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改變談判賽局
有錢到老後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關閉
經濟學家,專長產業、貿易、經濟發展。
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自1985年起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長期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言,後轉任台大經濟系教授。2008年擔任經建會主委, 2016年擔任國發會主委,將理論化為政策。現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研究員。
從邊緣到核心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1990~202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陳健邦分享《從邊緣到核心》讀後感,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定律,這是人的規律。任何事物要想像半導體技術那樣發展,都需要大量聰明人的創意努力。摩爾定律其實是關乎人們對未來的信念,以及他們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投入精力的意願。他引用書中觀點指出,美國若欲在全球半導體競局中維持領先,關鍵不在規模,而在於掌握高價值鏈的主導權。
當晶片成為國際政治的角力戰場,中美科技冷戰正悄然升溫。從美國的技術封鎖到華為的7奈米突破,這場關乎國運的晶片戰爭,早已不只是產業競爭,而是關乎話語權與未來秩序的生死對決...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地緣政治息息相關。從冷戰時期到今日,台灣如何透過技術突破成為全球晶片製造的關鍵力量?《從邊緣到核心》揭開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角色...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是技術突破、經營智慧與產業政策合力推動的成果。《從邊緣到核心》的三位作者史欽泰、陳添枝、吳淑敏回溯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從邊緣到核心的發展歷程,透過歷史縱深的台灣視角,帶領讀者理解台灣如何憑藉創新精神與堅持不懈,奠定今日的半導體榮光。...
工業化後期階段的產業發展為什麼比初期更為艱難?「亞洲四小龍」的光環不復存在? 由知名經濟學者陳添枝,為讀者逐一梳理《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1990~2020》年的發展與困境。
過去台灣政府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借助周遭的學術資源,帶領台灣往高科技產業邁進,進行一次成功的產業升級。而現今放眼台灣的產業未來,施振榮提出產業3.0研究園區,透過產學整合,激發更多創新能量,並連結元宇宙發展優勢,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
立即報名!郭強生 私散文分享會,用文學和生命對話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