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男人不會,女人不懂的事(全新修訂版)
優惠價
85
$221

男人不會,女人不懂的事(全新修訂版)

如何相愛到白頭

Mars and Venus Together Forever
書籍介紹

現代人對婚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愛一生卻變得越來越難。本書作者葛瑞指出,時代變了,現在維繫婚姻的第一要務是:滿足夫妻雙方情感上的需求。

從事婚姻諮商多年的葛瑞,由專業理論、自己的婚姻,及無數案例中,找出親密關係之所以會產生問題的根由,並提供許多方法,使夫妻能夠敞開心胸,相知相惜、甜蜜到老。

本書以親和的筆調探討:男女面對壓力時有何不同反應?為何女人需要被傾聽,而男人期望被感激?成熟的親密溝通需要哪些技巧?夫妻間的情感如何歷久彌堅?

想擁有成功的親密關係,關鍵就在滿足伴侶及自己的情感需求,這個新課題值得所有在婚姻門裡及門外的人,費心探討。

序   親密卻又獨立 吳娟瑜
作者序 永在愛中成長
第一章 父母無法教你的事
第二章 她渴望傾吐,他需要感激
第三章 親密關係新守則
第四章 男女的確大不同
第五章 男人怎麼聽,才能不動怒?
第六章 女人怎麼說,男人才會聽?
第七章 談話風格,男女有別
第八章 他來自火星,她來自金星
第九章 熱情不滅定律
第十章 相愛一生

永在愛中成長

有一次離家在外度週末,正準備上床時,有人敲我旅館的房門。原來是我當天研習班的一位女學員,我在發表會上曾多次注意到她,發現她很有吸引力。

她靜靜地走進房間,凝視著我,一語不發就解開裙子的拉鍊,任其脫落地上,我張口結舌地楞在那裡。

「我要你。」她低語。我腦中一片空白,不知該說什麼。我的身體開始雀躍欲動,內心卻感到驚惶:畢竟,我是一個幸福的已婚者,摯愛著我的妻子。

那位不請自來的客人繼續寬衣解帶。當我心裡試著對眼前情況理出個頭緒時,全身上下每個細胞卻都欣然說好。不過,我仍然掙扎著堅守壁壘,抵擋誘惑。

毫不遲疑地,她走過來開始解開我的衣服鈕扣。時間似乎靜止了,一瞬間除了爆發的激情之外,一切都不存在,肉體的第一次接觸讓我感覺一股電流通過全身。然而,緊接著,我想起了我的妻子,於是克制住自己。

我說:「對不起,我結婚了。我不能這麼做。」

宛如經過排演般,她信心十足地回答:「沒關係,我永遠不會洩露出去。」

我很禮貌地解釋:「我的妻子有一點通靈能力。她什麼都知道,而這種事只會傷害她和我之間的關係。我想你最好趕快離開。」

她笑著反問我:「難道你不希望我留下來?」

身體與心靈的拔河

雖然我篤信一夫一妻制,一時之間卻發現自己猶豫起來。我心裡充滿了各種合理化的辯辭,比方說,為什麼做壞事的感覺會如此甜美?為什麼我不能在家時做個親愛的老公,同時在外頭也擁有一點兒其他的樂趣?

最後,經過一番爭辯和情感上的掙扎,我終於請她離開了。我能夠克制自己是因為我知道外遇會傷害我的妻子。雖然覺得自己做對了,我還是無法入睡。

我的思緒繼續翻攪了好幾個小時。雖然抗拒了誘惑,內心卻開始質疑:忠於一個伴侶是否真有必要?我不懂和一個自願者發生性關係究竟有什麼錯?我暗忖一夫一妻制也許是一種過時的傳統,應該加以「修正」。畢竟一樁可愛的婚姻不該是一座牢獄,人應有隨心所欲的自由,為什麼我不能順從身體的需要去做?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確實不希望做任何傷害我妻子的事情。我自己曾在過去的親密關係中,經驗過被親密伴侶背叛的滋味;因而,我不願我的妻子為此痛苦,當,我也絕對不願她背叛我。也許一夫一妻制真的非常重要,只是我不了解原因而已。

我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思索外遇的正反兩面。我的身體贊成外遇,我的心靈卻反對,而我的心智則試圖找出一個皆大歡喜之道。

