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網路、手機、同儕、媒體……,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比以前複雜且混亂的環境。太多來自外界的誘惑與壓力,不但孩子很難不受影響,父母更是防不勝防,教養的過程有時彷彿一段遍佈險阻的旅程。 受外界影響的孩子,往往根據周遭的同儕團體、暴力電影、色情節目與饒舌歌詞,做出錯誤的決定。只有教導孩子自主思考,才免除外在的影響,讓孩子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且幸運的是,不論孩子多大,培養這樣的能力,永遠不嫌晚。
作者指出自主思考的孩子五項關鍵特質,並提出培養孩子這項能力的七大關鍵策略,協助孩子發展這些關鍵特質。 教養是段漫長艱難的過程,孩子可能有各種狀況發生。作者根據多年經驗,列出父母養育孩子時,從小到大、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89個教養難題,並提供務實的建議,幫助家長用輕聲細語,培養出富有同理心、自信、道德感與獨立思考的孩子。
第一篇 基本原則
前言
自我督導,能讓孩子獨立自信快樂
自我督導孩子的五項特質
瞭解內在指引與外界指引
第二篇 行動計畫:培養自我督導孩子的七項策略
策略一:創造合宜的家庭環境
徹底減少孩子受外界影響的機會
關於手足的影響
家庭認同的重要
策略二:協助孩子發展健康的內在對話
鼓勵內省的八種技巧
不健康的內在對話
策略三:幫助孩子發展內在直覺
示範如何使用直覺的力量
鼓勵孩子聽從自己的直覺
教導孩子如何加強他的直覺能力
玩直覺遊戲.
寫「直覺日記」
教孩子如何清楚地接收直覺訊息
策略四:教導孩子同理心
教導孩子什麼是「善良的自私」
藉由「同理心三層次」幫助孩子了解他人
幫助孩子藉由服務發展同理心
幫助孩子藉由內在對話發展同理心
幫助孩子藉由角色扮演發展同理心
運用「我的感受」教導孩子同理心
示範同理心
藉由不欺負弱者教導孩子同理心
策略五:促進內在對話
什麼是促進內在對話的教養方式
自我督導式管教的十二項基本前提
鼓勵自我督導的八項技巧
策略六:幫助孩子從失敗中站起來
和孩子討論我們自己的錯誤
永遠不要以限制表現機會做為懲罰
分享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
教孩子失敗的價值
教孩子盡力而為,而非達到完美
運用「錯誤競賽」
低調處理過去的錯誤
教導孩子容忍失敗
鼓勵犯錯
鼓勵獨立
不把失敗與自我價值混為一談
把受苦視為好事
策略七:幫助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影響
毒品與酒精
暴力行為
現代科技
匆促的生活
消費主義vs.儉樸至上
性行為
身體意象與對美的看法
非贏即輸的心態與競爭
結語
第三篇 特定的教養挑戰
輕聲細語,解決父母89個教養難題
附錄
青少年的權利等級
自我督導,能讓孩子自信獨立快樂
社會使命感促使我去找尋最有可能造成社會現況的原因。我在早先的研究中發現,人們面對社會問題時,通常都是從現象而非本源著手,因此問題雖然減緩,卻沒有根除。舉例來說,我們投注大筆金錢與資源在掃黑、社會福利政策、與毒品與酒精宣導的計畫上。我們也向毒梟與罪犯宣戰。我們做了那麼多事,卻沒有問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問題會出現?
我的結論是:孩子在今日社會面對的威脅與挑戰,其實來自一個原因:我們教養孩子成為受外界引導、而非由內心出發的人。換句話說,我們教導孩子,在下生命中的決定時,要以能否博得他人的同意和認可為準。這麼做,會讓孩子喪失人之所以優於其他生物的特質──思考的能力。
然而,當孩子能夠自我督導(self-directed),就能運用思考的力量,像刀一般劈開外界的影響:他會用理性判斷自己的決定所帶來的一切後果,把理性做為內在的控制機制。自我督導的孩子會在經過全盤考量之後才做決定,他做某個決定,是因為覺得這決定是對的,而不是因為這決定會讓別人更看重他。思考、或內在對話,是孩子自我督導的基石。我們必須努力將自我督導的精神灌輸給孩子,而且愈早愈好。
受外界指引的孩子永遠學不會自我對話與自我監督的技巧,這是不運用內在對話做決定的另一個壞處。缺乏這些技巧的孩子無法自我控制,也因此往往行事衝動。這樣的孩子只會對事件做出直接反應,而無法理性回應。他們是受外界指引的。稍後,我們會討論為什麼孩子會選擇此路而非彼路。最重要的是,本書提供積極的解決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改變路徑,走向自我督導之路。
2010/06/30
BGFB001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黑白
9789576218187
254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