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450幀震撼性、歷史性照片,記錄中國的興亡透視中國人的悲歡歲月!
本書記錄1927年4月南京政府成立至1988年1月蔣經國總統逝世以及稍後10年中國人的歲月。透過震撼而豐富的歷史圖片,無論身在台灣或大陸的中國人,均能對過往的悲歡歲月感同身受、無盡緬懷。
本書總策劃以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歷時4年在台灣、大陸、香港等地蒐集將近200萬張的圖片中,再精選約450張珍貴照片;並費時一年半溯尋1927年以來的報紙文字資料,真實呈現事件發生當時的描述與評價,還原了歷史的真面貌。
◆出版者的話 中國,走向兩岸雙贏 高希均
◆編者序 留予後世評說 徐宗懋
◆第一部 少年中國
◆第一章 南京政府成立
民國16年——民國26年
◆第二章 抗日戰爭爆發
民國26年——民國34年
◆第三章 日本帝國敗亡
民國34年——民國36年
◆第四章 國共內戰軍興
民國34年——民國38年
◆第二部 海峽兩岸對峙
◆第五章 台海風雲詭譎
民國39年——民國49年
◆第六章 國際冷戰時期
民國50年——民國64年
◆第三部 蔣經國時代
◆第七章 台灣經濟起飛
民國62年——民國67年
◆第八章 政經社會轉型
民國67年——民國76年
◆第九章 走向下一世紀
民國77年——民國86年
◆第十章 領袖的平民生活
大事年表
【出版者的話】中國,走向兩岸雙贏
高希均
二十世紀是以「外國人」打「中國人」拉開悲劇的序幕。一九○○年八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對中國人來說,這漫長艱辛的百年,正如美國著名歷史學者史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宏觀二十世紀的描述:「這是一個混亂的世紀,充滿了憤怒、血腥、殘酷;也充滿了勇氣、希望與夢想。」
不論是在大陸或台灣的中國人,在上半世紀都經歷過國家命運的顛簸轉折──創國之艱與殖民之痛;在下半世紀,分別在重重危機之中,大陸是絕處逢生,台灣是化險為夷。
放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兩岸的中國仍然難以跳出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軌跡。面對當前剪不斷「離」還亂的兩岸關係,做為二十世紀的中國人,以及散居海外的五千萬華人,更需要對本世紀以來,在中國土地上所發生的大事,有所記憶、有所領悟;進而有所判斷、有所期許。
這正就是徐宗懋先生潛心編著這本書的最大用意。他以自己敏銳的判斷,清晰的宏觀架構,以及豐富的、震撼的照片,記錄了、更呈顯了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山河歲月。
「天下文化」以專業水準出版這本圖冊,不以自己的價值觀念評論對錯。從一九二七年四月南京政府成立到一九八八年一月蔣經國總統去世,透過十章文字與近四百五十幅照片,國家的命運隨之進退,個人的思緒隨之起伏,中國心與台灣情更隨之澎湃洶湧。
近百年來我們中國人的歷史,一直徘徊在絕望與希望之中,毀滅與重生之中,失敗與成功之中,國共兩黨則一直在對立與戰爭之中。沒有歷史,哪有家國?只有絕望的、毀滅的、失敗的歷史,何來家國?塑造希望的、重生的、與成功的歷史,才是讀史的積極動機。從歷史中去計算舊帳,那是小格局的精明;從歷史中去擷取教訓,那才是大格局的開拓。
在台灣的二千一百萬人,經歷了半世紀的奮鬥,終於建立了自信。一些人過於自信,倡言台灣獨立;另有一些人過於自信,要和平轉變大陸;大多數人則要在維持現況下,漸進用心,以民主、法治、均富的原則,追求統一。
今天的北京,代表了一個不再受人欺侮的中國;今天的台北,代表了一個不再受人輕視的中國。
兩岸的交集在「中國」這個架構;兩岸的分歧,在「中國」這個涵義,交集或分歧就決定了世紀末的兩岸是走向雙贏──中國人幫中國人;或是走向交戰──中國人打中國人。
二十世紀的中國,以悲劇開始,在剩下的二年中,會以什麼落幕,就要看兩岸領導人的政治智慧。我曾經在三年前做過預測,祇要江李二位握手言和,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就會屬於二位中國領導人。
讓海內外全體中國人殷切期盼:以國人打中國人悲劇開始的二十世紀中國,終將以兩岸雙贏──中國人幫中國人──而落幕。
高希均1997.10.29
1997/12/25
BGB099
天下文化
平裝
21×29.7cm
黑白
957-621-432-7
400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