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義大利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先驅,在接受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的教育基礎上,進而質疑與創新。例如,將十四世紀中葉牛津大學墨頓學院在邏輯或數學脈絡中處理加速率的問題,轉而運用到落體運動與拋體運動上。 伽利略通過他改良的望遠鏡,在1609~1610年進行一系列天文觀測,他的新發現(詳見本書內容)不但將天文研究引入一個新時代,也改變了個人身分,由「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帕度亞大學數學教授,轉變成為「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多斯加尼大公的宮廷自然哲學家與數學家。由於新的天文發現有利於哥白尼學說,伽利略約從1613年起積極推廣哥白尼學說,因而兩度受到宗教裁判庭審判。(第一次發生在1615年3月至1616年5月,伽利略遭受口頭警告。第二次受審發生在1632~1633年,因為出版《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以涉及異端之嫌而遭判決終生在家監禁。)此事成為歷史上宗教與科學間爭議的最有名案例。伽利略的重要著作有《星際信使》(1610)、《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1632)與《兩門新科學》(163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