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許多父母認為,當他們判斷及處罰孩子時,他們是在教導:「我給你一個教訓,你就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教導什麼呢?他們在教孩子,若他們不遵守父母的規定或價值觀,他們就會被評斷和處罰。
圖片來源:Pexels
許多父母認為,當他們判斷及處罰孩子時,他們是在教導:「我給你一個教訓,你就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教導什麼呢?他們在教孩子,若他們不遵守父母的規定或價值觀,他們就會被評斷和處罰。他們不是在教導他們的孩子如何仔細思考問題,自己得出有道德、成熟的決定。
他們可能也未教導他們的孩子,溝通管道是暢通的。十六歲的愛麗莎向母親說,她和她的朋友想嘗試喝酒,她能否邀請他們來家裡舉辦一場雞尾酒派對?表面上,這看來可能令人覺得無法無天,但愛麗莎的實際意思是,她和朋友曾經參加供應酒品的派對,但他們不想在他們感覺不安全、沒有掌控的場合中嘗試喝酒,他們也不想酒後開車回家。他們想在獲得父母准許、有人監督的環境下嘗試,結束後,父母可以來載他們回家。
愛麗莎的父母說好或不好,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充分討論過涉及的問題,他們的討論具有教育意義,遠勝過憤怒、評斷性的駁回。
具有成長心態的父母並不是縱容及溺愛他們的孩子,絕對不是。他們訂定高標準,但他們教導孩子如何達到這些標準,他們也對他們的孩子說「不」,但那是公正、思慮周到、且尊重的「不」。下次,當你打算懲罰孩子時,問問自己,我這麼做在傳達什麼訊息?我將評斷並處罰你?抑或我將幫助你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