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佳作三篇:曾文農工、高雄高商、枋寮高中】天下文化2025高中職閱讀徵件競賽_從高中生的視角解讀《張忠謀自傳》、《黃仁勳傳》

2025/06/26

從廚房到世界舞台:一位學習障礙學生讀《黃仁勳傳》的心得

文 / 陳姿伶,臺南市曾文農工

我是高職食品科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學生。對我而言,讀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常常花很多時間才能理解課本內容,考試不會寫、記不住是我很常遇到的情況。也遇到同學說:「你是不是沒認真?」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已經很努力了。

這樣的我,在一開始閱讀《黃仁勳傳》時,心裡想:「他是全球有名的科技大老闆,跟我有什麼關係?」但當我讀下去時,看到他的故事和我想的不一樣。他的成功不是因為一路順風,而是因他懂得從跌倒中站起來,從不被看見的角落,慢慢地走到舞台中央。

黃仁勳小時候也有很多挫折。從台灣移民到泰國,再到美國,不但語言不通,還因為膚色、外型不同而被霸凌。被推擠、被笑、甚至在吊橋上被人搖晃,差點掉進河裡。這些經歷,如果換成我,也可能會嚇到不敢再去學校。但他選擇撐下來,甚至因為這些痛苦學會了勇敢、懂得觀察人心,這成了他日後創業時的關鍵能力。這讓我想到自己在學校也經常感覺格格不入。有時候大家討論很快,我還在想內容的意思;有時候實作課會出錯,我會有壓力和挫折感。但這本書提醒我──不是我不行,只是我需要的學習方式跟別人不一樣。

黃仁勳的朋友貝斯,是他在困難中交到的第一個朋友。雖然語言不通,卻能互相幫忙、鼓勵對方。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像是在高一的烘焙課,一個同學主動幫我一起整理器具,雖然我們平常不太熟,但那天我真的感覺有人理解我。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孤單的。

黃仁勳後來到 AMD 工作,才二十歲就踏進科技業。他不是一開始就當老闆,而是從員工做起。記得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 28,700 元,這個數字讓我很有感覺。對我們食品科來說,未來可能不是一畢業就當主廚或研發人員,但第一份實習就成功,可能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我更敬佩的是,他不是只顧著自己進步。他觀察整個產業的變化,知道什麼是市場需要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創新。這點讓我想到我們在食品專業課程時,老師說過:「不是你喜歡就好,要想消費者需要什麼。」黃仁勳就是這樣的實踐者,他把自己的專業變成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創辦 NVIDIA 的過程很不容易。市場上有很多競爭者,資金也不夠,產品還曾經失敗,差點讓公司倒閉。但他沒有放棄,反而開始思考如何用 GPU(圖形處理器)來做更多事情。他相信科技不只是跑畫面,更能幫助人類進行複雜的運算。這種遠見,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他不怕失敗,也不怕被說錯,只怕自己沒有看見真正的可能性。

我最欣賞的是他的領導方式。他不是那種只會下命令的老闆,而是會參與每一個產品的過程。他說過一句話:「領導力,就是搭一個舞台,讓別人發光發熱。」我覺得這句話很打動我。因為我一直都希望自己不是只能被幫助的人,而是有一天,我也可以幫助別人發光。我不是那種考第一名的人,也不是比賽常常得獎的人,但我也有我擅長的地方──我喜歡觀察製作產品時變化的細節,在手作食品的過程中會特別仔細。我開始學著不要和別人比速度或成品,而是和自己比進步。

黃仁勳對 AI 的看法我也很認同。他說 AI 是幫助人類的工具,而不是要取代人類。他相信人類的創造力、情感、靈活反應,是 AI 永遠取代不了的。這對我來說,帶給我的體悟及想法是:即使我在傳統學習上不夠快,但我可以用我的方式發揮──可能是用自己的方法和速度去調整配方、判斷火候、時間,這些不是機器可以完全模仿的。

《黃仁勳傳》對我來說,不只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的故事,更像是在對我說:「你也可以。」這本書沒有灑狗血的情節,卻讓我閱讀後感覺被理解。像我有時會懷疑自己,但黃仁勳的故事告訴我:只要不放棄,慢慢找出自己的節奏,也能走出一條屬於我自己有價值的路。

我想法是,即使不是天生聰明、就算起點不同,只要願意努力、願意觀察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也能從小地方開始改變人生。像炒鍋裡一點點鹽巴,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能讓整道菜的味道更完整。有時候會想:如果哪一天我能成為一位研發出新食品的人,能讓過敏體質或身心障礙的孩子吃到安心、美味又營養的餐點,就是我最想做的事。這也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開始願意去想的未來。
最後,感謝黃仁勳CEO的貢獻,並讓全世界能看見台灣。