在入睡之前,我終於作出結論,那就是如果我能向邦妮保證我對她的愛永遠不渝,那麼,我偶爾有樁不為人知的外遇,也許就不會傷害她了。我合理化地想道,既然外遇只是短暫的歡樂,那麼也許不會有負面的情緒反彈。我認為這是很好的解決之道,決定回家後,告訴她這個新想法。

見到邦妮時,我非常興奮,我們立即享受了一次極為激情、親密的性愛。事後我告訴她旅程中發生的故事。她極為震驚。

她問道:「你愛那個女人嗎?」

我解釋說這個女人對我的吸引力只是生理上的。她深覺受到排斥,問我是否仍然愛她?我溫柔地告訴她,我這一生愛她勝於任何人。

她詢問那個女人的長相及來歷,我一一回答了她的問題,並保證我們之間除了談話,什麼也沒做。我把邦妮輕輕擁入懷,為自己傷害了她而道歉。

隔了一會兒,我開始告訴她,我對一夫一妻制的新構想和感受,我原本希望她不介意我有一些外遇機會,然而她的反應不僅改變了我的想法,也改變了我往後的人生。

獨一無二的愛

這場值得紀念的對話是這樣開始的。我說:「我沒有和這個女人做任何事,是因為我永遠不想背叛你,但是,我也很想在你的允許之下享有外遇。這並不表示我不愛你,只是為了好玩而已。而且我保證行事會非常謹慎,只有在離開這個鎮上時才會這麼做。」

話還沒說完,邦妮已潸然淚下。雖然在那樣傷心的情況之下,她卻以異常堅定而清晰的口氣回答我。我始終記得她所說的話,因為這些話令我深受感動。

她說:「約翰,我永遠不會告訴你什麼事你可以做。你不需要我像母親一般告訴你該如何做,我也不想這麼做。我所能告訴你的,只是我的經驗之談。我一直非常努力打開心門,對你坦誠以待,正是因為我完全信賴你。我希望能在愛中成長,並且永遠信任你。」

淚流滿面的她,繼續說:「我曾經被遺棄過。如果我認為你在外面教研習班時,可能發生外遇,那麼我很可能會開始封閉自己。我會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讓自己不遜色,我可能永遠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停歇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她接著說:「我不知你這麼做是對還是錯。我只道在這種處境之下的我,要維持一分開放的心是太難了。」

剎那間,我的心智變得清明如鏡。種種合理化的說辭消失無蹤,我的內心深處對妻子充滿了更深刻、更專注的愛意。邦妮用這樣鄭重而明確的態度向我表達她的感受,令我深為感激。她的言辭中沒有批評、責備或評斷,我不覺得需要為自己辯護,因而能夠傾聽她的需求,思考她說的話,然後不受束縛地作回應。

一刻,我了解到邦妮愛我,並且衷心希望我快樂。我也了解到不論外遇在道德上是對是錯,她都需要忠實的一夫一妻制,作為在愛中成長的必要條件。她需要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才能用開放、接納、敏銳的方式愛我;而這種「獨一無二」則必須以一夫一妻制的忠實為保障。

忠貞是幸福的基石

就像許多男性(或某些女性)一樣,我以為偶爾的「出軌」對婚姻不會有什麼影響,我錯了。我不了解除了愛情之外,性的神聖與忠貞,也是維繫幸福、感情、親密的基石。如果那天晚上邦妮和我沒有分享彼此的感受,我永遠不會懂得這些。

然而誰又能期望我一開始就懂呢?我父親懂的不會比他的父親多,我母親也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權告訴我父親,她需要這種獨一無二的歸屬感,至少不會像邦妮所表現得那樣堅定清晰。

在五○年代,我還年少時,父親曾偷偷向母親招供他有了外遇。開始時只是一股激情,後來卻愈陷愈深,父親終於要求和母親離婚。

摯愛父親的母親深深受到傷害。她沒有向他表達自己的情感、告訴他自己深愛他並且需要他,反而用一種堅強的態度,以她所知最愛他的方式對他說:「如果你要的是離婚,那麼我同意離婚。讓我考慮一個月,然後由你作決定。」

命運卻插足其間。一個禮拜後,母親發現她懷了第七個孩子;由於新的責任在身,父親決定不離開她以及這個家,母親非常高興,於是絕口不再提他的「新歡」。其後多年,他繼續在其他城市有一些外遇,但他倆都避而不談。

雖然他們沒有離婚,這件事卻是他們關係上的轉捩點。他們還是像丈夫與妻子一樣相愛並互相扶持,但卻失去了某種東西,親密的愛情與浪漫的情趣逐漸消失了。

不知就不受傷?

