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天下文化於12/2(六)14:00於高希均講堂舉辦領導影響力學院「首場公益講座」──孫震教授【當亞當.史密斯遇見孔子】,包含台達創辦人鄭崇華、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聯合報副董事長黃年、〈財經起床號〉主持人陳鳳馨等貴賓蒞臨參與。
高教授在活動開始致詞時表示,孫震校長生在大時代中,堅守大是大非,做自己良知領航的大學者、謙謙君子,做人做事有大格局,處事大包容、學問則有大思路,非常榮幸能邀請孫校長來為讀者上這一堂重要的課。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先生表示,孫校長曾經和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成立台達企業環境倫理研究講座計畫,培養數十位企業倫理學術人才,提升國內企業永續經營,孫校長的智慧之言「讓倫理在利益之前,責任在權力之前,世界才能永久和平、永續發展。」值得每個人深思。
孫震教授在演講中指出,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基於重商主義。由於人的利己之心強烈,利他之心薄弱,外部的節制往往勞而無功,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唯有義在利的前面,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時知所節制,社會才會有可持續的發展。
他進一步表示,「禮」則是倫理的準則,也是人與人關係的規矩。當「禮」隨技術進步、社會變遷調整,成為社會的誘因制度,「禮」就能引導社會尊重倫理,進而達成促成社會和諧安定,創造幸福理想人生。
孫教授演講之後,遠東集團徐旭東董事長回饋,恭喜孫校長新書出版,並且抽空為大家導讀。把孔子和亞當・史密斯兩位的思想放在一起,非常具有新意,這個主題除了孫校長之外,沒有人可以深入研究,收穫良多。
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提問,在推動地方創生同時,如何可以同時達到經濟和幸福的平衡?未來是否可放下 GDP 數字,追求社會的包容成長?孫教授回饋:有許多政府官員退休後成為官民之間的橋樑,退休後回家鄉打拼,這是個可以參考的方法。經濟發展階段其實分為三種,最後一個就是要超越物質的追求,但重要的還是需要有 GDP 作為基礎。
孫教授在答詢<財經起床號>主持人陳鳳馨提問時指出,西方資本主義並不是經濟發展唯一來源,東方的新儒文化(Neo-Confucian cultures),比西方文化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儒家思想創造了主動、積極、負責任的人才,以公共利益為目標而努力。Herman Kahn 當時看到台灣的努力,是非常感動的。
貴賓代表QA時間後,由高教授、王發行人致贈孫震教授2019、2020年遠見高峰會「君子科學家」、「君子經濟學家」贈獎典禮的珍貴照片,以及孫教授歷年在天下文化出版相當具影響力的九種著作,期盼校長繼續透過文字,影響台灣跨世代讀者。
會後,孫震教授更一一幫熱情的讀者簽書,並在人文空間留下珍貴的照片。活動精彩回顧,歡迎點擊收看:https://www.youtube.com/live/FGOkwqR3Bs8?si=iKmqH98IU3sKrNd3&t=206
期盼後續藉由孫震教授《等閒識得東風面》這本好書,幫助企業與社會以儒學經典共同思考、推動社會文明及永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