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考科從一○七年學測起,作文獨立成為一個考科,它的名字叫做:「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考生寫不完,國寫寫不好,糟糕的成績擠成一堆,評鑑結果的曲線很難看。嚴格來說,考生是很挫敗的。那就聽我說兩句:
國寫分成「知性型」與「情意型」,你徹底了解嗎?

圖片來源:wikimedia
學測國寫這樣寫-107年試題
自從有了電腦、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搜尋引擎之後,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我們可能儲存了大量的資訊,卻來不及閱讀,也不再費力記憶周遭事物和相關知識,因為只要輕鬆點一下滑鼠、滑一下手機,資訊就傳到我們面前。
二○一一年,美國三位大學教授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其中一個實驗的參與者共有三十二位,實驗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與者閱讀三十則陳述,再自行將這三十則陳述輸入電腦,隨機儲存在電腦裡六個已命名的資料夾,實驗中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檔案儲存位置(資料夾名稱)。接著要求參與者在十分鐘內,寫出記得的三十則陳述內容,然後再進一步詢問參與者各則陳述儲存的位置(資料夾名稱)。實驗結果如圖一。
問題(一):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請根據圖一,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文長限八十字以內(至多四行)
問題(二):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限四百字以內(至多十九行)

這一題寫不好的病灶在哪裡?
問題(一)解析:
- 被圖表底下的四種分類搞混了:「記得內容,也記得位置」、「記得內容,不記得位置」、「不記得內容,記得位置」、「不記得內容,也不記得位置」。
- 被「參與者共有三十二位」、「閱讀三十則陳述」、「儲存在電腦裡六個已命名的資料夾」的數字與敘述嚇到了。
- 「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記得儲存位置與記得資訊內容,忘了以具體的數字呈現,削弱了甲生主張的說服力。
問題(二)解析:
1. 問題(二)其實和圖表沒什麼關聯。考生若做沒有意義的遲疑,只是白白浪費時間。
2. 「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思考太久,拿不定主意。
提供考生的寫作建議
問題(一)解析:
1. 化繁為簡,不要捲入數字的漩渦,集中注意力,找出關鍵字詞。
2. 從「記得內容」和「記得位置」直接切入,進行比較。
3. 用約略數字快速相加,答案就一目了然,不要杯弓蛇影。
問題(二)解析:
1. 主張「不利於認知學習」或主張「有利於創造力」,都要斬釘截鐵;確定自己最有把握的論點與論證,有邏輯、有系統的提出看法。
2. 建立自己的立場,不要有模糊空間。如果兩個主張都要,很容易寫得打結。
【書籍資訊】
《國寫笨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