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變革管理
優惠價
$300

變革管理

Managing Change and Transition
書籍介紹

因應變革與危機都對經理人而言,原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更別說是當今經理人所面對的亂局。本書為在過渡期間控制壓力、分享資訊提供了廣泛的建議與工具。

本書提供組織變革各式問題的解答,對任何階層的經理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指南。內容涵蓋:

.認清組織變革的必要。
.執行不同的變革方式。
.準備諸如購併與新領導階層等結構性轉變。
.處理員工對組織精簡的情緒反應,並協助員工適應。
.透過變革保持競爭力。

前言

1您準備好變革了嗎?
準備組織變革
受尊崇並有效率的領導人
變革的動機
無階級組織
準備迎接變革
摘要

2變革七部曲
系統性策略
七大步驟
領導人,經理人與人資專員的角色
要避免的錯誤
摘要

3執行
推動計畫
獲得關鍵人員的支援與參與
精雕細琢執行方案
以一貫的行為與訊息支援計畫
發展可行的架構
慶祝里程碑
不斷溝通
動用顧問
摘要

4社會與人為因素
對變革的反應
基層員工
抗拒者
變革觸媒
摘要

5協助員工適應
協助減少壓力與焦慮的策略
對變革的反應:失落與焦慮感
對變革反應的階段
傳統建議
員工能為自己做什麼
經理人能如何協助員工因應
省思抗拒者
摘要

6不斷變革
經由變革保持競爭力
連續不斷的漸進式變革
員工能應付嗎?
進行不斷的變革
摘要

附錄A:實用的執行工具
附錄B:如何選擇顧問,並與對方合作

理察.盧克

任選一種產業,你都很可能會發現,它在一九七○年代的風貌與八○年代截然不同。同樣的,接下來十年,八○年代的產業也已徹底改變。無論是農業綜合產業、航空旅遊、汽車製造、銀行業、生物科技、電腦、電子、製藥、鋼鐵、軟體,或是電信業,過去數十年來,這種種基礎穩固的行業,都至少歷經一次磨難。例如,改善品質、採用新方法、適應新技術、因應規章修改、迎戰新對手。而在未來幾年中,多數產業都將被迫經歷另一套新變革。

倘若產業本身改變如此徹底,顯然置身其中的企業,也經歷了自身特有的劇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新領導階層,還有幹勁十足、堅定的核心員工拯救、重整前,曾隨波逐流、每況愈下。而微軟(Microsoft)則從軟體公司,蛻變為電腦和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的整合者。過去二十多年來,奇異(General Electric)已接二連三歷經數波變革。而安隆(Enron)在管理階層詐欺,跌得粉身碎骨前,曾因創新的能源交易法而一飛沖天。這些公司所代表的,不過是企業轉型冒險故事中的一些章節。縱使是小如地方獨立書店的企業,都在改變營運的方式。而那些不變革的企業,注定要停滯或失敗。

儘管你不可能預期變革的時間、內容和地點,但卻是企業所能指望,或該策劃的。接受變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將使它們不至於視過渡期為威脅,而視為轉機,也就是重新創造企業與企業文化的良機。顯示工作生涯即將改變的指標包括:

合併、購併或拆解。合併、購併通常是組織賴以成長的手段,而拆解則是重新配置資產,或讓組織專注朝某些特定方向發展的策略性嘗試。而這類「重組性」的變革,幾乎都會導致職能重複,以致必須靠痛苦的裁員來解決。

推出新產品或服務。它們連結了企業與新顧客市場,甚至往往還有新對手。在這些狀況下,適應與學習是必要的。

新領導人。任何新領人會隨變革而來,應該是可以預見的。猶如舊房子的新屋主般,新領導人會試圖改變或改造既有的經營流程。在許多狀況下,這意味著高級主管得大幅汰

舊換新。一般來說,除非新領導人對身邊所有的員工感到放心,否則是不會安心的。這些新主管將帶來源源不絕的變革。

新科技。科技正在改變工作的世界,尤其是資訊科技,不僅在改變我們工作的方式,更在改變我們工作的時間,甚至工作的地點。如今有近兩成三的美國勞工從家裏、客戶端,或是衛星辦公室,進行部分「遠距辦公(telework)」。此外,所謂的「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y)」,也會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轉眼便過時。我們以往常聽說的「超級電腦」都到哪兒去了?在信用卡和自動櫃員機的時代裏,誰還需要旅行支票?這些全被取代了。

而組織必須不斷革新的事實,並不意味員工喜歡那流程,或變革的經驗令人愉快。反之,變革通常令人既沮喪,又挫折,而且一旦展開,往往會犧牲許多人。經理人常抱怨,變革曠日廢時,或是代價太高。相對的,有些人則擔心,要完成變革的任務,時間還不夠久,或是花費還不夠多。基層員工聲稱,「高層」只會空談。高層則抱怨基層扯他們後腿,而中級幹部更是責怪其他所有的人。

