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最衰者生存
優惠價
$300

最衰者生存

Survival of the Sickest
書籍介紹

物競天擇,強者生存?錯!
通過嚴酷考驗而倖存下來的人,
常常是那些最衰弱者、最倒楣者、最被看衰的人。
有些疾病是讓我們通過演化考驗的關鍵,
生病不一定是壞事!

有一天,寒冷氣候突然降臨,就像電影「明天過後」的情景。到處冰天雪地,許多人都凍死了,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會生存下來?是糖尿病患者!他們血液中的高血糖發揮抗凍劑的功能,就像林蛙一樣,擁有度過寒冬的高超能力,而且糖尿病患者尿很多,可以降低體內水分,避免水分在體內凝結成冰晶,讓器官組織內傷。

​瘧疾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每年有數億起病例。但不是每個病患都會死亡,究竟是什麼幫助那些人逃過一劫?答案之一是蠶豆症!全世界有超過四億人罹患這種病,他們不能享受嗑蠶豆的樂趣,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們變形的紅血球並不提供瘧原蟲住宿。

萬一環境又異常變化,或者大瘟疫再度降臨,生死關頭,誰能活下來?
是那些沒有病痛、健康過日子的人,還是宿疾纏身、身體衰弱的人?
嗯,那可很難說……

前言 與疾病共舞
1 歐裔鐵人——鐵質太多,並非好事
2 多一點糖好禦寒——糖尿病的演化是為了因應「明天過後」?
3 曬曬太陽又何妨——做日光浴,降膽固醇
4 致命蠶豆、抗瘧良藥?——植物毒素用處大
5 病原比我們高明嗎?——它們演化得更快,但我們更聰明
6 基因大躍進——把生存賭注押在基因變異上
7 甲基狂想曲——DNA不再是宿命
8 總有一天會報廢——你和iPod都有使用期限
結語 演化的奇蹟
誌謝

與疾病共舞

莫艾倫

這是一本充滿神祕與奇蹟的書,記載了醫學實錄與軼聞,從冰冷的鐵質和鮮紅的血液拉開序幕,進入循環不息的冰河期。

這是一本探究生存與創造的書,沉吟於未知,也反詰自然。
這是一本熱愛秩序、但又渴望一絲混亂的書。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本關於生命的書,對象囊括你、我以及每個生活在陽光底下的生物,這本書詳述我們如何到達今日的田地、我們未來的去向,以及所能採取的應變方式。

歡迎一起加入這趟迷人的醫學奧祕之

我十五歲那年,我的祖父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他當時七十一歲。有太多人都知道,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讓人怵目驚心的疾病。如果你十五歲時看著原本身強體健的親人逐漸遠離,你會難以接受。你會想找到答案,你會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祖父當時有件事總是讓我震驚,覺得詭異。他愛捐血,我的意思是,他熱愛這件事,他衷心喜歡做這件事所帶來的感覺;他熱愛這個讓他再度活力充沛的行為。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捐血純粹是因為做這件有利他人的善舉讓人心情愉悅,但對我祖父來說並不是這樣。捐血帶給他的愉悅感覺,除了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

祖父曾告訴我,不管身體哪裡疼痛,只要去捐一大袋血,疼痛就會消失無蹤。

當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喪失約五百西西賴以維生的血液,會讓祖父感到無比舒坦?我問高中生物老師,也問家庭醫生,沒有人可以解釋。於是我了解到,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出答案。

我說服父親帶我去醫學圖書館。在那裡,為了找出答案,我花了許多時間泡在書堆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從成千上萬的書籍中著手,但是某個靈感引導著我。有次靈機一動,我決定讀遍所有探討鐵質的書,因為我知道那是祖父每次捐血時,便會流失的大宗物資之一。最後,賓果!真的讓我找到了,我讀到一種相當少見的遺傳疾病,稱為「血色沈著病」(hemochromatosis)。

基本上,血色沈著病是一種導致鐵質在體內累積的生理失調疾病。最終,體內的鐵質含量會達到危險的濃度,破壞胰臟與肝臟,這也是為何這個疾病又稱作「鐵質超載」。有時候,一些過量的鐵質會沈著在皮膚內,讓你一年到頭都呈現如同喬治‧漢彌爾頓般黝黑的膚色。就如同我們將要探討的,放血是減低身體鐵含量的最好辦法。祖父的捐血行為,實際上是在治療他的血色沈著病!

所以,當初醫生一診斷出祖父罹患阿茲海默氏症時,我便直覺到這兩種疾病有關聯。畢竟,既然血色沈著病導致體內鐵質過度累積,傷害其他器官,這種病為什麼不會傷害到腦部?

