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優惠價
$300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300

書籍介紹

從民國四、五十年開始,國軍投注無數心血、經費,建設島上據點、碉堡等工事;更有無數戰士在此遙遠的前線服役。近日隨著國軍精實案的推動,駐軍精簡,島上的碉堡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些軍事據點〈碉堡〉在時代中的變遷值得探尋;阿兵哥由於服役遠離家鄉,他們的處境跟感受,值得記錄。

作者林保寶以報導文學的方式,為這些駐守馬祖地區的「大戰士」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文字記錄。

序 羅蘭
作者序 林保寶

第一部 前進馬祖
憂鬱基隆
同船共渡
夜航
馬祖到了
因為感同身受

第二部 據點縮影
艱苦據點小紫澳
據點是我家
蓋棟房子自己住
從做工中得到成長
軍人影像——林曉

第三部 亮島勇士
戰爭與和平
勇士堡
跑菜船
菜圃
畜牧場
熱麵包
夜生活
假阿兵哥
趙大王廟
幾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婆婆媽媽的探險
再見!亮島

第四部 高登鐵漢
運補展現實力
鐵尖據點
搶沙
出砲操
好漢坡
戰地公園據點
高登之光
人頭階梯
天涯海角過新年
平安客裡家家節

第五部 忠義剽悍
忠義剽悍
天聲堡
只有他
遺世獨立的三甲桶據點
心中小小的天堂
送往迎來的勝利據點
看海的大戰士
年輕的心
陸上猛龍海中蛟龍
東湧日報的一天
溫馨接送情
筆的隊伍
惜取眼前一刻
以廠為家
跑步永保青春
十八個阿兵哥
飄洋過海來探親
便當書包
東引四月天
我要回家了
軍人影像——林欲民
軍人影像——陳宜鴻

第六部 人的故事
夙夜匪懈的阿兵哥
小雞搭船記
幫我寄張照片給媽媽
人生何處不相逢
永遠的一天
金馬大兵
船老大曹百達
家鄉的寧靜
王總鎮
勿忘影中人
海角樂園
天主的家
當兵要回頭看
筆一拋看窗外
二兵的最後一個下午
我們是郵件大使
阿兵哥買菜記
有想便成緣
家裡平安
村子口的海防班哨
海上人家
議長家的早餐店

第七部 軍人與軍犬
軍犬與阿兵哥的情義
軍犬孝彩生病了
金剛與營長

後記 人生的孤獨與絕美

附錄 工作日誌

獻給「看海的大戰士」

林保寶

2000年12月10日清晨九點鐘,「金航輪」開入馬祖南竿福澳港,馬祖陽光花花亮亮,伴同一百三十位滿身「菜味」的新兵踏上馬祖島,從昨夜到今晨,他們一直問我:「馬祖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南竿在哪裡?連上在哪裡?那兒熱不熱鬧呢?冬天聽說很冷,是嗎?

懷著滿心的忐忑不安,這些剛剛從新訓中心結訓的「二兵」們,就要投入馬祖列島的南竿、北竿、東引、東莒、西莒、高登與亮島,「盡國民應盡的義務」。

上回至亮島已是一年半前(八十八年七月十三日),那時「兩國論」聲音初啟;而今(八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兩岸即將開始「小三通」。五十年來兩岸的對立與緊張,似乎可以找到舒緩的出口了。

馬祖列島就要由「反共前鋒」,轉身而成「自由前哨」;戰有時,和有時。人世的滄海桑田不過如此。

那些戍守在最前線的阿兵哥他們好嗎?我也曾在外島當兵,外島當兵的況味,一輩子難忘,甚至深深影響了日後的人生,因此對於外島的弟兄們「懷念特別多」。

多麼高興!在民國八十七、八十八年間,能有機會探訪馬祖列島的戰士們與碉堡,那是我多年的心願。特別是東引、高登與亮島。他們是國軍二級戰區裡的「艱苦地區」,離島中的離島。其中高登與亮島,島上沒有一戶人家,只有駐軍,更是深深吸引我去看看。

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反共救國軍」進駐東引,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因為國軍「精實案」,精簡成「東引守備旅」,「反共救國軍」成為歷史名詞。兩星期後,兩岸兩會重啟協商大門,辜汪會談於上海舉行。

從民國四、五十年開始,國軍投注無數心血、經費,構築島上的據點、碉堡等工事;更有無數戰士的青春時光,曾在此遙遠的前線服役。這勾起我想探尋這些碉堡在時代中的變遷,更想為阿兵哥遠離家鄉,他們的處境跟感受留下記錄。

多麼高興!今天能將這足跡呈獻在大家面前,特別是所有曾在馬祖列島服過兵役的人——您們都是我心中的「看海的大戰士」。沒有別的,只為訴說:「有緣在外島當兵,是人生中美麗的禮物」。

最後,我要深深祝福所有「看海的大戰士」們,平安退伍。平安退伍吧!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忍一忍,總不要忘記您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滿懷愛情等著您回家。願您們平安!

