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科技只會繼續變複雜,採用簡單策略來突出自己的產品,是很有經濟效益的。──法則5 差異
按鈕太多的遙控器,功能眼花撩亂的電子用品,必須讀過數十頁使用手冊才會安裝的軟體……,複雜的科技,讓人排拒不滿。因此市場的風向逐漸轉變,簡單的力量已勢不可擋,設計簡潔的iPod、操作簡易的Google更是「簡單能賣錢」(simplicity sells)的最佳範例。
前田約翰以科技專家的務實與藝術家的先知、創意,在本書提出十個法則,可幫助我們在商業、設計、科技和生活上,求取簡單與複雜的平衡,以少勝多。
這十個法則包括:1. 減少:「捨」得恰如其分,將能「得」到更多。2. 組織:將事物有條有理的呈現,能使「多」顯得「少」。3. 時間:幫使用者節省時間或掌握時間,可給人「簡單」的感受。不過,我們不能為簡單而簡單,因為第9個法則正是「有些事情就是簡單不了」。
序文
簡單與實華 李仁芳
面對複雜,只能簡單 姚仁祿
天堂症候群 安郁茜
簡單有理
法則1. 減少
法則2. 組織
法則3. 時間
法則4. 學習
法則5. 差異
法則6. 背景
法則7. 感情
法則8. 信任
法則9. 失敗
法則10. 單一法則
要訣1. 遠離
要訣2. 開放
要訣3. 能源
生命
你還在讀嗎?
簡單才能複雜
姚仁祿(大小創意齋創意長)
十七世紀中,牛頓發表了簡單的公式F=ma;古典力學,因此訂下根基,他的目的,只是為了解釋複雜的物體運動。
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也發表了簡單的公式E=MC2;古典力學的基礎為之動搖,相對論也因此奠定基石;他的目的,也是為了解釋複雜的質、能與光速的關係而已。
因此,沒有簡單,我們就無法理解複雜……
理解簡單的法則
因為,人類生命,從生到死,從學習到傳承,從相愛到信任,從欺騙到誠實,沒有一件事,不複雜;如果您說這些事,都很簡單,那大概不是信口開河,就是過分天真。(簡單法則9:Some things can never be made simple.)
所以,為了解釋複雜,理解複雜,處理複雜,學習簡單法則,就有絕對的必要。(簡單法則2:Organization makes a system of many appear fewer.)
所以,跳過複雜的論述,先快速讀完本書每項法則的第一段文字,理解核心概念,最簡單。(簡單法則1:The simplest way to achieve simplicity is through thoughtful reduction.)
這樣,您大概理解,為何,以及,如何讀這本書了……
續看前田筆記
依照本書作者前田教授的說法,他的部落格http://weblogs.media.mit.edu/SIMPLICITY/是他思考「簡單」這個主題的筆記本,我建議您,這本書看完,應該經常拜訪。
原因為何?
因為前田教授的部落格,視覺構成,簡明;組織條理,清晰;內容脈絡,嚴謹;完全符合前田教授在這本書裡提出的簡單法則(況且,隔沒幾天就發表一篇深入「簡」出的自言自語,非常精彩)。
否則,書買了,看完了,如何能夠經常與前田教授,這種專精於處理複雜問題的簡單腦袋,保持接觸呢?
我寫太多了,簡單點,您還是看書吧!(簡單法則4:Knowledge makes everything simpler.)
姚仁祿2007/03/11 !
