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一個不想睡覺的小女孩,堅定的對爸爸和媽媽表示她不累、她還不想睡。故事中的爸媽,以一種新穎的態度面對孩子不想睡覺的心情,他們沒有勉強孩子入睡,而是很有技巧的讓小女孩自己換上了睡衣、刷牙、洗臉、躺在床上。小女孩舒服的躺在床上問爸媽: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要睡覺嗎?從家裡的狗和貓,到小蝸牛、大鯨魚,還有叢林裡的老虎……爸媽溫柔平靜的回答她提出來的問題,告訴她各種動物睡覺的地方和睡覺的姿態,然後親親她,把燈熄了,對小女孩說她可以整夜醒著。於是,小女孩想像自己和各種動物一樣,在自己的窩裡安全、溫暖又舒適,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夢鄉。
這是美國知名作家與詩人瑪麗.羅格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獻給她從來不想睡覺的姪女茱麗葉。瑪麗以溫柔詩意、含蓄內斂的文字寫下這個晚安故事,而插畫家潘蜜拉.札格倫斯基以美麗夢幻的插畫,將故事帶到另一個境界。她在畫面中引用了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著名的詩〈虎〉,和經典文學作品《小王子》,層次與細節豐富,蘊藏了許多隱喻與暗示,不但營造出大自然與夢想世界的神祕氛圍,讓整體呈現沉靜舒適又精緻華麗的風格,也使本書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牌獎、《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繪本、夏洛特.佐羅托童書獎等多項大獎。
※2020年新版
札格倫斯基美麗夢幻的插畫與羅格含蓄內斂的文字,給人一樣沉靜與舒適的感受。
——美國《號角圖書》雜誌
札格倫斯基的插畫將羅格的故事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每次閱讀,都可以在每個跨頁中發現珍寶。
——美國《出版人周刊》
羅格的文字撫慰人心又富有韻律感,而札格倫斯基層次豐富的插畫具有精緻的細節和華麗的氛圍,使得本書熠熠生輝。
——美國《紐約時報》
在這裡,以另一種新穎的態度面對孩子不想睡覺的共通性……一本值得珍藏的繪本。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這本溫馨的圖畫書,呈現出一場華麗的睡前儀式,帶領讀者遊走於現實與想像間。札格倫斯基的圖質感細膩,運用多元媒材的混搭與象徵符號的表現,豐富美麗的令人目不暇接。羅格的文抒情富詩意,運用親子對話流露出親密又體貼的愛意。兩者互相搭配,帶來絕妙的視覺與精神饗宴。住在一間普通房子裡的一家人,包括寵物、玩偶與幻想中的動物,各個頭戴皇冠,因為家就是他們舒適安全的城堡,在彼此的愛裡,小女孩就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玩偶虎就是小女孩心中的虎王子……雖然小女孩一直宣稱自己不想睡,但在寬容又有智慧的父母引導下,她主動上床,開始進行一連串天馬行空的想像與提問。隨著親子間有關動物睡覺的對話,她心愛的玩偶輪流變成了想像中的真實動物,在不停變換成河、洞穴或叢林的床上安安穩穩的睡著了。最後小女孩也在想像成繭的窩中找到了最舒服的姿勢,像壁爐前的貓、繞圈圈的鯨魚、強壯的老虎……一樣,沉沉的進入夢鄉。整個故事節奏非常流暢,親子共讀時,可以與孩子仔細觀賞背景色由明轉暗,太陽、月亮與輪子交替出現帶動時間流轉,以及全體進入夢鄉時的靜逸氛圍,感受圖像說故事的藝術。也可以和孩子引文本中有關動物需要睡覺的對話,進行一段結合知識與想像的對談。
——「好書大家讀」評審評語 葉嘉青
靜享天賜安眠
宋 珮(本文作者為圖畫書藝術研究者)
幫助孩子入睡的書,是圖畫書中很重要的一種類別,除了讓親子共享閱讀之趣外,更透過故事緩和孩子過於興奮的情緒,減輕睡前的焦慮不安,安撫孩子對黑暗的恐懼……這類圖畫書的內容往往就像是一場睡前的儀式,正如這本書一樣。文字故事描述爸爸和媽媽非常體諒小女孩不想睡覺的心情,但是,很有技巧的讓她自己換上了睡衣、刷牙、洗臉、躺在床上,然後回答她提出來的問題,告訴她各種動物睡覺的地方和睡覺的姿態,於是,小女孩想像自己和動物一樣,在自己的窩裡安全、溫暖又舒適,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夢鄉。
