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雪球:巴菲特傳(榮退紀念版)
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身為一位老師,除了把專業的知識講解清楚之外,活化教學,有形的教學步驟和無形的教學身段,都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用更開闊的心胸接納嘗試各種教學方法的轉變,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並且接納改變中的不完美,欣賞持續努力的自己。
冰山深處的「渴望層」是人類共有的,每個人皆渴望自己被接納、被認可、被愛,渴望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渴望自己的人生是自由的。
「教學」,是將知識傳遞給他人的歷程;引導每一個學習習慣不一樣的人都能獲得有效的學習,這是一項多麼艱巨的任務。
教學不是全然地打掉重練,有時小小的改變,帶來意想不到關係的變化。師生對話從老師和學生進行縱向互動,進而觸發同學彼此觀摩討論,老師就能從答案的提供者變成思辨的催化劑。
閱讀的第一步是觀察,也就是「看到了什麼」,著重在客觀的擷取訊息。
教學改變並不需要進行很大的翻轉,只要做一點小改變,再經過多次的練習,能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風貌。
寫作是自我剖析的歷程,無論任何題目,都可能引發部分學生生命中的負面經驗。關心學生的感受,好奇他們的想法,從而協助他們發掘生活中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經由文字與自己對話,並於挫折中發掘意義。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