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專序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大小媒體創意長
劉育東 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詹偉雄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劉維公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以前我父親總會說我是個夢想家,但那並不是稱讚;
他說得一點都沒錯,只是他低估了做夢的力量。」
——Frank Gehry
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無疑是當代最具創新精神與影響力的建築家。他不僅在1989年贏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許多已完成的劃時代作品(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布拉格「跳舞的房子」等),也讓蓋瑞堪稱擁有最多地標性鉅作的當代建築大師!
有人說:「在古根漢美術館開幕前,蓋瑞是有趣的建築師;開幕後,蓋瑞蛻變為卓越的建築師。」從多倫多移居到洛杉磯、從徬徨少年到逐漸展露天分,再從有趣到卓越;蓋瑞說他把自己當成海綿,樂在吸收新的資訊,也說自己像隻貓咪,總是伸出好奇的爪子探索各種可能,而且拒絕抄襲自己、只有不斷成長才能滿足。然而在無數獎項肯定的光環背後,成名的滋味苦樂參半,卻也讓蓋瑞對設計者與業主的角色、對外界的褒揚與貶抑,也對自己的創作生命有更深的體悟。
如今年逾八十的蓋瑞,仍在顛峰中實驗各種創意,無論已完成或進行中的作品也持續啟發無數後進。回顧自己的建築人生、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所有對自己影響至深的人事物……蓋瑞在本書中暢談自己,一如他的作品——沒有設限、毫無矯作,是蓋瑞給所有人的又一次大膽而精彩的獻禮!
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Contents
推薦序 蓋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風流人物/姚仁祿
推薦序 電腦不只是任天堂——傳奇、調皮、永不滿足的劃時代建築師/劉育東
前言
設計夢想屋
Part 1 學習之路
起步——從多倫多到洛杉磯
蓋瑞大兵的從軍生活
勇往直前——成為哈佛人
藝術品該有廁所嗎?——蓋瑞與藝術家的交會
Part 2 創新之路
蓋瑞揚名海外
密西西比河畔的廟宇——靈感、藝術與展覽空間
終於,當上在地英雄——迪士尼音樂廳的波折與成功
畢爾包效應
Part 3 穩健拓展
工作側寫
與天才攜手共創——MIT史塔塔中心
躍上大螢幕與Tiffany展示台
雙海岸:大西洋院與格蘭大道
玻璃屋內的人——蓋瑞的東岸經驗
蓋瑞建狗屋
衣錦還鄉
接近尾聲
誌謝
圖照來源
芭芭拉.艾森伯格 本書作者
幾年前,醫生告知蓋瑞必須進行腦部掃描,於是他安分地接受核磁共振造影(MRI)的檢查,在狹窄、幽閉恐怖的診察通道內躺了45分鐘。在機器的嗡嗡聲和撞擊聲中,蓋瑞悄悄潛入了自我內在的想像世界。
事後,醫師檢視MRI的影像,發現並無任何異常。反倒是建築師蓋瑞,為「LV路易威登藝術創作基金會美術館」找到了設計的雛形;這座用玻璃搭建、獨樹一格的藝術博物館,預定將在巴黎市郊的布洛涅森林落成。
「在整個掃描過程中,我一直專注盯著那靈感,思考著、幻想著、設計著。」蓋瑞回想道。「我在開車或坐飛機的時候,也經常會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前我父親總會說我是個夢想家,但那並不是稱讚;他說得一點都沒錯,只是低估了做夢的力量。」
很少有愛做夢的人,可以像蓋瑞那樣擄獲群眾的想像力。蓋瑞被公認為他那個世代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單是美國建築師協會頒發給他的獎項就超過上百個,此外還曾榮獲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第一屆的「桃樂絲與莉莉安‧吉許獎」、美國國家藝術獎章,以及無數國際榮譽。
蓋瑞在西班牙畢爾包設計的古根漢美術館,是引領該城市邁向經濟復甦與重生的大功臣,《紐約時報》譽之為「世界最有名的新建築」;而位於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也同樣被視為視覺與聽覺上的巨作。從拉斯維加斯到阿布達比,蓋瑞負責的建案不是正處於設計或開發階段,就是在施工中或即將完工啟用。
自1980年代起,我就曾屢次訪問蓋瑞,為報章雜誌和書本描寫他歷年來許多的心血結晶。幾年前,蓋瑞詢問我是否願意協助他,從他口述的歷史中整理出回憶錄。基於之前多次愉快的訪談經驗,我馬上接受了這個提議,原本單純的口述回憶,也很快演變成編集在本書中的對話錄。
劉育東 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一次在台中的安藤演講,聽眾發問:「安藤先生,您打拳擊又開卡車,請問您是何等艱苦的學建築?」安藤驕傲而惺惺相惜的說:「打拳的是我,開卡車的是法蘭克.蓋瑞。」
愛夢想也愛畫畫的蓋瑞,知道自己考不上多倫多大學建築系,家境不好而開卡車4年送貨賺錢,婚後二十二歲才開始念建築,起步雖晚,但英雄不怕出身低,以他不畏驚世駭俗的許多「解構建築」,1989年便獲得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蓋瑞的人生夠傳奇。
1994年起我見過蓋瑞三次,大師不僅沒有架子、愛開玩笑,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純真、甚至調皮。第一次印象最深刻,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演講中,蓋瑞說他的事務所雖然大量用電腦,但都只是用來算算結構和畫畫建築圖等機械性工作,不像一般人除了用電腦做無趣工作以外,還會用來玩好玩的Game(當時最夯的是任天堂)。 在那次演講中,蓋瑞也提到1988年開始設計的巴塞隆納魚雕塑,當時成熟的建築技術無法讓他合乎預算、準時完工,於是他靈機一動向電腦部主管說:「你們不是有電腦嗎?」當這條魚以電腦數位科技完成、排山倒海的數位建築時代也隨之出現的那一刻,他又調皮的對那位主任說:「喔,電腦不只是任天堂」。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大小媒體創意長
法蘭克.蓋瑞的建築作品,總會讓您瞳孔放大,無論您喜歡或不喜歡他的手法。
展讀這本訪談書的草稿,讓我不斷想起東坡先生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令人心悸的兩句——
一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二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穿空」一句,形容蓋瑞六十歲之後的作品,再恰當不過——他做設計,透過一個又一個(經常幾十個)的模型,不斷精研,不斷調試,不斷溝通;終於建造完成的作品,總讓人,有亂石穿空的驚訝,有驚濤拍岸的震撼,永遠在行內行外的人們心裡,捲起千堆雪,有人看門道,也有人看熱鬧……
「大江東去」一句,總在蓋瑞敘述他自己仰慕的建築師時,隨著文句,不斷跳進我的腦海——好幾位蓋瑞敬仰的建築師,也正是我心儀多年的建築大家;當然,這些風起雲湧的風流人物,也隨著時光流轉,隨著大江東去,一位接著一位,都被浪淘盡。
幸運的是,浪淘得盡風流人物,大浪的沖刷,卻洗不去他們的思想結晶;他們的作品,像赤壁的岸邊巨石,依然穿越時空,依然拍打人心。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旅居日本三年,對日本文化無比好奇,目前正走在茶道與花道的學習路上。譯有《死人的生活》、《半農半X的生活》、《這樣記不會忘》、《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等書。熱愛文字,崇尚天然生活,期許自己用有情文字傳遞人間的真善美與生命智慧,共同珍惜藝術、文學、哲學與大地的無盡寶藏。
2011/05/31
BLAS04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部分彩色
9789862167502
287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