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第三名:普台高中蔡宗和】天下文化2025高中職閱讀徵件競賽_在「誠信」中發光的夢:我的半導體啟蒙與成長軌跡

2025/06/26

在「誠信」中發光的夢:我的半導體啟蒙與成長軌跡

文 / 蔡宗和,普台高中

時代洪流不斷翻騰,當世界捲起了科技浪潮,AI教父黃仁勳訪台、馬斯克推動星鏈計畫,台積電的名字再次如雷貫耳。這座護國神山以半導體為劍,站在世界技術鏈的巔峰。而當外界盯著它的營收與先進製程,我卻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它——從一位工程師之子的眼中,看見這株幼苗扎下深埋的根。

故事從一次晚餐的閒談開始。     「爸,你說我如果努力讀書,以後也能進台積電嗎?」

他停下筷子,望向我:「四十年前我從臺大化工系畢業,那時台塑是熱門產業,我卻選擇加入還無人看好的新興行業——台積電。現今台積電已站在世界的屋脊,但它可能會在你畢業時成為成熟產業,而不再是創新的最前線。」

見我迷茫的困惑,他又補了一句:「你該問的,不是怎樣進台積電,而是——你有什麼,是無法被取代的?」

那一刻,我彷彿看見他眼中的光,穿越時間的霧霾,閃耀著一種叫做『遠見』的光芒。

原來,在追求技術之巔的同時,更該掌握的是人心之根——超越顛峰的真正能力,我開始思索「真正的能力」是什麼?

至此,我父親——一名默默奉獻了三十餘年歲月,浸潤於半導體產業中的台積電工程師,開啟了我對這個產業與自我未來的深刻反思。

我如何走上自己的「不可取代之路」

我先天患有過動症,發散和跳躍式的思維常成為我在求學道路上的絆腳石。縱使身在理組,也多度想要憑藉文科優勢轉組。直到我窺見張忠謀先生也曾在跨越文理的航道間做出抉擇,我才豁然開朗。如今,他以文科的思辨為風帆,以理科的邏輯為船槳,航行於半導體浩渺的天際之中。那種兼併文學素養與理科邏輯的典範,引發我強烈的共鳴,內心許下效仿張忠謀先生文理並駛的精神。他建議學生在弱冠前培養好自律的習慣,還可以透過演講和辯論訓練口才。

於是我投入了國文即席演講訓練。從素人開始,從寫到說,我學會了用語言傳遞思想,更在三個月前斬獲全國特優。在培訓中,我曾多次向國文系教授請教說話的技巧。我彷彿從教授的眼神中看見了張忠謀先生在南開中學時追尋文學夢的影子,他透過在方格紙上留下幾綹墨韻,而我透過說的方式,扎下人文素養。正如畫家草間彌生所說:「你的缺陷就是你的天賦。」因此,「口語表達」成了我的第一桶金,第一個軟實力的培養。

這促使我思考下一個問題:這些看似和理組課業無關的軟實力,真的對未來工作有幫助嗎?書中很清楚地提出解答:「成為優秀的企業白領,除了要學習應對進退和行銷手法外,更重要的是當一位鶴立雞群的領導者。」張忠謀先生擔任總經理時,之前的寫作經驗使他可以和客戶無礙地書信往來;在哈佛學習到的應對進退,使他可以在商業界縱橫馳騁。

我終於明白:人文素養不單是文組的力器,更是理組讓自身發光的反射鏡。它讓你在知識之外,擁有人格魅力;在職場競爭中,不只是技術的載體,更是可信賴的存在。

他們留下的不只是事業,而是典範

有次翻閱父親的筆記本,在泛黃的扉頁上窺見一張已泛黃的合照,是他與張忠謀先生以及卻創辦工程師的合影。照片中不過三、四十人,卻締造了宏偉的半導體產業。他們當年挑戰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未知與不確定性;不僅是工程,更是一場文化運動。他們放下安逸,選擇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他們放下對外來的揣測,拾起為新興產業投入的決心。濕蝕刻過晶圓的酸性氣味,彷彿滲入了那一代工程師的血液。

那一刻,我有如站在世界的屋脊,仰望那片科技星空——那麼浩瀚,那麼美麗,卻又那麼遙遠。作為下一代,我能否也雕刻出自己的人生電路,直達星空?我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我還年輕,我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典範,他們將引領我抵達那片星空。

為了靠近夢想,我以《摩爾定律是否已死?》為研究題目,多次進入無塵室,見證晶片的誕生過程。從而明白,晶圓需經過數百道繁複程序,從光阻塗佈、曝光顯影、再到濕蝕刻,雕刻出奈米級的電路圖樣,整個製程,像一場精密的科學儀式。即使晶片縮小倍率漸漸達到極限,但我想AI人工智慧的晶片應用便能延續晶片的發展,無須再遵照摩爾定律。之後,有幸得遇台積電中國區總經理蒞校演講,我與他侃侃而談。我憑藉的不是學歷,而是微薄經驗中對產業的無限熱愛。那一刻,我知道我雖微小,但我可以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誠信:不會過期的資產

書中總結成功歸功於誠信,為何如此呢?商業分成兩種,一種是用物美價廉的策略進攻消費者市場,而台積電選擇後者─承接客製化的訂單。比起主導消費市場,更注重品質與信任。所以台積電的成功,不只在於製程的領先,更來自於一種「說到做到的文化」,它讓客戶相信:「你們交付的不是產品,是承諾。」台積電便是在一次次的達成諾言和提供高品質的商品中博得業界信任,進而成為龍頭。我認為誠信歷久不會變質,有如黃金一樣,是青年學生必須培養的軟實力。

我在向師長請益演講事宜時,他們都說我的特色是講話真誠,平時我也靠著為人誠信的處事態度贏得他人尊重,在看見張忠謀先生叮嚀下屬絕不輕易許下無法對客戶的諾言後,我更加相信自己已經走在對的道路上。

作者在書中寫道:「商業的本質在於信任。」我曾不解地問父親:「既然誠信那麼重要,為什麼還是有人創業失敗?」

父親告訴我:「誠信不是成功的捷徑,而是成功的地基。它不能替你跳過過程,但能讓你走得更久。」父親說張忠謀先生帶來的並不只是經濟復甦,而是亞洲「積極進取」的文化,靠著勤奮,接下了歐美大多數企業不願做的訂單。張忠謀先生從年輕到今日,始終積極不懈。歷經早期訂單危機、二場火災、與三星展開的世紀奈米大戰,乃至於各種地緣政治僵局,都沒有使他停歇。他一路過關斬將,秉持著「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的積極進取,讓臺灣站上世界舞台。

結語:人生沒有捷徑,唯有深耕

張忠謀先生曾說:「不要擔心未來五年會是什麼樣子,要擔心的是你五年後還是現在這個樣子。」這句話提醒我:成長是由內而外的深耕,創新不只來自技術,更來自於自我突破。

張曉風曾言:「如果孔子是那待沽的玉,我便是那待酌的酒,用一生的時間醞釀自己的濃度,只為等待剎那的傾注。」我願在青春中,秉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奠定文理兼備的基礎,用文學來陶冶性情,用誠信釀造未來的濃度。當我走入下一個科技浪頭,不是追逐浪花的人,而是創造海流的人。


立即報名!愛瑞克《命定之書》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0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