林保寶
寫於馬祖南竿天主堂
2000/12/14


我看「大戰士」

羅蘭

我羨慕林保寶。他可以根本放開歷史上的是是非非,不理會當前詭譎的政治生態,直接用冷靜的熱情,不動聲色地凌駕於各種現象之上,去外島住下來,細寫戰士們的生活與心情,讓自己做個詩人一般的第一流記者。

他可以不理會人間的各種盲從與健忘,不過問政客們的覆雲翻雨。他的態度是「我『看』故我在」,或「我『去』故我在」,做個眼到手到,感情也並不缺席的記者。

他細看事實,下筆如飛,做生動的報導。而他的周圍是海天一色的蒼茫遠景,烘托出這人間一隅在多年軍事操演下,所薰陶出來的絕對服從與刻劃在阿兵哥們心中的生命滄桑。

我羨慕林保寶,因為他可以從各式各樣的滄海桑田中脫身出來,冷靜而細膩地,不加入個人情緒地觀察與報導,我做不到。他讓我為他這本書寫序,我卻一下子就為歷史與現況的種種詭辯,而為這些外島感慨得不想下筆。我不能平和地接受人們一下讓它們佈滿碉堡與地雷去作戰;一下讓它們穿紅著綠發展觀光去迎賓。一面煞有介事,讓它們去「小三通」;一面為了「美國將賣給我們最先進的武器去和對岸較量」而樂得想飛。

我替外島受不了這樣的擺弄。

而林保寶不理會這些。他只是專心地、充滿與戰士們同袍之情地、寫那些可愛的外島伙伴。早期的、現在的、過去的、即將成為過去的,簡捷落筆,勾勒出每一個寂寥詭異,櫛風沐雨的晨昏。寫那些一批又一批為生命創造回憶或不一定有機會去回憶的、年輕單純的士兵;為這一代又一代的大男生、大戰士,寫他們在那孤懸海外的島上,所過的與本島隔離著的苦中作樂的日子。

三年來,林保寶在馬祖做「隱士」,做教徒,使人忘了他其實是在做記者。他有聞必錄,發回本島的媒體來刊載,分惠讀者。也把他這些報導匯印成書,給外島留下翔實而生動的記錄。最近他「巧遇」小三通,順理成章,就做了進香團的隨團記者到對岸去了又回來。他所寫的報導,自然就比新來乍到的人多著一份「在地」的圓熟。他的教友說他這是「天主保佑」運氣好,但這運氣也要他先捨得跳出「本島紅塵」,高高興興,自動自發,去外島做「看海的大記者」才行。

林保寶讓我為他這本完全在我生活經驗之外的書寫序,我猜想,他的選擇大概是:

讓他替我去看海與登陸,而讓我替他為這時代的外島所承擔的種種詭辯與擺弄,來表達憤怒與感慨。

細想起來,或許這也是他對我這樣一個「讀者」,所做的一次另一形式而且非常高明的採訪吧?

是為序。

林保寶 作者

台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羅馬聖十字架大學哲學系、羅馬德蘭學院神學系畢業,曾任梵蒂岡廣播電台編譯。

著有:
《老農夫》、《找出路》、《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帶著媽媽去旅行》、《充滿祝福的告別》(天下生活);《毓繡.心中的美術館》(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吹海風的路》、《聆聽花開的聲音》、《浪漫台三線人文風光款款行》、《永恆之城》、《幸福角落》、《失意角落》、《人間角落》、《聖母媽媽到萬金》、《誠意呷水甜》、《奉獻》(天下雜誌);《用靜默擁抱世界》(遠流出版);《愛者》、《馬祖世紀末的告別》、《生命的完成》、《划到生命深處》、《生命告別之旅》(天下文化);《牆上烽火》(博揚文化);《莿桐最後的望族》(玉山社);《耕耘心田》(法鼓文化)。


2001/02/28

BLH042

天下文化

平裝

20.5×20.5cm

黑白

957-621-805-5

250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