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主人精神的款待
雪球:巴菲特傳(榮退紀念版)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學講座教授,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首席經濟學家。他是世界頂尖的全球經濟觀察家,也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這次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的共同作者。
美元長期被視為全球金融秩序的基石,但真正威脅它地位的可能來自美國內部。當政府債務高漲、選舉將近,政治壓力往往迫使聯準會在控制通膨與刺激經濟之間做出妥協。低利率誘惑股市和消費者增加槓桿,而央行要維持通膨穩定,就必須在市場期待與政治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這篇文章說明了聯準會如何面對各方壓力,也提醒我們,美元穩定並非理所當然,而是一場持續的博弈。
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正從與美元掛鉤,逐步走向更具彈性的「管理浮動」。部分經濟學家主張主要貨幣應維持固定匯率,但實際經驗顯示,這樣的制度難以長久。自2005年起,中國透過調整匯率機制與擴大貨幣籃子,讓人民幣逐漸脫離美元體系。然而,若最終走向完全浮動匯率,將可能帶來劇烈波動與新的地緣政治摩擦,反映出人民幣自由化背後的挑戰與全球金融格局的變化。
美元的法定貨幣地位賦予其全球霸權,即便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活躍於地下經濟與交易所,仍難取代美元。政府發行貨幣擁有支付薪資、徵稅與法定帳務功能,使美元穩固地位。加密貨幣雖具流通性與投資價值,但受限於監管與實用性,短期內難撼動美元霸權。
加密貨幣興起、人民幣國際化,以及美國債務與內部風險累積,正逐步挑戰美元霸權的穩固地位。前 IMF 首席經濟學家 Kenneth Rogoff 在新書《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中,從歷史、政策與國際金融視角,深入解析美元的崛起、隱憂與未來走向,並探討加密貨幣與人民幣可能改寫全球金融格局的潛力。
【免費領取】教你掌握延緩老化關鍵,長壽的養生之道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