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由天下文化出版《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記錄七海文化園區.蔣經國總統圖書館從一紙規劃到一座文化地標的生成,是台灣歷史、政治、記憶與認同交織的縮影。本書於 4/28 (一) 14:30 在「主角」──蔣經國總統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近百位貴賓到場支持,一同回顧十六年籌建,數百人接力,一段堅持不懈的文化工程。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蔣經國基金會錢復董事長開場致詞,感謝每一位讓這座圖書館誕生的所有貴賓,他也邀請讀者們共讀去年(2024年)唐獎得主許倬雲先生的推薦序,並期許基金會能夠將許先生的建議付諸實現,充分活化圖書館的空間。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高希均教授致詞,表示自己希望中華民國能獨立、堅強、奮鬥,因此寫了《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也特別與在座貴賓分享《學習》中的第一篇,寫到天下文化出版《經國先生晚年身影》,鼓勵在座來賓學習經國先生之德之風之外,更贈送與會貴賓每人《學習》乙冊。
高教授更分享當年唯一專訪過經國先生的媒體與記者,就是《遠見》以及當時的總編輯──王力行發行人。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接續幾位貴賓的分享,新未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郝龍斌提到,經國總統始終被認為是清廉的代表,籌建這處故居為圖書館,深具教育意義,七海文化園區除了讓民眾見證經國先生故居,《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也傳承了蔣總統的歷史與精神。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小姐分享她對這座傳承歷史的殿堂的情感。提到自己和經國先生某程度一直是對抗關係,但這本著作讓自己知道經國先生「心心念茲在人民」。從人權、面對內戰分裂、不渴望權力而建立基礎建設,並終結了單一認同,這是現在台灣無人能做到的。園區不是只有紀念經國先生,更是一座思辯的殿堂。
收看中天電視轉播陳文茜小姐致詞段落:https://youtu.be/fW8X5A6rIIg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中華基督教信望愛基金會董事黎少倫,代表宏達電子董事長王雪紅致詞,他提到未來AI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師、民間與政府間跨越的分歧,但共同守護歷史的完整性。這本書不但是歷史的總結更是未來的起點,連接不同世代的對話。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負責圖書館營建管理的費宗澄建築師分享,在第一線見識到整體興建過程的艱辛,也近距離的觀察並體會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包括行政、政治、財務等不同問題,他也盛讚一手推動興建總統圖書館、已離世的朱雲漢老師,真的了不起。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接續由風傳媒總主筆、本書作者夏珍分享從 2008 年即啟動的寫作歷程,她表示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紀錄台灣曾同心走過的崎嶇路,不僅紀念過去,蔣經國圖書館更著眼於現在與未來,期盼透過對歷史的反思與對話,促進台灣的共同發展,找到繼續前進的方向。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貴賓合影,(左起)黎少倫董事、王發行人、郝龍斌董事長、高教授、錢復董事長、夏珍總主筆、費宗澄、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陳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