛離這片田園,卻再也沒有回來。

哈肯柏格當時五十八歲。四十五年來風吹日曬為蜜蜂操勞,在他臉上刻下痕跡。他經歷過好幾次事業上的大風大浪,從耕作單一作物的農業興起、出現四海為家的養蜂業者、授粉利潤開始勝過販賣蜂蜜,到一九九○年代的蜂蟹蟎疫情。但是他從未見過像眼前這樣的情景,徒留「蜂去樓空」的蜂箱在佛羅里達州的這片巴西胡椒木之間。他當然見過蜜蜂成群死亡,但從未見過蜜蜂集體消失。

哈肯柏格跪倒在成排空空如也的蜂箱之間,眼見自己的事業完了。他沒有想到八月在內布拉斯加州召開的會議,因為那談論的是焦慮的蜜蜂,而非在人間蒸發的蜜蜂。他也沒有馬上聯想到沃克在德州棉花田大量死亡的蜂群。那些事跟他在佛羅里達州的蜜蜂有什麼關係?哈肯柏格仍然以為一定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全是他個人的問題。

但是他錯了。隨著涼秋步入嚴冬,整個東岸的養蜂業者看著他們的蜂箱在幾個星期內,從熱鬧哄哄變成猶如死城一般,而且事前一點徵兆也沒有。美國各地的蜜蜂都離奇消失了,接著世界各地也傳來同樣的消息。哈肯柏格所飼養的三千個蜂箱,損失了兩千個,有的業者更慘。這樣的損失,預示了一種古老的生命傳承方式、一種行業,以及一種文明的根基,正遭受嚴重威脅。

到了二○○七年春天,北半球四分之一的蜜蜂都無故缺席了。

摘自《沒有果實的秋天》開端

傑可柏森透過他的親身實踐和獨到的見解,
訴說關於蜂群日漸稀少的故事,
動人而且充滿警惕。

——科伯特(Elizabeth Kolbert),《氣候變遷災難採訪筆記》作者


養蜂界出了一位辛克萊(Upton Sinclair,普立茲獎得主)。
《沒有果實的秋天》探討美國遭人忽視的億萬產業,
內容生動而迷人,不僅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也改變了我們對其他生物的傲慢態度。

——貝倫鮑姆(May Berenbaum),伊利諾大學昆蟲學教授,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北美授粉生物現狀」計畫主持人


傑可柏森說到了重點:
我們無法迫使大自然配合人類產業的運作模式,
蜂群的衰竭只是一種警訊,
而少數聰明的養蜂業者想出與蜜蜂站在同一陣線上的飼養策略,
這些觀點為深陷生態困境的我們提供了一線曙光。

——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地的幸福經濟》作者


傑可柏森以無比的熱誠探索蜂群衰竭失調背後的真正原因……
扎實的調查報導加上感性的筆觸,造就了這本重量級著作。

——《出版人週刊》

傑可柏森 作者
記者兼作家,擅長的題材是食物、生態環境,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喜歡用旅行、親自走訪觀察來瞭解我們與世界上的各種生命如何發生交互作用、如何維持彼此的關係,然後從中思考我們的生存方式,希望能藉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有更多樂趣,也更能夠體會食物的美味來自何方。
他的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新聞週刊》、《哈潑雜誌》、《The Art of Eating》、《Wild Earth》、《Wondertime》、《Culture & Travel》等報章雜誌。著有《A Geography of Oysters》與《Chocolate Unwrapped》等書,並以《A Geography of Oysters》獲得有「美食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詹姆斯&8226;比爾德基金會獎」;該獎項設立的宗旨,除了肯定主廚之外,也鼓勵飲食作家、記者與媒體,以及與美食相關的專業人士。
目前與妻兒定居在美國佛蒙特州。
陳芝儀 譯者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任《科學月刊》文字編輯、主編。譯有《AFTER MAN──人類滅絕後支配地球的奇異動物》、《奇妙的塵埃》、《古法怪療》、《最衰者生存》、《馬桶如何拯救文明》、《第二人生》、《完美先生達爾文》與《沒有果實的秋天》等書。


2010/04/24

BCS139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黑白

9789862165188

263

517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