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愚樂先生的秀逗假期
優惠價
85
$187

愚樂先生的秀逗假期

Les Vacances de M. Hulot
書籍介紹

愚樂先生的秀逗假期  簡報檔下載 

愚樂先生是胡鬧之神、出糗大王,
他對福雷德太太說「早安,先生」,還親吻男士們的手。
這位彬彬有禮、膽小如鼠、但無疑沒有壞心眼的長腿怪ㄎㄚ,
開著那輛會放砲的車子,以破壞王之姿前來,陪我們渡過這個假期。
他像一陣突發、但清涼的龍捲風,刮進我們無趣的生活之中。

他真是一顆滑稽的不定時炸彈:
他以為史慕特先生在偷窺,狠狠踹了他屁股,卻發現踢錯人啦;
他駕輕舟出海,小船赫然頭尾對折起來,
像一把收起來的圓規,把他夾成三明治;
他舉起沾滿樹葉的車輪內胎,竟被當成致祭的花圈,
把一場哀悽的喪禮,搞成歡樂惜別會 ……
相信我,如果沒人阻止,
他準會教我們嘗遍各種滋味,
害人家想無聊都不行。

不論在海灘上,還是在旅店裡,
我們仍不免隨身帶著各自的職業病;
唯獨愚樂,這個好動兒,
在渡假的時候,就有渡假的樣子。
當愚樂人不在的時候,日子變得好難捱;
而當他出現的時候,世界頓時光亮了起來,萬物都對我微笑呢。

電影「愚樂的假期」YOUTUBE連結: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第十段

附記
賈克.大地派給觀眾的作業

張喬玟

當查理.卓別林於一九一四年在美國創造出那個褲子太鬆、上衣太緊、鞋子過大的小鬍子查洛(Charlot)的時候,賈克.大地不過是個七歲的孩子。他還不知道自己一生會不斷給世人拿來跟喜劇傳奇卓別林相提並論。等輪到這個生於巴黎近郊、生性內向的小男孩,把他最受人津津樂道的人物——愚樂先生呈現在世人眼前,已經是一九五三年的事了。

對賈克.大地來說,能與卓別林這樣的天才相比,自然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不過這也正巧是個機會,讓觀眾發現他的獨特性。

大地在接受著名電影理論家昂德烈巴贊(André Bazin)與名導方斯華楚浮的訪問時,曾經如此表示:「愚樂人來到墓園,為了修車,他在後車箱裡翻找一把手搖柄,結果弄掉了一個內胎,樹葉沾黏上這個內胎,葬儀社的人誤當成葬禮花圈把它拿走了……倘若交由卓別林安排——如果他覺得這個笑點夠棒,值得放進他的電影裡的話,我是不怎麼肯定啦;但是我想,愚樂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登場;不過當愚樂注意到情況尷尬(他的汽車干擾到葬禮儀式的進行),而他打開後車箱發現內胎的時候,卓別林的愚樂會『為了觀眾』 (因為沒有人想得出來脫困的方法,卓別林直接給觀眾答案),自己把葉子黏上內胎,弄成花圈的樣子。這個動作會讓觀眾覺得這個人物實在太神奇了,因為沒有人能想出讓愚樂脫困的辦法。卓別林會在螢幕上替觀眾製造出一個笑點出來,讓他們發笑,讓他們覺得這個人物太讚了。正是這一點,讓大家看出兩種完全相反的風格。我的愚樂從來沒搞笑過。他一點也不厲害,因為在車子裡翻找、弄掉東西再撿起來,這種事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再正常不過了。」 

的確,無論愚樂是如何把自己搞得那麼可笑,都只是純粹偶然。愚樂本身沒太多神奇可言,神奇的是那個就愛開他玩笑的老天爺。

大地式「笑」果:重回幽默本質

現代人看慣了亞當山德勒的耍白痴、艾迪墨菲有點不入流的搞笑,恐怕五十多年前笑癱了全世界一大票人(甚至現在的某群人)的愚樂先生,顯得遜斃了。曾幾何時,人類的幽默感變得如此貧瘠,需要噁心、下流的畫面才能逗笑自己呢?