簡單與實華
李仁芳(本文作者為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穿著厚呢大衣走在一月份朔風刺骨的沙井胡同。春臨、璟嫻大家春臨、璟嫻都縮著脖子走路,趕加快步伐閃進合園。這裏裡曾為中國美術院院址,白石老人也留有畫室,保持原狀在園裏。此行是與北京市文化局座談。,合園現在成為文化局的招待所,我好奇閒逛各處廳房庭院,居然發現有一間房牆上掛著富士山照片。問了才知道高倉健前陣子來北京拍電影(是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吧?)時,就住在這裏。
最善於在設計中運用減法美學的深澤直人(Fukasawa Naoto)有次提到,他覺得最能夠代表日本美學意識的,就是高倉健。
呈現事物根本的減法美學
電影裏的高倉健總是在街道上很寂寞地生活著。他的典型生活就是住在沒幾個榻榻米大的房間裡,全部行李都收在一個皮箱裡,整整齊齊。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壓倒性地簡化,一個皮箱就可以總結他的整個生命,「光是這一點,我就無法成為高倉健。」
深澤直人認為:
「一個皮箱就可以概括一切,這不就是日本嗎?只有一樣東西卻可以包含一切,這就是找到事物的根本……。」
就如《簡單的法則》作者在書中所說,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師在看東西的時候都會瞇著眼睛。他們瞇著眼睛,好從許多「樹形」中看出「林相」,也在微觀與宏觀中找到微妙而準確的平衡。
看的東西少一點,你就可以看到更多。
水墨畫的藝術講求「留白」,設計iPod的英國設計師喬哈生.伊夫(Johathan Ive)大略也相信「虛無有體」。這派設計師會選擇盡可能保留空白,因為他們真的認為「虛無」是一種重要的「實體」。
為了增加空白所失去的機會,會因為留下來的東西更受注意而得到補償。留白愈多,意謂著展現出來的資訊愈精實、愈銳利、愈鮮明(Lean & Mean & Sharp),這些更簡潔的資訊所受到的注意,就會相對增加(法則6)。
東西愈少愈簡單,我們就會愈重視我們擁有的一切(,Less is More)。
能夠帶來溫潤與安慰的簡單
只是,做到「清晰的簡單」其實並不困難;真正的挑戰在於讓人感受到「溫潤與安慰的簡單」。
簡單不可以冷清,簡潔不可以貧瘠。
極簡要減到剛剛夠好的溫潤。Just Enough Is Good Enough。因此溫潤的簡單是「減少明顯的,但增加有意義的。」(法則10)。
想像你走進一家牆壁、地面、傢俱全是白色的日本料亭。四周一切都是純白,穿白色制服的師傅與侍者,甚至連盛放壽司的盤子都是白色的。在這一片白的得快成冷清、貧瘠的簡單時,生魚片的彩烈生命成為豐富與溫潤的救贖。
想像你走進一家牆壁、地面、傢俱全是白色的日本料亭。四周一切都是純白,穿白色制服的師傅與侍者,甚至連盛放壽司的盤子都是白色的。在這一片白得快成冷清、貧瘠的簡單時,生魚片的彩烈生命成為豐富與溫潤的救贖。
當你一眼看去,紅色的鮪魚、橙橘色的鮭魚、乳白色的烏賊、銀青色的鯖魚,還有那一片清香的綠色紫蘇葉,鮮明的色彩蕩漾突顯在無垠白色牛乳海洋中,打動你的視覺。一片片多采多姿的鮨浮搭在白色飯糰上,彷若漂浮在一望無際白色汪洋中的一葉葉彩舟。
整體的環境氛圍對任何dining的空間(不只是eating的空間)而言,都是能添加風味的「秘密醬料」。我們所在的空間,真的會影響我們每一餐的風味與幸福感。
組織管理與創新經營的「簡單法則」
1984年前田進MIT讀資訊科學系和研究所,十多年後他再回MIT Sloan School重當MBA學生。當時他已在MIT媒體實驗室當了十年教授,一向認為向學生提出似乎無法克服的挑戰,是促成學生學習動機的最佳法寶。有不少MIT教授會說:指派大量功課對MIT那些才高志大的學生也是一種獎勵。
但前田在最近這一次重溫MBA研究生生涯後,卻對這種「虐人又虐己」的方法胃口大失。因而提出他認為更周全的BRAIN新主張(法則4)。
我自己從事組織管理與創新經營的教學、研究三十二年,也常常思考商學管理上有沒有「簡單的法則」呢?
我想對產業動力獨具慧眼的新視野,以及堅持不懈以蓄積深度工藝能耐的強悍毅力、創新洞見加上深度經營——「勢厚」則下「遠棋」,可能就是成功創新經營的「簡單法則」吧!
前田教授再三致意如何在設計、科技、商業與生活中運用創意,追求「實華的簡單」,揚棄「虛華的複雜」。從:
Simple life---->Slow Life ---->Rich Life---->Happiness Life
前田也提示我們,要從有意義的簡單生活獲得滿足,是一種價值極高的「情感報酬」(ROE,Return on Emotion)。從實華的簡單出發,追求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愛與更多有意義的行動(法則7)。
身外之物,莫過於當下此刻之情
隨身帶著黑莓機的「生化人」們(這是前田教授對配備前衛先進的產業菁英群的揶揄,「企業人絕不會放過任何稍縱即逝的機會。」),應該看看富家子馬克,在波士頓收容所當志工照顧臨終貧民時的觀察體驗與感觸——
每個臨終貧民病人床邊都有一層架子,放著他們所有的家當。看到這種情況,馬克心中自問:「在你擁有的東西已經這麼少的時候,到生命終點你還能保留哪些珍藏?」
他經常發現的東西,是一枚戒指、一張照片,或是一些小紀念品。他的結論應該會讓不斷拼命追求「機會」與企圖擁有「複雜」的產業菁英深感震撼:「到最後,對你真正重要的,只有回憶而已。」
在虛華複雜的設計、科技、商業與生活中,要發現「簡單」的價值需要很高的智慧。
說到底,天地逆旅,光陰過客。如果我們能夠靜心靜觀萬物風情,然後想起我們短如一夢的人生,相較於悠久恆定的天地山川,我們終究能夠開悟——
身外【「虛華複雜】」之物,莫過於當下此刻【「素朴簡約】」之情。
還是學學「簡單的法則」吧!
