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台灣昆蟲記(隨書附昆蟲的鳴聲光碟)
優惠價
85
$765

台灣昆蟲記(隨書附昆蟲的鳴聲光碟)

$900

書籍介紹

最完整豐富的台灣昆蟲圖鑑,野外教學的好幫手!
本書蒐羅1200種台灣常見的昆蟲,以及各類昆蟲的典型代表,附上1500張精美昆蟲攝影,以等比例尺寸呈現昆蟲原貌。全書採用多重分類檢索,並以拉線方式解說特徵,導引至本書內文圖鑑,方便讀者在野外觀察時快速辨識與判斷。

本書內容包含豐富的野外昆蟲觀察紀錄,文字由具有專業長年野外觀蟲經驗的解說員─廖智安執筆,內容深入淺出,活潑生動,尤其作者擁有尋蟲的經驗與技巧,如何判別近似種,觀察昆蟲的各種訣竅,一一呈現筆下。
1500多張內頁圖片則由國內優秀的生態攝影家─潘建宏獨力完成,潘建宏多年來完成各處國家公園的多媒體製作,經由他的攝影鏡頭詮釋昆蟲,更具有無懈可擊的真實與美感。
​隨書附贈:昆蟲的鳴聲 光碟乙片

第一章 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概說●常見的昆蟲類型●台灣昆蟲的來源與生活環境●昆蟲的形態特徵●昆蟲的運動●求偶、交配與生殖●成長與變態●擬態與偽裝●昆蟲的吃食百態●昆蟲的感官●社會行為 

第二章 野外賞蟲 野外觀察與記錄●樹花上常見的昆蟲●樹幹上常見的昆蟲●草花上常見的昆蟲●葉片上常見的昆蟲●地面上的昆蟲●朽木與泥土中的昆蟲●水面上與溪邊的昆蟲●水面下的昆蟲●夜晚常見的昆蟲●農田與菜園裡的昆蟲●都市中常見的昆蟲●居家常見的昆蟲 

第三章 昆蟲的分類與圖鑑 昆蟲的外型與分類檢索表 蜻蛉目●脈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雙翅目●直翅目●蜚蠊目●螳螂目●目●等翅目●彈尾目●總尾目●廣翅目●長翅目●毛翅目●蜉蝣目●紡足目●纓翅目●革翅目●蝨目●食毛目●囓目●翅目●蚤目 附錄:●昆蟲的採集方法●標本的製作方法●昆蟲的飼養方法●昆蟲攝影的基本要領

從小就喜歡在住家附近的水池中抓青蛙、撿田螺,那時的敦化南路還都是一片水田,夏天的晚上螢火蟲滿天都是,你相信嗎?我還曾經學古人把螢火蟲裝在塑膠袋裡看書呢!而蜻蜓、豆娘更是隨處可見,在學校裡還找得到星天牛,這樣有小動物為伴的日子,直到小學三年級,漸漸地水田變成了馬路,路邊蓋起了樓房,兒時的玩伴也漸漸地消失了。   
大學聯考在選填志願卡的時候,因為物理的成績太爛,只能選擇第四類組,看著一排排的系別,正想著要如何填志願時,突然看到昆蟲學系,想想應該還蠻好玩的,就填昆蟲學系為第一志願。在大學的四年裡,除了四處採集就是打球,那時班上還有各人的「領地」,也就是每個人喜歡的採集地,而我最喜歡去惠蓀林場,四年下來大概去了兩、三百次。   
昆蟲學系畢業後,進入兒童補習班教孩子們自然科學,從此便一直在各地的自然科學班、才藝班以及幼教的師資培訓班教昆蟲。接觸孩子及一般中小學的老師們久了,發現他們對於昆蟲所能獲得的資訊太少,而市面販賣的錄影帶及書籍有許多都是從日本翻譯來的,這些資料中有許多錯誤的翻譯以及不正確的內容。這次有機會為這本『台灣昆蟲記』撰文,希望能對大部份的人提供一些最基本、最直接的資料。   
由於本身的能力有限,為了能盡量提供完整正確的資訊,只有拜託幾位正在進行研究的朋友及同好提供標本並代為鑑定,其中有專門研究天牛的周文一,這個人為了天牛一年到頭往山上跑,甚至還跑到日本比對他所作的分類群——姬花天牛的標本,他也可以一天之內騎著機車跑900公里,只為了採集所需要的天牛標本,所以此人的外號自然也就成了「天牛」。此外,還有愛蝶成痴的林春吉,吉兄從小開始與蝴蝶為伍,為了蝴蝶在拉拉山上作了好幾年農夫,只因能在山上看到那些翩翩彩蝶。另外,進行蛾類研究的羅四維、曾兆祥,還有熱愛大自然的白德欣、木生昆蟲館的余麗霞余大姐,中興大學昆蟲系的楊仲圖老師、楊正澤老師、杜武俊老師、唐立正老師以及路光暉老師也都給予極大的協肋,尤其是唐老師更提供了許多的標本。要是沒有這些助力,本書也就沒辦法如此順利地完成。   
本書第三章的圖鑑部份,其中有許多的種類沒有中文名,也沒有種名,只能將牠們的科別介紹給讀者,因為在台灣研究昆蟲的學者並不是很多,而昆蟲的種類又太龐大了,所以有很多的科別還未能作分類的工作。只能將較為常見的科之其中的部份種類略為介紹,希望至少能讓讀者對常見的各科有些基本的認識。若本書能吸引更多人走進昆蟲研究的領域,那也是我們由衷的企盼。

