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優勢臺灣
優惠價
$250

優勢臺灣

高希均文集(2)

$250

書籍介紹

作者以宏觀國際舞台的大格局思考為基點,對台灣社會脈動、生活素質及兩岸中國前景,提出反省與思考,完整呈現了一位經濟學家憂懷民族的用心,值得讀者反覆琢磨。

序 導向進步、繁榮與光明這一邊的一位知識分子 王作榮
序 傳播進步思想─高希均的理想與工作 孫震
作者序 縮影對台灣三十年的熱愛——寫在「高希均文集」出版前

國際借鏡篇

記一位可敬愛的「我不一定對」的美國教授
學者的典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門遜教授
談「西方專家」──讀「陶納說」後
「旅美雜感」的雜感
「莫索達」再也不會被攻陷
「蘇俄模式」是一個解不開的結
從「紐約客」到「墾荒著」
柴契爾首相的經濟政策不一定受歡迎,但受尊敬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當法國政府犯錯的時候
他會向雷根總統說什麼?
美國「挑戰者」意外的啟示──永恆的七十三秒
從蘇俄掩飾核能意外談起──「據實以告」是最好的原則
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

知識追求篇

留學季節談留學──兼談高中畢業生出國深造
分享知識──展開多讀書的運動
願天下人全是讀書人
造一座不夜城
抖落一身俗氣
民以「食」為天──讓精神食糧變成主食
偉大的領導者常是愛讀書的人
讀好書有無機會成本?
六億台幣捐珍本──提倡書香社會的美國例子
「供給」創造「需要」──把「賽伊法則」用在知識巿場上
知識內流與書刊捐贈
遠離知識就是走近無知
同一個地球,不同的世界
新讀書主義──一九九四年的自我要求

社會脈動篇

公事私辦
公時私辦
公物私用
以「聲」作則──論開放社會中的公開討論
主張有根據,堅持有道理
宴會桌上的最後一道菜
有「平凡」的國民才有「不平凡」的國家
大機場找不到小零錢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愛用國貨」愛國嗎?
做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
讓「出風頭的人」出頭
我們不要做守財奴──損贈不僅是富裕之花,更是關懷之果
不應當再孤獨的觀念
經濟成長遠比追逐權力重要

生活品質篇

生活水準與生活素質──論經濟發展的過程與目的
以中國人的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素質
大家一起來為美好的明天奉獻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疑中留情──引申美國的一句片語
旅歐感受的火花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建立一個乾乾淨淨的社會
不要做有錢的窮人
把中國人的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塑造尊嚴之島
遲來的智慧

中國前景篇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開除「球籍」還是開除「華籍」?
改善它勝過征服它
「立足台灣」如何立?「胸懷大陸」懷什麼?
國民黨應去大陸投資──一個歷史性立功的機會
冷靜,但不冷酷──邀請大陸人士來台「觀察」開會
不再分裂的中國
和平、轉變、救中國──期望於中共領導人
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
左右中國前景的二個觀念
格局決定結局──探討「經濟中國」前景
「台灣優勢」比「台灣優先」更重要

附錄︰創業維艱

經濟是我們的命脈──「天下」雜誌創刊詞
為什麼要創辦「遠見」?──「遠見」雜誌創刊詞
傳播進步觀念──「天下文化」的抱負

高希均著作年表

傳播進步思想──高希均的理想與工作

孫震

高教授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教書。然而身在異鄉,心懷祖國,常常運用可能的機會回國工作,推廣經濟知識,傳播現代觀念,以促進國家的進步。他傳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推動「以書櫃代替酒櫃」,鼓吹讀書,以建立一個「書香社會」,有很好的成績。

他與友人創辦「天下雜誌」,以流暢通曉的文字,分析複雜迷惑的經濟現象,在短短的四年之中,成為台灣讀者文摘以外最暢銷的刊物。

所出版的「天下叢書」,使很多好文章藉以流傳,也增進社會大眾的經濟知識。

他主持過的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中心,鼓吹提高生活素質。他並舉辦演講會、研討會,推廣經濟知識,他是台灣經濟知識普及化的一個大功臣。

高教授在「經濟學的世界」這本書中,似乎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門遜教授特別嚮往,他這樣寫道︰

「像胡適先生一樣,他自稱是一個樂觀者。他相信只要大家能鼓吹這種進步思想,公平合理的社會遲早會出現。」
「薩門遜教授走出純學術圈,傳播進步的思想,關切公眾的事務,減少了教室與社會的隔閡,縮短了理論和現實的距離。」

這一段文字也可以用來描寫高教授的理想,和他這些年來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所做的工作。

注︰這段文字是九年前台大孫校長為我的「經濟學的世界」所寫的一篇長序,現在選引其中的最後一部分,做為這本「文集」的序,仍是十分恰當。


希均附識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王作榮 
導向進步、繁榮與光明這一邊的一位知識分子


無論人類社會如何進步及變化,有一件事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人類的活動必然會受到某些觀念的支配,進而左右他們的命運,這一些無論古今中外都沒有例外。而觀念則來自少數知識分子。愈是偉大的知識分子,其所產生的觀念便愈能支配人類的活動,而且支配的範圍愈廣、時間愈久。

由於這種影響人類活動的觀念係來自知識分子,而真正偉大的知識分子也常以其觀念能支配人類活動、提升人類尊嚴、增進人類幸福為己任。這一點,中國知識分子了解的最為真切,做的也最為積極。

因此之故,在中國歷史上,職在幕前,或居幕後,振衰起敝,救亡圖存的,都是知識分子;或為國家求進步,或為人類謀改造,因而被殺戮、被摧殘,然而死而無悔的,也是知識分子。而且國家愈陷於危險,社會愈需要改造,知識分子也就愈活躍、愈積極、愈勇敢,而犧牲也就愈慘烈。

我們,有幸生活在自由中國的這一群中國人,正處在一個極端不調和的時代︰舊的規範不斷摧殘,新的規則不知建立。偏向這一邊,就是進步、繁榮與光明;偏向那一邊,就是落後、衰敗與黑暗。而這也正是知識分子善盡責任的時代。現代正需要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投袂而起,向社會灌輸正確的觀念,指出應走的道路,以無比的冷靜思考與溫暖愛心,將國家、將社會導向進步、繁榮與光明的一邊,一如歷代偉大知識分子更在這種時代之所為。

我們慶幸我們是處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容許知識分子扮演其應有的角色。我們更慶幸有一批知識分子正在不同的領域中,扮演這個角色,而吾友高希均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高先生以其豐富的一般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冷靜的腦與溫暖的心,孕育出具有智慧的新觀念、新構想,再以其熟練而有說服力的筆調,發而為文,正足以匡救社會時弊,奠立國家新基。我們深信我們的國家必將走向進步、繁榮與光明的一邊,而高希均先生則是少數推向這一邊的主要知識分子之一。

高希均先生多年來寫了無數的文章,每一篇都蘊含有新觀念與新構想,都對社會產生了無比的影響力,也對國家做了無比的貢獻。我們至盼負責實際責任的人現在就接受高希均先生的影響。

注︰上面的文字是摘引自一九八五年王作榮先生為我的「溫暖的心、冷靜的腦」一書再版時所寫的長序,前輩的期許,又增加了自身的責任。

希均附識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高希均 作者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1994/09/30

BGB055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2420

0

483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