好幾年前的某天早上,我搭捷運上班(木柵線),整個車廂裡的氣氛很委靡,沒有人交談。這時坐在我面前行李架上的小女孩,突然指著車窗底下的行人,跟她弟弟說:「你看!好像芭比娃娃喔!」也許是因為車廂裡面幾無人聲,也許是因為孩子一興奮就會天真的忘形高喊,這句話把每個昏昏欲睡的大人都叫醒了(比鬧鐘還靈),還逗笑了好一群人。倒不是這個小女孩說了什麼空前絕後的大笑話,她也沒有搞笑的意思,只是她的所說所為,讓在場那些一大早出門接受上班酷刑的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愚樂式幽默就是這個。

它不是那種讓人像火山噴發一樣哄堂大笑的風格,而是宛如花朵緩緩綻開來一樣,讓人嘴角向上拉出弧度,偶爾心中還會微微暖了起來。

就像你突然在一張拍有走路人潮的照片裡,發現照片角落有一個人滑倒,或是摳鼻孔什麼的

就像愚樂先生在這段象徵時光暫停的假期裡面,在這一群靜止不動的渡假客們當中,在這片定格畫面中獨獨動個不停。唐突,無厘頭。

有些笑料是不必非要誇張的鋪陳設計,才能達到博君一笑的效果的。每個人都有在看見或聽見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不由自主噗嗤一笑的本能。

卓別林的喜感來自他的機智,大地的幽默來自他的純真。

卓別林是天才,大地不是。

進戲院看愚樂先生,除了電影票,請自備想像力

有異於大部分喜劇,大地的作品不是只要觀眾一兩個鐘頭無事可做的時間而已,還要有細膩的觀察力,與豐富的創造力。如何不靠少得可憐、細碎、生硬的對白(還經常讓其他聲音給蓋了過去,讓人聽不清楚),改而利用手勢、表情、動作去幻想劇情,想像當中的趣味性。

「我送你們去渡假,」大地曾說:「隨你們怎麼過都行。但要是你們渡完假,卻沒有收穫,那就是你們的問題了!我,我只不過負責提供設施罷了。」他的言下之意,是指他不會去伺候觀眾,引導觀眾,而是每個觀眾必須帶著自己的作品離開戲院。大地留待觀眾自行替故事加油添味,放任他們去編造故事的劇情,嘗試從中開挖出自己的想法,不必束縛在既定的劇情裡面,他也很歡迎大眾放入自己的經驗談。

當然,愚樂先生在假期一劇裡的遭遇,我都沒有過(幸好!),但只要一記起當中幾件愚樂不由自主的糗事,我就會想起小時候一段往事。

有一回,媽媽帶我跟姊姊一起去吃甜不辣,我姊擠了半天擠不出番茄醬來,氣得將尖尖的罐嘴轉過來,用眼睛猛瞧細小的洞口(幹嘛這麼做呢?),突然番茄醬選擇在這個時候出來給她一個surprise,噴得她整臉都是。我還記得我們三個人當場笑得停不下來,簡直快斷氣了。

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地點早就隨著歲月,洗掉差不多了,但是紅色番茄醬「噗」一聲噴射在我姊臉上的那一瞬間,以及我們三個人哈哈大笑的那個畫面,卻只有愈加清晰的份兒。

我拍了電影,他替電影寫了小說。我的每一張畫面轉變成文字,每一組鏡頭轉變成句子。這怎麼可能呢?我起初很擔心,現在卻很安心。我敢說,如果我要替這部電影寫一本書的話,我會很希望能寫得像這本書一樣。

—— 賈克.大地(Jacques Tati),法國大導演


譯介
這個法國佬,你非認識不可

張喬玟

一九五二年,揚名國際的法國導演賈克.大地卸下那個留著小鬍子、身穿制服、頭戴法國高帽的郵差方斯華(電影「假日樂」主人翁)形象,改戴上一頂怪異的小帽子,穿上稍嫌短的長褲、條紋襪,還啣著一根直挺挺的菸斗。這個人姓愚樂,名字不詳。大家管他叫愚樂先生。

愚樂先生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人物。大地對他的裝扮、姿態乃至移動方式,無一寸不仔細照料。在電影「愚樂先生的假期」裡,他身穿格子呢西裝外套(在其他故事裡的穿著則是風衣),頭戴小帽,嘴裡啣著菸斗,有點短的長褲露出底下的條紋襪。這個樣子其實有點英國紳士的味道。大地一直想創造一個比渾身散發出濃重法國氣息的郵差方斯華還要國際化的角色,愚樂先生成全了他的願望。

愚樂先生有個相當與眾不同的姿態,他「身子拘禮的向前傾,雙腿直挺,腳跟併攏」,像是「在挑戰重力與物理定律似的」;愚樂好像透過這個姿態在傳達些什麼訊息,但是我們卻除了覺得他既像在道歉又像在耍寶以外,實在猜不出其他意思來。

他行走跟站定時的方式也很有趣。「他正來到樓梯底部,像個腳踩彈簧的木偶,開始愉快的攀爬。他走路的方式跟一般人很不一樣。」愚樂先生似乎很不願意將他這個「彈性十足」的腳步,完全踩放在階梯台階上(或是路上、沙灘上),而他立定的時候幾乎只有腳尖觸地,似乎希望盡可能不要給地球造成負擔。