《張忠謀自傳》【心得感想】

文 / 葉恩綺,高雄高商資料處理科

翻開《張忠謀自傳》這兩冊書,我彷彿進入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他的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自己的自信,和從容的氣度。張忠謀讓我對「領導者」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悄然在我心中埋下了思考的種子。我想,經過時光洗滌的未來,我的前路亦有無限可能。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時,因為決策上的堅持與高層產生衝突,但他選擇堅守自己的立場,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卑躬屈膝地討好,為了五斗米折腰。這讓我想起了那首《倔強》這首歌中所唱的那樣,「不屈服,哪怕是無路可走」。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無論面對多少挑戰,都能堅持自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刻,我好像看到了世間的縮影,我們往往害怕與高階的人或權威的關係的意見不同,但真正的價值便是哪怕是面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堅守信念,提出自己的見解,堅守地選擇自己,那是一種我們最稀缺的、不對世界屈服的勇氣。
 
張忠謀先生在五十多歲時選擇創辦台積電,這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路上有太多挑戰與未知,前路未明,但他也依然沒有退縮!在那個時候晶圓代工並不被看好,但他卻憑藉深思熟慮的策略、長遠的眼光,成功開創了一條顛覆性的道路。
 
每次遇見未知,都讓我感到恐懼,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都像是宣告失敗。但張忠謀的故事告訴我:「最好的機會,往往存在於別人不相信的地方」。沒人走的路,也未必不能繁花盛開,人聲鼎沸。
 
張忠謀曾說:「專業不僅是技術,更是對未來的判斷。」過去,我總覺得學習就是一門門課程、一場場考試,然而真正的專業能力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學問,而是能夠洞察先機、敢於創新的力量!張忠謀除了是技術專家,更是一位勇於挑戰現狀、顛覆舊有規則的開拓者。當我想要成為這樣的人,我想單純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敢於嘗試、不怕失敗,才能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在這段閱讀的旅途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步伐。過去的我,總是習慣依循著熟悉的軌跡,害怕犯錯,害怕偏離「正確答案」。但如果一直走在別人鋪好的道路上,又怎麼能擁有自己的光芒呢?從今天起,我想開始改變自己,不再只是在教科書中尋找答案,而是要勇於提問、勇於懷疑,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遇到困難時,不再急著退縮,而是告訴自己:「困難是成長的契機。」即使跌倒,也要記得抬頭看天,因為最美的風景,總在最崎嶇的路之後。
 
書中最讓我震撼的,除了他的專業能力,還有他的領導哲學。他的管理既嚴謹卻又充滿智慧,不以威權壓人,而是以理服人,給予足夠的空間與信任,就像他說的:「真正的領導者,不是讓別人害怕你、恐懼你,而是讓別人信任你」。讀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小王子》裡的國王,此刻他似乎也和張忠謀一起站在我的心中,告訴我「每個人在要求對方做事以前,應先判斷事情的可能性。權威的接受度是建立在情理上的,否則那就是不合理的命令」。
 
張忠謀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曾經被公司忽視,被業界低估,甚至面對創業時的巨大壓力,但他從未放棄。他在書中提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最容易的選擇。」在學業、比賽,甚至是人生的各種抉擇中,我們總會希望選擇一條最輕鬆的道路,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成就來自於挑戰。未來的路或許不會輕鬆,但正是那些困難與挑戰,才讓人生更有意義,正是那些不容易卻正確的選擇,成就了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我!
 
張忠謀的故事給了我勇氣,讓我更有信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不論是學習上的瓶頸,還是未來職涯的抉擇,我都願意更堅定地走下去。
 
未來的日子裡,我想像張忠謀那樣,以時間與信念為刀,慢慢雕琢出屬於自己的路。或許這條路上布滿荊棘,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走得更遠。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與自己成長的約定,每一次選擇,都是向理想更近的一步。
 
在專題製作過程中,我與團隊合作舉辦了彩繪體驗活動,藉由結合廟宇彩繪的獨特文化特色,進行文化推廣,這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過程。從最初的構思、策劃到活動實施,每一步都充滿未知與挑戰,但最終每位來參與的民眾都表示對我們所做的事情非常滿意!能看到自己與團隊共同完成的成果受到大家支持,讓我更充滿勇氣,正是這些過程讓我逐步靠近自己的目標。
 
另外,加入學校一個拍攝團隊-譜青春的經歷也讓我更加明白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會。除了參與校園活動拍攝外,我也積極參與拍攝美濃文化影片的比賽,並投入企劃案的提案撰寫,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創意與協作能力,也讓我學會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我的過去經歷讓我對未來的挑戰充滿信心。例如,參加過的全國科學探究競賽讓我學習到自然科學知識,並讓我在面對學術挑戰時不再畏懼;資安女婕思競賽的全國第二名和參與資安宣傳大使活動,也讓我從中獲得了關於專業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當今這個科技迅速崛起的時代,資訊安全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惡戰,當我們手中的武器換成科技,那我們又該靠什麼贏得這場戰役呢?資安女婕思的經歷,是我踏上專業領域的第一步,卻不會只是第一步!
 