安郁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天堂子民
專家常教一些利用睡前「幾分鐘」即可完成的有益身心小常識:敷臉、靜坐、深呼吸、按摩穴道、吃維他命、伸展筋骨、讀幾頁書、自省吾身、手機充電、隱形眼鏡消毒、背靠牆矯正脊椎、燙明天的衣服、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寫下明天的計畫……。睡前,到底有幾分鐘?
豪華的Buffet,總曝炫琳瑯滿目酒池肉林的誘人排場,恰足以叫人盤子盛滿食物的同時眼睛還能溢出心中的遺憾。Buffet式的飽饜,其實不是為了身體的充飢解渴,不是為了舌尖的品味讚歎,而是「慾望無窮」與「肚腸有限」的身心告解,是「意志薄弱」與「心性貪婪」的集體揭示。
過剩的供應必然混淆需求的真實性,進而瓦解穩定的供需平衡所帶來的「滿足感」。當電視提供近兩百個頻道任君開啟,音響記憶成千上萬首曲子可供點選時,視聽娛樂的意義,已由享受主控「視聽品質」的中樞滿足,流變為操作「遙控器」的末稍運動。
面對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的現成選擇,一時間會幸福如置身天堂,但因幸福帶來的眼花撩亂適足以使人不復記得「當初所為何來?」。如此天堂,便成了懲罰。身處「知識爆炸」、「物資過剩」娛樂世代的人類,比瞭解「生涯規劃」、「致富要訣」、「成功穿著」更重要的,是時時深切反省「活著的意義」,才能決定「自己」和各類過剩「選項」之間到底要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電影「猜火車」(Train Spotting)中,男主角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忐忑不耐的逼視著鏡頭吼道:「畢業了,大家都選擇升學、選擇就業、選擇結婚、選擇……,我選擇『不選擇』!」別忘了,我們永遠有一種原始而至高無上的天賦權力,就是對羅列眼前的選項說:「No!」
天堂出品
麻省理工學院「簡單聯盟」盟主前田約翰,倚其跨領域(設計、科技、商業)的學術優勢娓娓道來:『要求簡單,勢不可檔!……要達簡單,簡化的程序其實很複雜……將形形色色,以正確方式組織整合,本身即是個複雜的程序……但透過知識與創意,事先尋找有效的組織方法,卻是一項明智的投資』,並提供設計業者十條簡單化法則。(十條會不會有點多?)
身為建築師,我深諳事先「妥善組織」之重要性。建築師的專業訓練即包括如何將「建造」所必須面對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方位氣候微氣候、地籍地目法規責任、功能需求內涵外形、構造結構材料工法、預算工期施作流程……各細節分類規範,並在設計流程中反覆推演,來降低可能因複雜而發生錯誤的機率。前田約翰教授直指:「知識使一切變得簡單!」設計者只有在充分的「知其所以然」後,才可能透過創意產出簡潔的作品,讓使用者在「知其然」的同時有免於恍惚、窒悶、無力、逃避的自由。
『簡單是簡少明顯的, 增加有意義的……簡單是一種隱含,一種微妙得莫可奈何的特質……。』前田約翰,好一個人本主義者!
向來,一個眼神所傳遞的訊息,遠比一句話的傳達來得深刻動人;而這個訊息若被接受者「默默的」完成,又比「嚷嚷著」完成來得感人。
「夜晚之美」、「雲霧之美」,不即在於目之所及的人間萬象,已被簡化!
