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電腦也搞不定
優惠價
$240

電腦也搞不定

從數學看計算機科學的罩門

COMPUTERS LTD:WHAT THEY REALLY

$240

書籍介紹

電腦真是神乎其技,它無疑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電腦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的生命、財產以及生活品質,都與這機器脫不了關係。然而,就在我們持續享受電腦科技帶來的福祉之際,也該是檢討一下電腦的底限的時候了。電腦真的是萬能的嗎?

全球知名電腦科學家哈雷爾在本書中闡釋一個最根本卻也最為人忽略的一面:電腦與生俱來的限制。即便是把所有最棒的硬體、軟體以及電腦工程師全部聚集起來,我們還是得面對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電腦也有搞不定的時候! 就在二十一世紀剛開始時,且聽聽哈雷爾告訴我們電腦這個上個世紀的偉大智慧產品,遺留下哪些惱人、卻又引人深思的疑難雜症待處理。

前言 致謝辭

第一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
算法
基本指令
文本vs.程序
輸入
算法解決了什麼問題?
我們的架構是否過於簡單?
解決算法問題
程式規劃
錯誤與正確性
終止

第二章 有時候我們辦不到
有限問題是可解的
鋪地磚問題
我們當真嗎?
基本計算裝置
丘池—涂林論點
可計算性是強健的
骨牌長蛇
程式驗證
停機問題
沒有關於計算的問題是可以計算的!
有些問題情況更慘

第三章 有時候我們辦不起
資源:時間與記憶空間
改善跑程式的時間 上界與下界
那又怎樣呢?
河內塔
好的,壞的和醜的
難解性
路障與西洋棋
更難的問題
不合理的記憶體需求

第四章 有時候我們就是不知道
猴子謎題
NP完備問題
尋找短的路徑
排程與匹配
再談謎題
給網路著色
魔術銅幣
同舟一命
大神秘:P等於NP嗎?
我們能接近嗎?
有時候我們能成功

第五章 嘗試減輕痛苦
平行,或說分進合擊
平行化能消除壞消息嗎?
隨機化或丟銅幣
再談蒙地卡羅算法
檢驗質數
隨機化檢驗質數
隨機化能消除壞消息嗎?
電腦能模擬真正的隨機現象嗎?
量子計算
量子算法
能造得出量子電腦嗎?
分子計算

第六章 轉壞為好
古典密碼學
公開金鑰解密系統
替信息簽名
有辦法使這一切實現嗎?
RSA密碼系統
互動證明
零知識證明
我能把網路3著色
一位百萬富翁,選票及其他

第七章 ​我們自己能做得更好嗎?
算法智能?
涂林測驗
伊萊莎和祖布求
試探法
知識是什麼?
瞭解自然語言

後語

前言

1984年《時代》雜誌某次封面故事以電腦軟體為主題,在這篇精彩的文章裡,引用了一位軟體雜誌主編的話:「只要把恰當的軟體放進電腦裡,它就會做任何你想叫它做的事。機器本身的性能也許有一定的極限,但是能用軟體做的事卻沒有極限。」 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我這本書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來描述與解釋一些事實,以駁斥甚至粉碎上面那種說法。 當然,電腦是很了不起的東西。它無庸置疑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巨大而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且多半是往好處改變。不過這只是消息中好的一面,大部分談電腦的書都在表揚好的這一面。

我這本書要傳播的卻是壞消息,檢討一下事情負面的真相。 電腦挺貴的,這已經是壞消息了。此外它還讓我們飽受挫折:替它寫程式很費勁,用起來有時又很困難;它又很能吸引人,讓我們忽略更重要的事;它會出錯;它會當機;它會感染病毒;等等,等等。

然而這本書裡關心的壞消息倒不是這類掃興的事。這本書的目的是要解釋與闡明電腦世界裡最重要、最基本的事實之一:電腦在先天上是有限制的。 當人們沒辦法讓電腦順著自己的意思運作時,通常會找到三種藉口:錢不夠、時間不夠、腦筋不夠。

如果錢多一些,就可以買更大更精良的電腦,用更好的軟體來支援;如果年紀輕點,或者壽命長點,就有時間等待極度耗費時間的程式跑完;如果腦筋更聰明點,就可以找到一般人想不到的解決辦法。這些都是有力與正確的論點,我們並不想辯駁:這三種資源如果能有更充沛的供給,確實可以有效助我們一臂之力。

然而大致上來說,我這本書並不在討論這一類的匱乏。我們所討論的壞消息均屬經過證實、恆久不變、顛撲不破,都涉及電腦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與硬體、軟體、聰明才智或耐心毅力都沒關係。當我們說「經過證實」,指的是真正經過數學的證明,而不光是泛泛的經驗談。

我們為什麼會對壞消息感興趣呢?計算機科學家不是應該花時間把東西做得更小、更快、更簡單、更好用、功能更強嗎?不錯,他們是應該這麼做,大多數的計算機科學家也確實在這麼做。不過即使如此,自1930年代開始,愈來愈多研究者非常努力嘗試想了解錢幣的另一面,也就是了解電腦天生的弱點。

