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閱讀的第一步是觀察,也就是「看到了什麼」,著重在客觀的擷取訊息。
為閱讀打下穩固的地基—具體問題設計
所有的學習與探索,皆從閱讀開始。
閱讀並不限於語文科目,數學、自然、歷史、地理、經濟、科技、藝術、體育等等,皆須閱讀。閱讀不限於學校的教育,家庭、工作、社交、休閒、自我成長等等,亦須從閱讀開始。
閱讀的第一步是觀察,也就是「看到了什麼」,著重在客觀的擷取訊息。
以學校教育來說,引導學生學習的第一步,需要核對學生是否完成閱讀,是否正確理解語意,以及是否掌握重要訊息。在這個階段,需要設計「封閉性問題」核對學生閱讀理解的狀況。
引導學生了解事實內容與事情發生過程的封閉性問題雖然重要,但如果學生未能具有更廣泛的概念認知來連結相關事實間的關係,那麼封閉的答案將如一道牆阻絕學生的好奇與思考,也讓封閉性知識無法被學生轉化運用。
因此封閉性問題,僅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教師必須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半開放以及開放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能引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出這些封閉性答案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將片段的封閉性知識,建立成有系統的脈絡,從而建構出他們對於世界的抽象理解,以及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
我是成為一名教師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教師。
我沒有正式接受過教師培訓,而是成為博士生以後,就站上講台開始授課。因此我的教學概念來自於過去教授過我的老師們,我向自己欣賞的老師們學習,也避免成為自己不喜歡的那一類老師。
英特爾創新思考教育計畫的啟發
除了講述,我也嘗試分組討論,既然要分組討論,便需要設計討論的題目。
然而題目怎麼設計? 我原沒什麼概念,純粹心之所至,憑著感覺出題。但憑著感覺所發想的題目,每每難以真正檢核學生的學習狀況,因而每年都在修改題目,每次修改後的題目都會發生新的狀況。
直到二OO九年,我參加「英特爾創新思考教育計畫」(Intel® Teach Thinking with TechnOlOgy),恍然領會,有效的課程引導乃奠基於層次分明的問題設計之上;為學生建搭學習的鷹架,才能引發學習興趣,進而培養高層次的思考能力。
英特爾教育計畫提供了「核心問題」、「單元問題」以及「具體問題」三個層次概念。
簡要來說,「具體問題」屬於封閉性提問,引導學生找到文本重要訊息;「單元問題」屬於半封閉性提問,學生須能根據文本內容,發表分析或歸納後的答案;「核心問題」則屬於開放性提問,須能涵蓋單元問題及具體問題的範圍,問題的思考過程不只能使學生連結自己的生命經驗,更能達到新知識與舊經驗的融合。
【書籍資訊】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讓教室成為沒有邊界的舞台》
出版日期: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