李仁芳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最關心文化創意與美學經濟的管理學者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主人 台灣知名創意人
安郁茜 台灣第一名設計學院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創意與品味的新世代代言人
共同熱情推薦
「一讀這本書,我很快就被催眠了。這本書非常重要,前田將簡單這個複雜得有些荒謬的主題,變得容易掌握又可應用。這真是一本好書!我希望那些設計產品的人都把這本書所說的謹記在心。」
──畢德士(Tom Peters),暢銷書《追求卓越》、《重新想像!》作者
「我們的生活和商業活動步調越來越快、範圍越來越廣,因此也變得更複雜、更難管理。是否能在產品和組織上做到簡單,將決定我們能否保住市場。從來沒有人像『簡單大師』前田約翰一樣,將這個問題看得如此清楚。《簡單的法則》可提供清晰、透徹的指引,幫助我們將簡單化為產品最重要的特色。這本書也是一張藍圖,可建構一個更有意義的世界。」
──拉內提(Andrea Ragnetti),飛利浦集團行銷長
「如果言語精練是機智的靈魂,簡單就是設計的靈魂。前田約翰利用簡單的概念,探觸到人類思想和感覺的本質,同時也引出可應用在商業、科技和生活上的原則。《簡單的法則》這本書非常樂觀、興味十足、內容博學,就像前田約翰這個人一樣。」
──弗柏思(Rob Forbes),美國知名家居用品公司Design Within Reach創辦人
世界知名的圖像設計師、視覺藝術家、電腦科技專家,也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教授。
前田約翰是日裔美國人,1966年出生,成長於父母親經營的豆腐店中。靠雙手勞動的父母,秉持著東亞民族望子成龍的觀念,對約翰的最大期望,就是他有朝一日能進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或哈佛大學。 前田約翰從小在藝術和數學上表現優異,不過他的父母有意無意忽略了前者。背負著雙親的期望,他於1984年如願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電腦學系,接著又在父母的鼓勵下進入了該校研究所。
但是在這過程中,前田約翰久被壓抑的藝術知覺漸漸膨脹。取得碩士學位之前,他決定轉向藝術領域。他的父親一向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不過這時候他卻說:「你現在學得夠多了,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帶著父親的祝福,前田約翰遠赴日本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最後取得設計博士學位。在這裡,他先將自己「去電腦化」(uncomputerize),悠游於傳統的設計領域。但就在他以為自己已揚棄電腦、全心擁抱傳統藝術時,他的教授建議他應該創作「年輕一點的東西」,因為傳統藝術一直在那裡,等到七十歲再來做也不遲。因此他重新與電腦連線,利用電腦這種複雜工具創造出新穎的數位藝術型態。
就這樣,前田約翰的身上不僅融合了日本和美國文化的血液,也是科技與藝術的混合體。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回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指導「美學與電腦小組」,造就許多科技界與設計界的成功人士。現在電腦網頁上經常出現的FLASH動畫技術,也是他的一項重要貢獻。
走在科技發展的最前端,前田教授卻對日益複雜的科技設計起了反動之心。有一天,他驀然發現simplicity和complexity這兩個字都有MIT這三個字母,對他有如神諭。從此他以提倡「簡單」、平衡「複雜」為己任,帶頭成立一個「MIT簡單聯盟」(MIT SIMPLICITY Consortium),目的是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贏得業界踴躍支持,參與的成員包括嬌生、樂高、東芝、三星和時代公司等。這個聯盟的主張之一是,簡單並不必然就是廉價或功能少,而是要追求典雅與便利。
前田約翰在藝術上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得獎無數不及備載,例如:美國設計界最高榮譽史密森尼(Smithsonian)機構的國家設計獎(2001年)、日本朝日設計獎(2002年)、德國雷蒙洛伊(Raymond Loewy)基金會獎(2005年)、戴姆勒克萊斯勒設計獎(2000年)等等。他曾在巴黎、紐約、倫敦、舊金山、東京、大阪等地辦過多次個展,得到許多佳評。他的作品也獲紐約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史密森尼機構的國家設計美術館收藏。
他曾出版多本與圖像設計相關的書籍,如Design by Numbers(1999)、Maeda@Media(2000)、Creative Code: Aesthetics+Computation(2004)。為了訓練自己的管理能力,他於2001年重做學生攻讀MBA,兩年後取得學位。
想對前田約翰及他的作品了解更多,可上網站http://www.lawsofsimplicity.com,或他的個人網站media.mit.edu/~maeda。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世界日報》編譯。譯有《生命在愛中成長》、《愈成熟,愈快樂》、《巨龍》、《男人新中年主張》、《十誡》、《半斤非八兩》、《杜拉克精選:社會篇》、《完全通路行銷》、《關鍵十年》、《沃爾瑪王朝》、《藍海策略》、《思考型工作者》、《簡單的法則》、《急迫感》、《長尾理論》、《簡單的領導》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2007/03/31
BCB35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4178797
144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