每一段經歷都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看到機會,如何在挑戰中磨練自我。我相信,正是這些累積的經歷將成為我未來道路上的基石,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向屬於我的未來。讀完書後我更是嘗試將自己的心得結合Napkin AI的嘗試,將人工智慧融入我對未來的思考。AI時代帶來的挑戰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思維與創新的推動。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只有具備獨立思考與應變能力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塑造未來的時代,而不只是被時代推動。
 
《張忠謀自傳》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本企業家的成功故事,更是一部啟發人生的哲學書。我從中學到了勇氣的力量、創新的價值、領導的智慧,甚至是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這本書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未知的前路,讓我擁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也讓我對未來有了信心!並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每一個選擇。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像張忠謀一樣,勇於挑戰現狀,顛覆規則的開拓者,不是被時代推著走,而是能夠主動塑造時代,是時代造英雄,更是英雄存在於時代。這趟閱讀旅程,我見證了一個產業巨人的崛起,更讓我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屬於張忠謀波瀾壯闊的時代還沒結束,可是我的征程已然展開!
 
讀完書後我將自己的心得結合Napkin AI的嘗試
 
1.(看完《張忠謀自傳》後,對我的影響與改變)
2.(張忠謀所擁有的優點與特質)
3.(從我的個人成長出發,看完書後影響我的五大因素)
4.(如何應用張忠謀帶給我的啟發?我有四大想法)

超越成功:張忠謀自傳帶給我的反思
 
文 / 楊竣閔,枋寮高中
 
在動盪不安的時局之中,張忠謀的成長歷程猶如《西遊記》中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才鍛造出無可取代的智慧與堅韌。
 
出生於中國浙江的張忠謀,年少時正值亂世,如同一葉扁舟漂泊於驚濤駭浪之間,無從掌握自己的方向。他身處於戰火紛飛的大時代,如風中殘燭,隨時可能被狂風吞噬。他曾三度逃難,輾轉六座城市,十次更換學校,宛如候鳥一般,隨著風勢遷徙,只為尋找一處能夠安身立命之地。
 
然而,正如唐僧背後有盛唐王朝的支持與觀世音菩薩的庇佑,張忠謀的旅途也從不孤單。他的父母如同堅不可摧的燈塔,在黑暗中指引他前行。他的父親,不只是為了避開戰火,更像孟母三遷般,為了給予兒子最好的學習環境,不惜傾家蕩產,最終毅然送他遠赴美國求學。他的母親則如同燃燒自身、照亮子女前程的燭火,夙興夜寐,奔波勞碌,只為讓孩子能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遠赴美國,年少的張忠謀猶如獨自遠航的水手,來到一片陌生的海域,四周皆是未知的風浪。然而,即便身處異鄉,他並非孤軍奮戰。哈佛與麻省理工成了他的修行道場,而三叔的幫助,就像西行路上的貴人,為他安排落腳之處,使他得以站穩腳步。隨後,海明威與莎士比亞的書籍成為他精神上的悟空與八戒,在孤寂的夜晚為他點亮智慧之燈,而結交的朋友則成為他的沙僧,陪伴他一路同行,彼此砥礪,彼此成長。
 
在中國,他學會了忍耐與堅韌;在美國,他鍛造了獨立與創新。從戰亂中的顛沛流離,到自由世界的昂首闊步;從漢語到英語,從動盪到穩定,從渾沌未明的未來到親手開創的輝煌,他將東方的刻苦精神與西方的理性思辨交織融合,最終引領企業登上世界之巔,成就一代傳奇。
 
當一扇門緩緩關上,不必駐足哀嘆,因為另一扇門,早已為你敞開。張忠謀的成功之路,並非一路坦途,而是歷經荊棘與坎坷,跌倒後再爬起,迷失後再前行,最終踏上顛峰。
 
他的第一道關卡,是博士考試的接連落榜,彷彿旅人於風雨中迷失方向,前方霧茫茫一片。然而,他沒有因挫折而止步,而是轉身尋找新的可能。他主動投遞履歷,最終進入希凡尼爾與德州儀器,這才開啟了職涯的嶄新篇章。德州儀器的全額贊助,讓他最終如願完成博士學位,證明了一個道理——當一條路走不通,轉個彎,或許就能迎來柳暗花明。
 
