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張忠謀自傳(上冊)
優惠價
85
$272

張忠謀自傳(上冊)

1931-1964

書籍介紹

台灣半導體之父.
台積電創辦人.

華人唯二榮獲電子電氣工程界最高獎章:IEEE榮譽獎章
張忠謀先生,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上冊)(1931~1964)

2018年6月5日,張忠謀先生在主持一手創辦32年的台積電股東會後,正式退休。台積電,全台市值最高,開創全球積體電路代工創新模式,引領台灣在世界級的半導體競賽中勝出,名列全球百大科技企業前十強,「張忠謀」與「台積電」一直是台灣科技與創新的代名詞。

從1987年創辦台積電,張忠謀的創新起手式,自代工服務向上延伸,深入技術研發與客製化開發,改善代工良率,與客戶共創雙贏,他優越的領導力與擘畫眼界一直令外界好奇。三十多年來,我們看著台積電不斷為台灣創造各式奇蹟,對於一手催生這些奇蹟的張忠謀,他的傳奇一生,更不能錯過。

1931年出生在中國大陸浙江寧波,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顛沛苦難,張忠謀於自傳上冊親筆寫下赴美求學前的18年青春歲月,「少年張忠謀」走過戰火大時代的蛻變,由今日的「科技教父」親自剖析,那股對生命的熱情與自律、對知識的渴求與堅持,一直到離開中國大陸到美國求學,始終如一。

然而,追尋人生夢想的過程,總有或多或少的徬徨,也曾攪動著張忠謀的心。從文學青年的夢想,商科與工科的抉擇,對於生命的思索與出路的探尋,對工作與讀書的取捨,他的前半生,無疑是年輕學子最好的典範教材。

在期待《張忠謀自傳.下冊》大開大闔的氣魄與創新之際,上冊的風雨人生路,已見巨人的智慧身影。

序 大時代的創造者 余秋雨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企業家傳記與回憶錄的用心 高希均
​自序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 張忠謀

第一章 「大時代」中的幼少年

第二章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

第三章 進入半導體業

第四章 初試啼聲──德州儀器公司

第五章 重拎書包──史丹福大學

附錄 文藝少年:伊莉莎伯/勝利的前夕/殺臭蟲
   科技觀點:台灣半導體業的機會/發展台灣科技業
   重要演講:知識經濟之迷思/談創新/終身學習因應挑戰

張忠謀大事年表

大時代的創新者

余秋雨

張忠謀先生在台灣,家喻戶曉。以他為董事長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無論從掌握的資金、還是每年獲利,在台灣都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在民意調查中,成為最受尊敬的十大企業家之一。但奇異的是,十大企業家中只有他一人並非成長於台灣,而是五十四歲時,才單槍匹馬從美國回來。因此,他在台灣的驕人業績,都創建於高齡歲月。

他的自傳從一開始就寫清楚了自己的兩大文化背景。一是對民族救亡的激情,二是對中國文學的愛好。「對民族救亡的激情」應該說從他祖父一代就形成了,由「百日維新」,「民主」、「科學」到顛沛流離,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與民族的安危緊緊相連,這就是他落筆第一句所說的「大時代」。「大時代」是他不可選擇的背景,既使他一生器宇軒昂、憂國憂民,又為他設置了某種心理上的敏感和障礙。另一個滋養他、又束縛他的背景是中國文學,他從早年開始就接受了先秦諸子、《史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桐城派和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白話文學,甚至差一點要想去做中文作家,被長輩以難以謀生的理由阻止。這兩大文化背景,各自都有美好的內涵,而且各自也都能通達現代,但是顯而易見,由這兩大背景鑄就的人,一定不是今天的張忠謀先生。張忠謀先生並沒有遺棄它們,只讓它們成為一種人生積澱,而不是生命主幹。這便是他在年輕時在美國完成的文化轉型。

術道兼具

文化轉型,要以文化的力量來完成。許多中國留學生熟悉了西方語言,習慣了西方生活,又掌握了專業技能,乍一看好像也完成了文化轉型,其實未必,因為他們把持的只是「術」而不是「道」,而術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取代道與道之間的對峙和對話。

好像冥冥中有一種力量在擺佈,張忠謀先生的三叔高瞻遠矚地替他先選擇了一年哈佛,而不是立即進入專業最對應的麻省理工。他在哈佛的一年,幾乎全方位地沈入了西方文明,從荷馬、彌爾頓、莎士比亞、海明威、奧斯汀、蕭伯納,讀到邱吉爾的二戰回憶錄和歷屆美國總統的演講,同時訂閱美國主要報刊、聽音樂、看演劇、參觀博物館、參加球賽和舞會、結交美國朋友,如此覆蓋遼闊又如饑似渴,當然會影響專業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但從生命全程來看,真可以說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他從根本上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重新塑造。張忠謀先生後來主持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為業,回台灣後又開創高科技企業,這種勢頭確實不是一般的中國留學生所能長久保持的,他的根本奧秘就在於那次從哈佛開始的重新塑造。他喜歡引用海明威的話,把自己在哈佛的獲得說成是「可帶走的盛宴」,並認為這餐盛宴滋補了他一生,包括他所從事的那些似乎與人文領域關係不大的科技工作,直到今天。

張忠謀 作者

一九三一年生於浙江鄞縣。一九四九年前往美國,就讀哈佛大學一年級,隔年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一九五二、五三年分別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

 

一九五五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自學半導體,開啟了對半導體的熱忱,與半導體結下一生之緣。一九五八年任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展開在德儀二十五年的工作生涯。進入德儀後,深受公司賞識,一九六一年獲德儀以「全薪、全費」送進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電機博士,一九六四年取得博士學位。回任德儀後,屢建戰功,一路晉升至積體電路部總經理、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及集團副總裁。但是德儀在一九七○年代迷途,把公司重心放在消費者電子產品上。一九八三年辭職德儀。

 

一九八四年任職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一九八五年受邀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隨後創立台積電,一九八七年台積電正式營運,並擔任董事長,以「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作為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作為三大競爭優勢,帶領公司堅定且穩步地前進,二○一八年,七奈米技術獨家領先世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專業晶片製造皆出自台積電,同年卸下台積電董事長,正式退休。

 

在他三十多年擘畫細耕下,台積電從一開始沒人看好的公司,成為全球沒人能夠忽視的公司,他開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了世界科技的進程,也改變了世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現與妻子張淑芬居住在台北,過著充實而寫意的退休生活。


2018/04/12

BCB432A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4713510945278

243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