這類研究的動機來自四個方面: 滿足知識上的好奇心。就像物理學家想判定宇宙的終極大小,或是物理定律的基本限制一樣,計算機科學家想發現什麼能計算、什麼不能計算,而如果能計算時又要花多少成本。

許多人,甚至包括專精的電腦專家,都嘗試解決一些計算問題,而這些問題剛好都會帶來慘透了的壞消息。我們愈理解這些問題的本性,就愈不需要浪費時間與氣力了。 促進發展新的典範。如果沒有壞消息的刺激,像平行算法、隨機化、探索法、量子與分子計算等有潛力又令人振奮的計算科學新研究領域,就不會發展起來。

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不是有點太矛盾了嗎?我們如何能從壞消息裡獲得利益呢?謎底要到第六章才揭曉,我們此刻只能說這是我們故事裡比較令人感覺始料未及,且令人驚喜的有益的一面。 動機講得夠多了,至於我們所謂壞消息的本質,可以從那些嘗試強化電腦能力,使它達到人類智能的大量精彩研究中找到。

在這些研究的發展過程中,就產生電腦計算能力侷限的問題,像是電腦能不能經營公司?能不能進行醫療診斷?能不能創作音樂?能不能談情說愛?雖然已經達成一些前景樂觀、令人稱奇的進展(不過,最後一項的進步最為遲緩),但是這些問題的問法都太不精確且籠統含糊。除了本書最後一章外,我們不去談這類問題。

反之,我們將集中注意力在精確定義的計算問題上,它們都天生具有明確的目標。因此就可以精確地說明白,這些問題能夠、還是不能夠圓滿解決。 我們所討論的問題並不是可辯論的,也不涉及哲學性、擬科學性的論證。

我們專注於可嚴密敘述、可用數學證明的鐵的事實。你不會花功夫去找內角和是150度或200度的三角形(雖然從來沒有人度量過所有的三角形),只因為早已證明這種三角形不可能存在。 同樣的,當一些我們將會討論的計算問題被證明是無解時,再想去尋找答案就是毫無意義的了。

類似的情形也可以推演到某些有解答的問題上,它們通常被證明需要用到超乎常理的巨大電腦(譬如,體積比已知宇宙還大得多),或者需用掉極不合理漫長的計算時間(譬如,要花比從大霹靂至今更長的時間)。我們也會討論很多這類的問題。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曾覺察到本書所探討的問題。就像《時代》雜誌引言所顯示,連計算行業裡的專業人員,也毫無警覺,這實在是很不幸且讓人吃驚的狀況。假如壞消息是新近發現的現象,因此沒有太多人認識它,或許還可以理解。但是事實上我們要講的故事,有些已經有60幾年之久,早在電腦問世之前就已存在。而其他的則在近30年中逐步顯現。

坦白說,我們這些作計算機科學研究的人也應該受到責備,我們太沒有花功夫向大眾解釋、舉例、描繪這個學門的基本知識,以及強調其負面的事實。導致大眾幸福安詳,充滿崇敬的隨著軟、硬體的技術精進,而沈醉於嶄新應用功能的亢奮中,憧憬著由即時通訊、多媒體、虛擬實境、人工智能、全球網路革命等等所帶來的未來世界。

雖然盛會不必就此散席,而且我們本就該致力發展更大更好的事物。但是,適度的謙虛是有必要的:電腦不是萬能的——它還差得遠呢!而且這些問題真的存在,永遠不會消失,想躲也躲不掉。 注釋: 1如果想對科學家感興趣的限制性結果有較通盤的了解的話,請參閱 Barrow, J. D. (1998). Impossibility: The Limits of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Lim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我們指的當然是平面的三角形。在球面或近乎球面的曲面上,例如地球的表面,三角形三內角和會略大於180度。

哈雷爾 作者
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所所長,現任蘇士曼講座教授(William Sussman Professorial Chair)。他也是美國計算機學會(ACM)和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的會士。 哈雷爾曾完成計算機科學領域上許多方面的研究,是極受尊崇的計算機科學家。他曾榮獲許多獎項,包括1992年美國計算機學會卡爾斯頓傑出教育家獎(Karlstrom Outstanding Educator Award)、1997年以色列總理頒發的軟體獎。他的著作《算法學——計算的精神》(Algorithmics: The Spirit For Computing)入選為麥克米倫科學圖書館(Macmillan Library of science)1988年春季的選書。
李國偉 譯者

1948年生於南京。台灣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杜克大學數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多年來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為天下文化「科學文化」叢書策畫者之一。曾獲李國鼎通俗科學寫作佳作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

著有《一條畫不清的界線—李國偉的科文游牧集》,譯有《笛卡兒,拜拜!》(與饒偉立合譯)、《宇宙的詩篇》(與葉李華合譯)、《電腦也搞不定》、《科學迎戰文化敵手》、《數學教你不犯錯》、《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家長須知,也是教師指南》。


2002/08/20

BWS03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0236

203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