然而,職涯的挑戰並未止步於此。在希凡尼爾,他雖被重視,卻始終籠罩在小組裁員、不受重用的陰影之下,宛如烈日下無法茁壯的幼苗,遲遲得不到陽光的滋養。面對瓶頸,他沒有猶豫、沒有徘徊,而是選擇勇敢跳脫,轉戰更具活力、勇於創新的德州儀器,最終扶搖直上,一路高升。命運並非只給予一次考驗,真正的強者,是能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站穩腳步,淬鍊出更堅韌的鋼鐵意志。在德州儀器,他遭遇降職,不再被重用;在工研院,他的改革未能如願,甚至面臨重重阻力。這些看似失敗的經歷,卻成為他日後成功的養分。他不消沉、不怨懟,而是選擇離開,果斷轉換跑道,不讓自己在同樣的困境中跌倒第二次。正是這種不斷反思、調整、突破的精神,使他在未來創立台積電時,能夠帶領企業穩步前進,立足世界之巔。
 
許多人在挫折面前選擇停滯,在失敗之後選擇抱怨,在困境之中選擇妥協。然而,真正的成功者,會在每一次跌倒後總結經驗,在每一次挫折後找出破局之道。我們不妨向張忠謀學習,當命運推我們一把時,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奮力站穩腳步;當一扇門關上時,不是駐足徘徊,而是轉身尋找新的機會。因為,真正的強者,不是永不失敗,而是能夠在失敗中崛起,在困境中開創未來。
 
張忠謀的一生,如同一座精密運轉的鐘錶,每一刻、每一秒都經過嚴密規劃,不曾浪費,不曾停擺。年少時,因家境所限,他深知父母只能負擔一年學費,未來的路必須靠自己走出來。他不似浮萍隨波逐流,而是如舵手般牢牢掌控自己的時間,嚴格安排每日作息,讓分秒皆有價值,不容虛度。
 
踏入職場,他的自律依舊如影隨形。在希凡尼爾公司,他不甘於現狀,選擇自學半導體技術,讓自己在浪潮之下不被時代淘汰;在德州儀器,高層提供攻讀博士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接下挑戰,將學習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始終保持求知若渴的姿態。對他而言,自律不是約束,而是一種自由,一種不斷超越自我、拓展未來可能性的自由。
 
他的故事,也映照出科技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微軟的比爾・蓋茲與德州儀器的某位副總,前者以自律為劍,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使微軟至今仍屹立於世界之巔;後者則因缺乏自律,止步不前,最終與產業脫節,被時代無情拋下。一個站在浪潮之巔,俯瞰世界;一個沉溺於安逸,終被洪流吞沒。
 
人生如同一條沒有終點的賽道,唯有自律者,才能成為時間的馭者,馳騁未來,抵達巔峰。
 

初探台積創新館

前言
 
閱讀過「張忠謀自傳 上」後,感受到張忠謀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對世界第一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極具興趣馬上和父母討論回新竹的時候一起去台積電創新館參觀,透過實地探訪,讓我更了解張忠謀以及台積電的故事,及成功之道。
 
 
參觀心得
 
透過本次參觀台積電創新館,讓我更了解張忠謀博士在求學歷程上的艱辛,以及台積電對台灣乃至於全球的貢獻,館內也設置許多互動設施,讓我體驗高科技的同時,也讓我彷彿和張忠謀博士近距離對話。
 
在創新無所不在的展區我看到了,晶片如何影響科技的走向,如何帶領世界創新,而裡面也有AR的互動,讓我們身歷其境地去體驗未來世界的樣貌。
 
在釋放創新動能展區中,透過時間序的方式讓我們看台積電這十幾年來的成長,同時也代表著這十幾年來科技的進步。
 
而在台積公司創辦人張忠謀博士展區中更具象化了我在書中所閱讀的一切,讓我更了解張忠謀博士艱辛的學習之路以及面對人生中的困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最後展區有一面螢幕,可以模擬和張忠謀博士親自對話,當中我就問了張忠謀博士許多問題,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當我點選了張忠謀博士對新一代年輕人提供生活上及學習上的建議時,張忠謀博士回答在大學時可以嘗試其他興趣不要過度專注於原科目上,這也和現在社會都需要跨領域人
才一樣,也和我未來想選擇的路相同,且建議我們一定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也大概是讓他如此偉大的原因之一。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0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