在我成人後,終於聽到了父親曾有外遇的一些傳聞,因而前去問他。他的反應是「不知道就不會受傷害」,雖然我堅持又問了一些問題,他也只回答了這麼多。

我終於了解這就是他對自己有外遇的看法。他不願傷害我的母親,所以合理化地認為只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她就不會受到傷害。

就某種程度而言,他是對的。母親對他的外遇似乎從不追究或要求他停止,然而他們兩人都不了解的是,不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忠實關係,最後終會使他們之間相互吸引的那種親密、細微的情感逐漸消失。就像許多夫妻一樣,他們誤以為結婚多年後喪失生理和情感上的吸引力,是很自然的現象。

父親去世後,有一次媽和我無意間找到他與情婦的一張相片。母親看相片時,淚水湧入了她的眼睛,在他生前,她都不曾如此流淚過。我知道她為什麼哭泣。

我可以感受到,當她看到他與另一個女人如此開朗自在時的痛苦,他眼中閃爍的那種光芒是他們曾經共享過的,卻逐漸在他們的婚姻關係中消失了。

我自己也感到痛苦,因為我從未看到父親如此快樂過。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卻時常憂鬱、生氣和沮喪;在這張相片中,在他的秘密世界裡,他卻迷人、熱情而快樂。這是我一直想了解和模仿的父親的另一面。

我曾詢問母親,為什麼她認為父親有出軌的需要,她回答說:「你父親和我非常相愛。但是結婚多年之後,我逐漸變成了一個母親,而他需要一個妻子。」我很驚訝她能如此接納父親的不忠。她告訴我;「我很敬佩你父親願意留在這個家裡。就他的立場而言,這是很大的犧牲。他有很強的慾望,卻沒有遺棄我們而去。」

那天之後,我才終於了解為什麼他會背叛她:他對她不再具有浪漫的吸引力,而他卻不知如何是好;他不知該如何分擔家庭責任,且同時能把熱情和情趣拉回他們的關係之中。如果他知道該怎麼做,就不會放棄而背叛她了。

我也了解,母親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她非常懂得如何做個好母親,卻不擅長維持浪漫的夫妻情趣。她追隨著她母親以及祖母輩的腳步。畢竟,那是一個不同的年代,擁有不同的規則。

母親年輕時適值二次大戰後經濟蕭條時期,生存遠比浪漫和情感需求重要多了。人們根本不顯露自己內心的感覺。我的母親忙於養育呦呦待哺的小孩,根本無暇思索自己的感覺;即使她曾思索過,也不可能想到要讓父親了解她的痛苦。同時她也不懂得該如何吐露心事,才不致使父親覺得受控制或有防衛心理。

當父親決定不離開這個家時,母親為了家庭能保持完整而大大鬆了一口氣。就像她的女性長輩一樣,她總是把家庭利益置於個人需求之上。父親也同樣把個人需求放在一旁,遵守他對家庭的承諾,把婚姻維持下去,卻像他的父執輩一樣,繼續在外面偷偷享有婚外情。儘管情形如此,母親卻向我保證他們深愛對方,而且因共同生活多年而變得更加親密。

我父母親的故事在他們和祖父母那一代非常普遍,但是在今天,男女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和要求卻增加許多,整個婚姻的基礎有了戲劇性的改變。結婚不再是為了生存和安全,而是為了愛、浪漫和情感的滿足。現在,父母親曾經用來維繫他們婚姻的許多規則和策略,對我們而言,都已經失效、甚至產生反效果了。

複製父親的行為

不幸的是,我們都在複製父母的那種親密關係模式,因為我們和父母共同生活了十八年,甚至更久,已經不知不覺地學會了他們的行為和反應模式。出於這個簡單的因素,童年經驗深深影響了我們成人生活中親密關係的品質。比方說我與父親的行為多麼相似,甚至在我還沒有察覺這一點時,我就已經在複製父親的行為了。但是邦妮和我對事情的反應和處理有著極大的差別。這正是本書所要談的重點。

我們必須了解,雖然父母深愛我們,竭盡所能地教導我們何謂堅強與愛,並且以身作則,但是畢竟無法教導我們那他們自己也不懂的事。對於不曾碰觸過的問題,他們無法傳授我們解決之道。我們是新疆域的開拓者,面對新的問題要尋找新的策略應對。我們不僅需要學習並精通親密關係的新技巧,還得忘記父母那一套模式帶來的負擔。那麼,這些新課題和新規則是什麼?現代男女究竟需要什麼才能感覺滿足?