變革幾乎總是具有破壞性,有時甚至令人痛苦難忘。因此,許多人總竭力避免。然而,變革是組織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進步所不可或缺的。那些知道如何預測它、催化它,並因應它的人將發現,自己的事業與公司更令人滿意,也更成功。

前景

你將在本書中學會,如何建設性地因應變革,並如何協助公司、部門、員工因應改革帶來的劇變。此外,你也將學會實用的技巧,知道如何使變革更成功,並減輕手下員工的痛苦。

隨著每年數十本書與個案研究出版,有關變革管理的著述不僅廣泛,更有增無減。本書以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匯集了有關這主題的最佳資訊。它提供了組織內因應變革的必要資訊,不僅有來自當今商場的許多實例,還有無數實用的竅門,得以使你的努力更富效率。

第一章所提供的,是組織變革的面面觀,其中包括了結構、文化與流程上的變革,以及旨在徹底降低成本的變革。此外,它也檢視了應用這些計畫不同的方式。

第二章所探討的,是「準備迎接變革」的概念,這將協助你判斷,貴公司或單位是否準備好變革。事實顯示,有效率、受尊崇的領導人,以及無階級的文化,都將成為準備好變革的關鍵要素。如果貴組織在這些要素上很弱,本書提供了務實的建議,告訴您如何為成功的變革鋪路。

第三章詳述了有助於確保變革成功的七大步驟。它探討在變革的過程中,有哪些是「該做」與「不該做」的,並提供了協助「避免錯誤」的清單。

至於第四章所探討的,則是因應變革最難的部分,也就是─執行。本章的組織環繞著關鍵的執行活動,如動員、支援、計畫主動採取新措施、鼓勵與計畫一致的行為、建立授權的架構、慶祝里程碑,並不斷溝通。

第五章所探討的,是變革的社會與人為因素。那些置身組織體制內的經理人與員工,所擁有的身分、關係、情感,勢必會因變革而改變或動搖。這可以解釋部分組織變革的複雜性。身為經理人,你必須認清變革發生所在的社會體系,究竟有什麼中心性。為了達到那目的,本章的重心將放在任何變革都會遭遇的三種人身上,也就是基層員工、抗拒者與變革媒介。

而第六章的標題「協助員工適應」,已不言自明。那些被迫變革的員工,往往都會歷經包括震驚、憤怒期的「哀悼」過程,然後才會接受。身為經理人,了解這些階段,將能讓你得以協助員工適應變革。

最後一章所探討的是「不斷變革」的主題,其中提出了諸如:可能嗎?經理人與員工能因應嗎?太多變革所製造的問題,是否會比解決的問題更多?本章將回答這些問題,並針對如何透過微小、可處理的步驟,重塑精益求精的組織,提供實用的建議。

而書後兩份簡短的附錄,將補充本書其餘部分所提供的資訊。第一份所提供的,是因應不同層面組織變革的一些備忘錄與清單。第二份則是如何聘請與利用顧問的入門,因為顧問往往是變革中的關鍵人物。

儘管這些資料不會讓你成為因應變革的專家,但卻為你推動並持續變革,提供了權威、必要的建議。而對那些想知道更多的讀者,書後則提供了閱讀清單。

此外,「哈佛商業必讀系列」的官方網站,www.elearning.hbsp.org/businesstools ,也免費以互動的形式,提供了本系列叢書所引介的工具。

本書的內容是根據「哈佛商學院出版社」的一些書籍、文章與線上出版物所撰寫,而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陶德.基克(Todd Jick)針對執行,以及員工在適應變革時所經歷的問題所寫的講義;哈佛管理良師(Harvard ManageMentor)線上服務中的因應變革模式,還有麥可.比爾(Michael Beer)、伯特.史派克特(Bert Spector)、羅素.艾森史泰特(Russell Eisenstat)、尼汀.諾利亞(Nitin Nohria)與約翰.科特(John Kotter)所著的變革因應叢書與文章。

理察.盧克 作者
聖湯瑪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企管碩士,是位傑出專業的商業書寫作者,過去他曾撰寫及編著超過三十本書籍,被刊載過廣及各類主題的多篇商業文章。本書所屬的「哈佛商業必讀系列」叢書中,亦有數本即是由他執筆或編撰,包括《創新管理》、《專案就是要這樣管理》、《如何吞下一頭大象:高績效團體創新突圍的&34960;訣》等(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楊幼蘭 譯者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譯作曾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89年與92年度金書獎。翻譯作品包括《漫步中國股市》、《沒有對手的競爭》、《改造企業》、《跨組織再造》、《創新管理》、《即興創意》、《日不落行銷》、《病菌與人類的戰爭》、《玻璃、紙、咖啡豆》等數十本書。


2005/04/29

BHBE05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5.1×22.8cm

黑白

986-417-472-X

142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