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有一首著名的詩〈虎〉,詩的第一段說:「老虎!老虎!灼灼爍光,似暗夜林間火焰的瑩煌,能有怎樣的神手和神眼,造就你可畏勻稱的美健?」前面兩句的原文是:“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這兩句詩出現在這本圖畫書後扉頁的月亮上,這段詩句呼應著書裡的大自然主題,還有不想睡覺的小女孩對老虎的特別情感。同時畫面中也不斷出現老虎和其他動物,有時是小女孩手中的玩偶;有時是散落的玩具;有時出現在小女孩的畫中;有時是想像的,例如床單上的水獺、房子間的鯨魚;有時又是真實的,像是沙發上的狗、壁爐前的貓;更有用做象徵的,例如一開始頂著黃色圓球離開的老虎,象徵遠離的太陽。
除了布雷克的詩,另一樣被繪者用在畫中的經典文學作品是《小王子》,先是在房間地上,再由媽媽拿著,之後放在小女孩的床上。《小王子》的出現顯然和書中人物與動物頭上的皇冠有關,我們可以看到爸媽對小女孩的態度,就像是面對一位小公主,動物頭上的皇冠也愈漸增多,繪者似乎藉此表明人與萬物一樣都擁有非常尊貴的身分。
的確,在這本書裡,繪者用手繪與拼貼的技法為故事增添豐富細節,讓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產生許多有趣的聯想。像是常常出現的輪子,既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暗示時間的流轉,又可以帶著火車和動物移動,或者幫助人想像大海裡的鯨魚正在轉圈圈;冒著熱氣的茶壺和茶杯給人溫暖的感覺;窗邊的兔子玩偶讓人想到《月亮晚安》……畫中的物件與圖案、紋理、色彩相互交織,營造出大自然與夢想世界的神祕氛圍。這個世界原不只是眼見的物質所展示的樣貌,而是需要我們透過屬靈的眼光,探索其中無盡的奧妙。
美國知名作家、詩人,1952年出生。瑪麗不僅為成人寫書,也為兒童和青少年寫書,作品曾獲凱迪克銀牌獎、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入圍愛倫坡文學獎等,這是她的第一本圖畫書。從小就立志成為作家的瑪麗,目前在明尼蘇達州的哈姆萊大學教授「為兒童和青少年寫作」。她和丈夫作家彼特‧杭特曼,還有兩隻狗──雷內和賈克,一起住在密西西比河的兩岸(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里市和威斯康辛州的斯德哥爾摩市)。
大學時代主修英國文學,在學期間,對視覺藝術發生興趣,繼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的橫幅手卷,著迷於手卷展讀之際,引觀者也進入山水間遊歷。回台後在大學兼課,同時兼做編輯、翻譯與藝術評論,得機會接觸圖畫書,喜見圖文以書的形式共同敘事的巧妙豐富,開始研究圖畫書作家和其作品,並試與東西方藝術相互參照,探其深厚底蘊。
美國知名插畫家,兩度榮獲凱迪克銀牌獎,1966年出生。潘蜜拉打從有記憶以來,就開始畫畫和創作了,對她來說這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她習慣在木板上作畫,擅長運用壓克力顏料、色鉛筆等手繪與拼貼技法,有時也會結合電腦繪圖。談到她獨特又層次豐富的圖畫,她這麼說:「我畫畫就好像一場冒險,為的是能更清楚看見並且了解自己隱而未現的部分、生命的奧祕,以及做為人的愛與恐懼。我可以不斷的解釋為什麼要把人畫成那樣,為什麼常常畫皇冠、茶杯、輪子、碗、蜜蜂、狐狸和鯨……為什麼每幅畫裡面都會放一小部分曾祖母的立陶宛護照。不過,我真誠的希望孩子和成人看我的作品時,能夠有機會想像出自己的故事和故事的原委。」
潘蜜拉熱愛想像,這本書就是她想像窗邊的黑寡婦蜘蛛為她帶來了靈感,蜘蛛身上閃亮的黑色和美麗的紅色,啟發了她,因此她以英國19世紀女作家艾蜜莉.勃朗特替牠命名。
除了繪製圖畫書,潘蜜拉還創作雕塑品與大幅圖畫,並且設計了一系列賀卡,在她的個人網站上www.pzagarenski.com可以看見她的作品。她目前住在康乃狄克州。
2020/06/09
BKI117A
小天下
硬殼精裝
28.5x23.6cm
彩色
9789864799893
44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