現代女性不再完全倚賴男生提供生理上的需求和保護;她們也需要男性提供情感上的滿足。今日男性對配偶的要求,也不只是扮演家庭主婦和孩子的母親;他們需要女性滋潤他們感情上的需求,而不是做他的母親或把他當作小孩。

這並不表示過去我們的父母就不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而是這方面不是他們最主要的期望。對媽媽來說,如果爸爸工作賺錢,基本上就足夠了;對爸爸而言,如果媽媽把家和孩子照顧好,不常嘮叨他,也就謝天謝地了。

但是,可以滿足我們父母的條件,對我們卻嫌不夠。我們不再願意對個人需求作如此重大的犧牲,我們要求與唯一的伴侶擁有幸福、親密和熱情。如果得不到這些,我們會打算犧牲婚姻,個人滿足與否突然間比家庭更重要了。

最近美國國家統計報告顯示,離婚比率已高達天文數字,平均每四樁婚姻即有二對夫妻以離婚收場,而且該比率仍在上升之中。美國的學齡兒童五○%以上來自破碎家庭,三○%以上的嬰兒是非婚生子女。家庭暴力、犯罪、吸毒、心理治療的普遍也前所未有。無疑地,家庭破碎要為這些警訊數字負大部分的責任。

這些新難題凸顯出一些關鍵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該讓時光倒流,否定個人需求,再把家庭置於較高的地位;或是應該委屈自己,忍受一個不能滿足情感需求的婚姻?這種作法在過去能夠保障基本的生存,但是在個人滿足優先的現代,很難再為人所接受。

在大多數情況下,解決問題之道既非離婚,亦非自我犧牲。答案潛藏在如何學習去創造一種能滿足個人需求的親密關係和婚姻。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離婚之所以會成為許多人的唯一解決之道,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有什麼其他的作法。

我們的父母完全無法教導我們,如何擁有一種能滿足情感和浪漫需求的親密關係。由於缺乏可以滿足情感需求的方法,對許多人而言,婚姻就成了一座情感的監獄。然而,一旦我們擁有這些知識,知道如何滿足情感需求、創造持久的熱情和快樂,婚姻和家庭就不再成為一種障礙,而能支持你實現自我、滿足身心需求。

現代的文明,大致已能確保我們生理上的生存與安全,它也賦予我們生理上的自由去忠於自我、追求成就。對我們父母親那一代的人而言,這種自由似乎是一種夢想不到的奢侈品。驅策我們的動力不再只是基本的生存動機,而是更高層次的需求,使我們期望從自己身上和人生中得到更多東西,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以追求最大的自我實現。

喚回熱情

在強調追求完整自我的大趨勢下,女性正在發展她們天性中男性化的一面,而男性則逐漸發現他們潛藏的女性特質。女性希望不只做個母親或管家,而想在家庭之外的世界展現不同的能力;男性也被鼓勵不只做個戰士或賺錢機器,而希望在家中享有更深情摯愛的親密關係,有更多的休閒時間,參與更多教養子女的工作。

世代相傳的男女角色差異突然之間瓦解,引起了混戰和挫折。在這個轉變的時代,我們很難從伴侶身上得到所需的情感支持。畢竟,人類曾經花費了數千年之久去克服生存的挑戰和艱辛,而此刻,我們才剛開始起步學習滿足情感需求。

當統計數字顯示千千萬萬的夫妻正面對婚姻破碎的危機時,這本書清楚說明了親密關係為什麼難免會有問題,並且提出許多實際的見解和建議,幫助讀者培養成熟的相處之道,使更多人能擁有幸福的家庭。

對於已擁有極佳親密關係的人而言,本書提出的技巧能讓你們的關係更美好。你將學會如何撫平齟齬,突破困境,喚回結婚初期的熱情。事實上,至少有數千對到我親密關係研習班上課的夫妻,很高興地發現彼此擁有前所未有的熱情。除了讓親密關係更好之外,這些成熟的技巧也能確保你的婚姻能繼續在愛中成長。