當然,並沒有人把我的意見當一回事——畢竟我只有十五歲而已。
幾年之後上了大學,我毫不猶疑的決定專攻生物學,自然也毫不猶疑的繼續研究阿茲海默氏症與血色沈著病之間的關聯。畢業不久後,我得知跟血色沈著病相關的基因已經確定了,我體認到該是認真追求當年直覺的關鍵時刻。於是我延後就讀醫學院而進入博士班,專注於研究神經遺傳學。與許多不同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醫生合作才兩年,我們就歸結出自己的答案了。這兩種疾病之間的基因關係錯綜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血色沈著病與某些型態的阿茲海默氏症之間,的確有連結。

這顆勝利的果實甘苦參半,雖然我證明了中學時的直覺(甚至還因此拿到博士學位),但是對祖父沒有任何幫助,他早在十二年前就已經走了。祖父與阿茲海默氏症抗戰了五年之後,於七十六歲撒手人寰。當然,我也了解這項發現可以幫助其他同樣受苦的人,這也是我想要當醫生與科學家的初衷。

而且事實上,如同我們在第1章會詳細描述的,這項發現與其他科學發現不同的地方在於,這項發現可能立即讓病友受益。

血色沈著病是西歐後裔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西歐後裔帶有這種疾病基因。假如你知道自己患有血色沈著病,你可以採取一些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來降低血液中的鐵質含量,預防過量的鐵質破壞器官,其中包含我祖父發現的祕訣:放血。此外,想要知道你是否罹患這種疾病,有幾種非常簡易的血液檢測可以做為參考。假如檢測的結果呈陽性,那麼你得開始定期放血與控制飲食。但是你可以和這種疾病共存。
我便是如此。

十八歲左右,我開始感覺到「疼痛」。然後我意識到,也許我跟祖父一樣有鐵質超載的毛病。當檢查結果呈陽性反應時,一切變得再明白也不過了。你可以想像,這讓我開始思考:這對我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會得到相同的疾病?當中最大的疑團是:
為什麼許多人身上會遺傳到導致危險疾病的基因?
「演化」照道理該除掉危害生存的性狀、促進有利生存的性狀,為什麼會允許這樣的基因保留下來?

這些便是本書想探討的重點。
我愈深入探究,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就更多。這本書集結了我問過的所有問題、問題所引發的研究,以及一路上發現的某些關聯。我希望這本書能為你開啟一扇窗,為你揭露我們所居住的美麗世界上,繽紛多采且環環相扣的自然生命網路。

我希望大家注意演化簾幕的背後,先去詢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疾病或那種特殊的傳染病,而不是只關心哪裡出錯了,以及可以為這些錯誤做什麼補救。我相信答案會讓你驚訝、豁然開朗,而且從長遠來看,會讓我們全部的人有機會活得更久、擁有更健康的生命。

一開始,我們先看看某些遺傳疾病。對於像我這種同時研究演化與醫學的人來說,遺傳疾病是相當有趣的課題。因為,單純由遺傳所導致的常見疾病,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應該隨演化過程而逐漸消失。

演化偏愛能幫助生物存活與繁衍的遺傳性狀,摒除削弱或威脅健康的性狀——尤其是那些在我們能夠繁衍後代之前,就威脅到健康的性狀。大自然傾向保留讓我們有生存與繁殖優勢的基因,這種傾向稱為天擇。以下是天擇的基本守則:假如一個基因產生的性狀讓生物較不利於生存或繁殖,這個基因(以及這樣的性狀)便不會傳遞到下一代,或至少不會延續太久,因為攜帶這個基因的個體存活率較低。反之,當一個基因產生的性狀讓個體更能適應環境,繁衍更多的後代,這個基因(以及這樣的性狀)就更可能傳遞到子孫身上。這個性狀帶來的好處愈多,產生性狀的基因就愈快傳遍整個物種的基因庫。

因此乍看之下,遺傳疾病跟演化的意義之間有些矛盾。為什麼讓人類生病的基因,經過數百萬年後仍然存在基因庫裡?你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後面的章節裡,我們將會檢視祖先的生存環境如何塑造出我們現有的基因。

我們將會觀察自然界的動植物,看看可以從這些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學到什麼,以及動植物的演化過程對人類演化有何影響。我們的演化也會對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產生影響,這些生物有昆蟲、細菌、原生動物,甚至是種類龐雜的寄生性病毒,以及我們稱之為轉位子或反轉位子的基因等類生命物質。

當你一章一章讀下去,會對居住在這個神奇地球上多姿多采的生命,產生新的觀點。而且,我希望能引發新的觀點,當我們知道更多關於自身來自何方、與哪些生物一起生活,以及那些生物又來自何處,我們將更能掌控期望發展的方向。

摘自《最衰者生存》前言

莫艾倫博士將演化當作透鏡,把我們的注意力從「什麼」重新聚焦到「為什麼」,挑戰你對疾病的一切認知。太精采了!
──歐茲(Memet Oz)醫師 《YOU — 你的身體導覽手冊》與《YOU — 你的腰圍管理手冊》作者


莫艾倫 作者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人類生理學博士,專注於神經遺傳學與演化醫學這兩個新興的領域。他的研究發現了家族性阿茲海默氏症與血色沈著病這種遺傳疾病有關聯。 莫艾倫發表的專業論文,主題從蜜蜂的免疫學到疾病在演化上的好處……,領域非常廣泛。 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到紐約接受西奈山醫學院的醫學訓練,之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現居住於紐約市。


普林斯 作者

柯林頓時期的白宮資深顧問以及總統演說講稿起草人,也曾擔任副助理國務卿。 2005年,由於他在政治形象廣告方面的功力,被《君子》(Esquire)雜誌譽為美國最傑出與足智多謀的人物之一。


陳芝儀 譯者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任《科學月刊》文字編輯、主編。譯有《AFTER MAN──人類滅絕後支配地球的奇異動物》、《奇妙的塵埃》、《古法怪療》、《最衰者生存》、《馬桶如何拯救文明》、《第二人生》、《完美先生達爾文》與《沒有果實的秋天》等書。


2007/10/31

BCS129

天下文化

平裝

15x21cm

黑白

9789862160275

303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