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我的愚樂舅舅
優惠價
85
$153

我的愚樂舅舅

Mon Oncle
書籍介紹

我的愚樂舅舅 簡報檔下載

我有一個舅舅,他從來不缺糗事及蠢事,
而這正是與他為伴的妙處。
他是個直挺挺的高個子,
走路時一跳一跳的,身子微微向前傾,
動不動就逢人打招呼。

只要跟著舅舅的腳步走,鬧笑話的事就愈來愈多,
但是看著他接受命運捉弄時,
那副不露神色、連眉頭也不皺一下、自認倒楣的模樣,
令我有時懷疑,他說不定是故意引起這些滑稽事的……

對我來說,愚樂舅舅可就像個笨拙的魔術師,
處處令人發噱、令人驚奇。
與舅舅在一起的日子,
是我童年裡最高潮迭起的一段時光,
也是我生命中最初的那一道曙光。

電影「我的舅舅」YOUTUBE連結:
片頭愚樂舅舅的公寓我的家之一我的家之二撞電燈桿遊戲

譯後記
閒閒沒事做,萬歲!

張喬玟

觸目所及皆是舒適;
悠閒,卻四處也找不著了。
—— 艾曼紐.托德

法國大導演賈克.大地曾經表示過他很喜歡散步,特別是當他可以邊走邊吹口哨的時候;愚樂先生在電影「我的舅舅」裡,也幾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有時候用腳,有時候是他那輛會發出怪響的電動腳踏車。

拍一部頌揚無所事事的電影,不管在哪個時代,好像都算是個冒險。尤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工作」等於「生命價值」等於「自我定位」,我連一天不工作都會不自覺羞愧起來,甚至產生罪惡感,實在沒辦法想像我若是成天散步會成個什麼樣。有一回我不經意跟法國醫生提起這件事,他圓睜著眼,嘴巴大開,「您一定是頭殼壞掉了」,我彷彿從他的表情讀出了這個結論:如果可以,他大概巴不得天天休診。

雖然我沒辦法天天遊蕩街頭,倒是很欣然空下一段時間來讀書。比方說《我的愚樂舅舅》,這是一則讓人「連呼吸都會慢下來」的故事。

這回愚樂先生出現在《我的愚樂舅舅》裡。比起《愚樂先生的秀逗假期》裡的他,好像又更悠閒了一些。他明明不在渡假,卻也沒在工作。假如我們替工作下兩個定義:「例行事務」或「生產活動」,我敢說賈克.大地一定毫不猶豫選擇第一個。阿佩爾工廠裡的職員光是閒嗑牙,直到看見老闆的狗達奇,才趕緊開始工作;愚樂先生本該監視五號機器,卻打了瞌睡;傑哈把寫功課的時間拿來玩立體遊戲書籍,模仿花園那隻會噴水的魚(小說中並未提及,不過第36頁的插圖有畫出來);阿佩爾太太追捕灰塵的誇張動作,更是強調出所謂工作,不過是一件「例行事務」。

然而,若我們硬要說愚樂先生游手好閒,那也太不公平了。他陪傑哈玩、照顧他、逗他開心(再成功不過了);他滿足所有家人對他的要求——他接送傑哈,來參加花園派對,試著找工作,甚至還離開巴黎到鄉下去;他非常「敦親睦鄰」,跟整個社區的人(從拾荒老人到門房太太的女兒)都相處融洽,廣結善緣。我們不能光把他的不務正業看成「不事生產」,而是應該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發現,他的行為其實還具有正面的社交意義,並為整個故事製造出悠哉從容氛圍的價值。

優哉游哉,從容自得,幾乎是一門失傳的藝術,抑或海外奇談異說。

對很多人來說,是這樣子沒錯,除了一個人以外。

愚樂這個舅舅既沒錢、又沒工作,而且除了熱烈的人情味、寬容以及好脾氣以外,好像也沒有其他顯著的才能。他的表情也許透露得不多,但從他的舉動卻看得出來他對那些「因為歲月不饒人而遭淘汰之物品」,有著深切的憐惜之情,象徵他對世界潮流煞不住進步的感嘆。他對傑哈居住的摩登世界,明顯相當驚駭,只要踏上他妹妹的家,就迫不及待想逃開。他不會使用阿佩爾太太家的廚房器具,也不知道該怎麼坐好一張鐵椅……

在《我的愚樂舅舅》裡,故事場景被劃分為兩個世界:傑哈的摩登住宅區,以及愚樂先生的老舊社區,這兩個世界之間是一道頹圮坍塌的牆。前者有很多規則要遵守,「不可以對著牆壁投球,不可以在會滾動的礫石上跑步,不可以在地上畫畫」;在愚樂先生的小廣場上,居民們「一邊談天、一邊閒逛,不時摸摸水果及蔬菜。他們常常自己動手來,付錢和找錢也都自己效勞」,日子過得百無顧忌。

很多人批評賈克.大地的某些電影有反現代化的傾向。賈克.大地表示,所謂的現代化,只不過是為了上層階級才存在,而他希望能夠捍衛其他市井小民。這股氣魄令我不禁想起書中描寫愚樂先生住的老舊社區,說那裡的房子「使盡原始的力量抵抗潮流」。

故事除了傳達出科技的冷漠與制式化之外,「我的舅舅」是賈克.大地作品中,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將家庭親情當作故事核心的電影。夫妻、父子,也許還有甥舅,建築起三段「既親近又陌生」的關係。比起「愚樂先生的假期」,「我的舅舅」故事明確,架構清楚完整,也傳達了訊息;愚樂先生的存在有點像個守護天使,他教會傑哈珍愛自然以及平凡,他讓傑哈短暫的童年嘗到了樂趣,並讓阿佩爾先生在劇終重新贏回傑哈的心。

賈克.大地透過他的鏡頭,成功營造出一個在新與舊之間左右為難的時代氣氛,從所有平凡事物中提煉出耀眼的生命力。卡葉爾則是用他的筆觸,將浪漫愜意的人情味生動描述,歷歷如繪,向我們溫柔道出所有隱含在人物、事物間,那股說不出口的情感。

我拍了電影,他替電影寫了小說。
我的每一張畫面轉變成文字,每一組鏡頭轉變成句子。
這怎麼可能呢?
我起初很擔心,現在卻很安心。
我敢說,
如果我要替這部電影寫一本書的話,
我會很希望能寫得像這本書一樣。

 —— 賈克.大地(Jacques Tati),法國大導演 

卡葉爾 作者

1931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艾羅省(Hérault),既是作家、劇作家、導演,也是法國最有才華的對白編寫家之一。在高等師範學院主修歷史及文學的卡葉爾,原本希望成為歷史學家,卻為了投身於繪畫及寫作,決定放棄此一志向。1957年,他的第一本小說《Lézard》問世,他也在此時結識本書繪者皮耶.埃代,兩人成為好友。卡葉爾最擅長改編作品,所有經他改寫而搬上舞台或螢幕的劇本皆廣受各方好評。卡葉爾與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在1988年共同改編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於隔年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張喬玟 譯者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國內出版社兩年餘,於2002年渡法,入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就讀。曾為法國Assimil出版社擔任中法文審校工作。譯有《在我媽媽家的三天》(天下文化出版)。現定居巴黎。


2008/07/30

BLHS0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1715

173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