廖智安 作者

台灣昆蟲記是一本「昆蟲學」的白話版,我們所希望的是,能提供剛剛接觸這個領域的朋友一些簡易、基礎的東西,所以對學者專家來說可能太淺薄,我們也不敢以專家自居,我只希望能藉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朋友對這些動物家族之中最有趣的一族,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目前除了一般兒童自然課程之外,在宜蘭社區大學兼任昆蟲入門課程講師,同時於大聖渡假遊樂世界擔任昆蟲顧問,籌備一個中小型的昆蟲展示館。暑假期間也參與一些夏令營的帶隊解說。也嘗試著將一些野外有趣的部份,用遊記的方式紀錄下來。 這兩年和林春吉、歐仁杰、黃安祺以及幾個插花的朋友往東南亞跑了幾次,像馬來半島、沙巴、沙嶗越、菲律賓等地,看到許多以往只在書上看到的物種,比如在馬來西亞看到犀鳥、食蜜鳥、枯葉螳螂、樹葉蟲、將近12公分的天牛、全身呈金黃色的鍬形蟲:黃金鬼鍬、四處飛舞的紅領鳥翼蝶、世上最小的鳳蝶:透翅長尾鳳蝶等,在沙巴看到活生生的飛蜥從頭上飛過、雙手無法比畫出大小,只能比出寬度的4公尺長鱷魚、大搖大擺過馬路的2公尺巨蜥、像拳頭一般大小的南洋大兜蟲、體長將近10公分,世界最大的蟬:獅蟬、超過35公分的竹節蟲、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外形酷似三葉蟲的紅螢科幼蟲、受到驚嚇時會捲成球狀,宛如一顆高爾夫球的球馬陸、生長在水中的椰子、世上最大的花:具有強烈腐屍味的大王花、容量約2公升的豬籠草,等等讓人興奮的物種。同時在這些旅行發現的過程中,更充滿了期待及趣味:在只有發電機提供短暫電力的水上屋為同伴過生日、在吉普車的貨架上,一群人被像小石一般大的雨滴「打」成落湯雞,神山山顛好幾重的彩虹,這一路不論是我們幾個或是第一次接觸這些蟲魚鳥獸的朋友,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收穫,所以也計劃與4D黃安祺旅遊工作室合作國內外的生態觀察之旅,以昆蟲、植物、兩棲爬蟲及鳥類為對象,希望更能拓展我們的視野,同時讓更多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這個五花八門的世界。


潘建宏 攝影

走在神祕谷中,迂迴的步道,從陡峭的大理石岩壁中穿過,沙卡礑溪蜿蜒在腳下的深谷中,溪水汨汨的流著,時而舒緩,時而急促,為悶熱的山谷帶來一絲的清涼;溪水碧藍,水潭深渺,隱約中可看到魚兒游動的身影,水流激盪的地方,水花如灑落的成串的露珠,在陽光下閃動四濺,水流衝撞在岩石間,激起了成章的波動;知了的叫聲帶來了夏天的訊息,參揉著轟轟的水聲,在山谷中迴盪…。 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系自然攝影、多媒体兼任講師,宇象視聽傳播公司負責人,專事自然攝影與多媒體製作。為各處國家公園製作多媒體,時有個展與著作問世。 十四年前回國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攝影與多媒體製作,那年我第一次造訪神祕谷;一進谷中,就被她的溪水、深谷與自然的天籟所深深吸引,今年為了新的節目,我故地重遊;一切似乎沒有什麼改變,除了步道的便利與解說設施的規劃,使遊客能更容易親近她 。 太魯閣國家公園,不但有山高水深的峽谷奇景,也有賞雪聖地的合歡山區;合歡山群峰雖名列百岳,但卻是最容易親近的高山,夏天的合歡山,彷彿是一座大自然的花園,五顏六色的野花開滿在山腰上、在公路旁,紅色的花、黃色的花、紫色的花,為翠綠的山林妝點出豐富的色彩,使山林充滿了生機;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高山、峽谷是我今年最常造訪的地方。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心境應該是輕鬆舒坦的,攝影工作是愉快也是辛苦的,沉重的器材,機械的操作,常會使得愉悅的心情多了一層工作的負擔 ;有時候會覺得,不為工作,不帶相機,其實也蠻好的,我們可以用眼睛來觀賞自然的美景、用耳來傾聽自然的樂音、用身體來接觸自然的氣息,用心來感受造化的神奇,反而會覺得自得、自在;是啊 !觀賞、傾聽與感受,就是賦予影像生命的歷程,誰說大自然的攝影藝術,只有在手拿相機的時候才開始的呢?


2007/01/12

BBT1012

大樹文化

平裝

25k

彩色

9789864178414

333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