如果你單身未婚,本書將成為你的啟示錄,讓你在回顧過去所犯的錯誤時,不覺得不舒服或有罪惡感;也能讓你比較容易原諒那些曾經傷害你或令你失望的人。藉著新的領悟,你能清楚看出,對方所犯的錯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更好的作法,激憤之心就會釋然。這將能減輕你的心理負擔,讓你吸引另一位理想的人走進你的人生。此外,你將學會新的相處技巧,使你不致在無意趕走了理想的對象,或製造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如果你最近剛好遭遇了情感的困擾,本書會讓你了解,你絕對不孤獨。在許多情況下,你會發現你和伴侶都沒錯,只不過是你的父母不曾、也不會教導你必要的技巧,使親密關係順利無阻。

不要犧牲本性

我一再目睹瀕臨離婚的夫妻奇蹟似地重浴愛河。在發現並認清自己的錯誤之後,他們不再覺得絕望或有無力感,而能再度開敞心靈。了解問題癥結所在使他們不再抱怨不休,而願意開始練習新的相處技巧。

唯有先從細微的改變做起,親密關係才會發生重大的轉變。我發現讓相處技巧奏效的秘訣,是不要對自己的本性作太大的犧牲。

比方說,期望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忽然開朗起來,變得能言善道,這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只要對這樣的人稍加鼓勵,他很容易把力氣放在傾聽上,而變成一個不錯的聽眾。秉持這種態度來做,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是辦得到的,無論我們從父母那裡學到什麼都無妨。本書的重點不在討論哪些事我們做不到或沒有做,而在討論哪些事我們做得到以及該如何做。

親密關係研習班中有許多學員,即使他們的伴侶無法、或因故不願一起前來上課,在他們的報告中,仍可看到驚人的成果。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發展了與人相處的新技巧,進而憑一己之力產生了明顯而正面的改變。

這種思考邏輯也適用於這本書,你的另一半不一定非要閱讀本書不可。本書所要告訴你的友巧是,如何從今天就開始學習,以便普遍改善你的人際關係。當然,如果你的另一半也一起閱讀,就會更快奏效了。但是如果對方不感興趣,你仍然可以靠自己學習,並運用新的相處原則,而獲得成功。

至於女性該如何說服她的伴侶閱讀本書呢?說服男人常常需要運用一點巧思。如果你把書遞給他,並且說:「你該看這本書。」他一定會抗拒,但是如果你把書翻到描述男性的章節,然後問他書上寫得對不對,他很可能立刻興趣盎然。

這套策略會奏效的原因有二:首先,男人喜歡做專家。你得從男性觀點把他當作專家去打動他;其次,只要他接觸這本書的部分內容,立刻會了解這本書不是想改變他或與他作對,相反地,本書百分之百是「男性的朋友」。

事實上,出乎女性意料的是,參加研習班的男性人數幾乎與女性旗鼓相當。她們難以置信地看著一大堆男人真的用心在聆聽、會心地點頭,甚至大笑出聲。我曾多次指出,其實男性對改善親密關係同樣有興趣,只是他們需要比較實際的作法。

自從我前一本《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大大暢銷之後,千萬人的親密關係因此獲得了改善。

該書出版後第一年內,我的辦公室接到一萬五千名以上的讀者表示,「這本書」救了他們的親密關係。在一些電話或信函內,讓者提出了更多問題,有些非常實際,例如「當……的時候,我該怎麼辦?」「當……的時候,那表示什麼意思?」「我怎樣才能使他……」「當……的時候,我該說什麼?」本書也一併對這些問題作了答覆。

這本書回答了我們的父母所無法回答的問題,指出了新的方向,向我們保證且傳授必要的訊息,使我們能創造並維繫美好的親密關係。它給了我們新的種子,只要好好栽種澆水,就會輕鬆長成充滿愛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就像我蒐集的珠寶,其中包括一些智慧的珍珠,以及一些實用的珠玉,都曾使我個人受益良多。我希望這些珍貴的知識對你也有幫助,就像它曾幫助我及研習班的千百位學員一樣。祝你能永遠在愛中成長,發揮你獨特的天賦。


