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劉軒分享輕鬆、多元、有用的心理學

哈囉,朋友你好,我是劉軒, 我自己學音樂學了很多年,做廣播從大學,到後來回到台灣,在飛碟聯播網做節目,總共加起來,也有十年了,做音樂混音的DJ那更久,已經超過20年了,所以我的生活、我的興趣,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有很大一部分都跟聲音有關,而我也確實發現,當人用「聽覺」來吸收訊息的時候,這個學習的體驗,是跟用「視覺」來說,非常不同的。
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想像一下,你走在街上,有個紅色跑車從你身邊開過去,轟轟的引擎聲很低沉、很威武,開到你旁邊的時候,你都能從那聲音中感受到那強大的馬力,覺得那聲音都震動到骨頭裡面。
你,幾乎都能在腦海裡聽到那個聲音了吧?你看我光是用說話來形容,就可以製造出一個聽覺的想像,甚至視覺的想像空間。
但如果我是個電影導演,那就不能這麼做了。當腳本裡「紅色跑車」四個字出現,我就得決定:
那我拍攝的時候,我是要用Ferrari? 還是 Lamborghini,還是 Porche, 還是MacLaren?
我得決定車子的紅要多麼紅,車子要擦得多亮,拍攝要用什麼角度,光怎麼打,因為車子要出現在畫面裡面,我就得做這些種種的決定,而身為導演,我每次多做一個決定,你,身為觀眾,就少做一個決定,也就是說,視覺的想像空間,是比較小的。視覺很直接,沒錯,眼見為憑嘛,但是聽覺,更能夠讓聽眾置身其中,因為大腦,有更多空間能夠參與這個體驗。
而且,有些事情,只有聽覺做得到,視覺做不到。像是如果我說,這個紅色跑車現在突然在你身邊停下來,門打開,一個人從車裡跳出來,你看到他就覺得他很面熟。
好,那這個人是誰?
每一個人,聽到這一段,想像的對象都可能會不一樣。然後這個時候,如果我說,你發現,這個跳出跑車的人,就是你在學校裡曾經暗戀的一個同學,好多年沒見了,這時候這個人看到你,還露出笑容,說「嗨~」。你在這個時候,是否就能想像到那個人打招呼的聲音呢?聽覺,讓這段故事成為一個有趣的填空題,但是電影導演看到這樣的劇本,那要丟本啦:
「我不拍了!拍不出來啦!這麼個人投射的東西,你叫我怎麼拍?」
那讀一本小說呢?這個算視覺還是聽覺呢?它兩個都是。
像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你是否也是會在腦袋裡,同時一邊讀,一邊想像那些人物對白的聲音呢?百分之99的讀者,都會。所以讀小說,其實也有聽覺的體驗在裡面,只是那是在我們的腦海裡發生的,不是在我們耳朵裡聽到的。
而聽一個有聲書,或是一音頻節目,跟純聽覺不同的是,當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能同時做其他的事情,你不能一邊讀書一邊走路,那很危險,但是你能一邊聽節目,一邊開車,還能讓塞車的時間,好過一點。
所以,在這個越來越視覺化,四處都在向我們的眼珠投射廣告,所有的訊息都以「吸睛」為目標,城市的景象已經讓人眼花撩亂的時候,我認為,「聽覺」是我們感官的最後一塊淨土。它是一個能夠帶給我們知識、帶來意義,甚至創造感動,促進我們改變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頻道。
於是,我們讓自己的耳朵聽到什麼,真是應該要慎選。
摘自《問道APP-劉軒的心理學院》
數位編輯整理:陳祺翔
Photo:問道AP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