親密卻又獨立

吳娟瑜(婚姻顧問)

有一回,正在輔導一對夫妻,太太說著說著,突然熱淚盈眶。她提起二十年前,有一天,丈夫衝出家門,直到深更半夜仍不見人影的憂慮和傷心;傾訴的過程中,做丈夫的卻是一臉茫然,因為在他的印象裡,這件事完全不存在,當時究竟是為什麼而爭執也一片模糊……。

同樣的一件事,夫妻二人為何卻有了不同的感受和記憶?當然,這種狀況不是只發生在他倆身上,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可能包括我們自己,都不免陷入人際相處上的困境,究竟話該怎麼說,好讓對方接納我們的意見?究竟在雙方產生齟齬的時候,有什麼更好的溝通方式?還有,夫妻之間究竟有沒有兩全其美(雙贏)的相處之道?

約翰‧葛瑞博士,在美國主持「親密關係研習班」,輔導過數千對夫妻,他同時是暢銷書《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的作者,在該書大受歡迎,接到許多讀者來信感謝和請教問題之後,於是再執筆寫出《相愛到白頭》這本書,更深入地探討婚姻中的種種迷思。

葛瑞博士首先點出了許多夫妻相處上的盲點,而這些可能源自兩性根本的差異;事實上,也毋須論斷誰是誰非,最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了解這些不同的表達模式,不同的內心需求,然後去學習更新、更合適的溝通技巧。

特別是在不少女性也外出工作、社會大環境富裕且複雜的現代,哪些是「母親無法教,父親也不懂」的婚姻新課題和新規則呢?

葛瑞博士在書中提到了「滋潤性對話」、「自由表達的安全感──閃躲技巧」、「男人的洞穴時間」、「寫感受信的三步驟」以及「四P溝通新技巧」等,都是具體而簡易明瞭的溝通觀念和步驟。

從細微的改變做起

「唯有先從細微的改變做起,親密關係才會發生重大的轉變。我發現讓相處技巧奏效的秘訣,是不要對自己的本性作太大的犧牲。」

葛瑞博士點出了這個關鍵,有心調整關係,有意學好溝通技巧的人,不妨以「細微的改變」做起,比如學習不打斷對方說話而專心聆聽;學習當對方發牢騷時,我們懂得適時給予感激的言辭;學習當自己在「洞穴時間」時,適時告訴對方「可否另找一個合宜的時間再談」等等。總之,葛瑞博士都是以生活化的實例,加上詼諧有趣的敘述以及專業輔導的技巧,讓讀者們容易接近並吸收他的論調和做法。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經常以切身經歷來引導讀者了解事實,例如,當他經歷了一次及時煞車的艷遇,回到家後,和妻子邦妮談論彼此對「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及「外遇」的看法,本來他還存有一些非分想法,卻在剖心相談的過程中,更深刻體會到妻子的感受,使他明瞭該如何去面對;比如,當他正在書房寫作忙碌之際,聽到妻子需要他幫忙修理某件東西,他立刻決定先花個五分鐘,拿著槌子就去處理;比如,當女兒問他是否正在「洞穴」裡,他也能儘速從報紙堆中探出頭來,專心聆聽……。

說起來,不論在一般的人際相處或婚姻關係中,人們都是渴望被了解、被關懷、被愛。這種親密感可以帶給我們在生命歷程中,與人相處又不失獨立的安全感。《相愛到白頭》一書,正好提供許多我們可以在婚姻關係中,做到「親密卻又獨立」的溝通新觀念和新技巧,相信這本書將有助於你我走出婚姻的迷思,同時,在兩性相處上找到平衡點。

約翰.葛瑞 作者

身為兩性關係《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系列暢銷書作者,多年來以男女天生有別為立論基礎,創建「親密關係研習班」,致力於婚姻諮商工作,同時也以親密關係專家身分,成為電視、廣播節目的常客。另著有暢銷書《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365日愛的叮嚀》《愛的奇蹟》等。


黃孝如 譯者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天下文化、遠流出版公司主編,城邦出版集團原水文化總編輯,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譯作有《生涯定位》、《相愛到白頭》、《世界的另一種可能》、《讓創意自由》(皆為天下文化出版)、《夏日農莊》、《這輩子,你想做什麼?》等。


2006/08/16

BBP21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751-6

232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