還有,愚樂先生的表情是猜不透的,我們在上面看不出害怕、悲傷、歡樂、和其他各種情緒的跡象,唯一表露出來的神情是「天真無邪的圓眼睛,凝視眼前的殘局」。這種情緒表達的缺乏,又更加深了愚樂先生這個角色難以捉摸的神祕性。

高大、僵硬、又像隻袋鼠,這樣的外在形象本身似乎就是個令人發笑的保證了,不過我們對愚樂先生的認識,並不該只局限於此。

看在眾人眼中,愚樂先生全身散發出一股怪裡怪氣的味道,真是個怪胎,他們如是說。看在我的眼裡,那叫孩童似的質樸純真。愚樂先生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而且很難靜下心來,不管幹什麼事兒,都是正經八百的。我會說他其實是一個認真、善盡角色職責的人:渡假的時候就盡情享受假期;當人家舅舅的時候,就隨傳隨到,是個一級棒的孩子王……他喜歡社交,待人親切有禮,又有服務精神,簡直就是個現代騎士,難能可貴的好青年……

他只是有點……有點「帶衰」罷了。

「愚樂先生的假期」故事發生在一九五0年代的法國。雖然薪水照付的特休假制度已經實施了二十多年,但法國人一直要到戰後才真正開始享受休假的樂趣。我們的愚樂先生正是在如此的氣氛下,來到布列塔尼的海岸邊,自己玩得很愉快,卻狠狠打擾了其他渡假客(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在這一整群同樣下褟在海灘旅店的食宿客們平靜無波(應該說死氣沉沉吧)的渡假時光中,愚樂先生掀起驚濤駭浪來。瑞典片名甚至直接取為「掃興鬼」。

愚樂先生的一舉一動,流露出一種令人偷偷心羨的逍遙自在,可是這種自主性、獨特性卻又太令那些循規蹈矩、有合群理念的人感到刺眼,好像在挑戰這些人的既定想法,隱隱觸痛他們。正因為愚樂先生不願隨波逐流,所以被眾人打入冷宮。人是有尋求秩序、想找到立身之處的天性是沒錯,但人同時也有掙脫秩序、保有想像和探索的自由渴望啊!

如果我們的焦點只是單單而且遠遠的鎖定在愚樂先生糗事的「結果」上面,那他確實只是個行徑可笑之人而已,甚至還像個小丑;然若我們知道將眼光放在愚樂先生身上,一刻也不要移開,透過凝視、親近,去探索愚樂先生的世界,我想,我們會發現除了可笑之外,還有其他太多太多的感受。

是的,因為賈克.大地毫無疑問是一位深植人心的超級巨匠,但他的作品不見得必須抬著脖子抬到發痠來瞻仰。你可以不必先做功課,不必擔心看不懂,只要 enjoy 就可以了。

二00五年,我在巴黎某家法雅客的新書平台上,發現兩本封面精美的小說,作者名喚尚—克婁德.卡葉爾,他在好久以前把賈克.大地最有名的兩部電影改寫成小說。這次剛重新改版,還熱騰騰的哩。當時我心裡只反覆想著「一定要出中文版、一定要出中文版」,甚至連有沒有拿回找錢,怎麼到家的都不記得了。

今年,無論你是愚樂先生的舊雨還是新知,無論你有沒有機會看過他在大螢幕上的表現,都可以透過卡葉爾的文字來珍藏他的影像。中文版《愚樂先生的秀逗假期》和《我的愚樂舅舅》雖然來得晚了一點(日文版於一九九五年出版),但愚樂先生的神采可以橫越各個年代,他就像長不大的彼得潘,永遠不會褪色,因此不管你認識他是什麼時候的事,都不嫌太遲。

也許你們應該趕快翻下去讀讀看!

卡葉爾 作者

1931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艾羅省(Hérault),既是作家、劇作家、導演,也是法國最有才華的對白編寫家之一。在高等師範學院主修歷史及文學的卡葉爾,原本希望成為歷史學家,卻為了投身於繪畫及寫作,決定放棄此一志向。1957年,他的第一本小說《Lézard》問世,他也在此時結識本書繪者皮耶.埃代,兩人成為好友。卡葉爾最擅長改編作品,所有經他改寫而搬上舞台或螢幕的劇本皆廣受各方好評。卡葉爾與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在1988年共同改編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於隔年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張喬玟 譯者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國內出版社兩年餘,於2002年渡法,入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就讀。曾為法國Assimil出版社擔任中法文審校工作。譯有《在我媽媽家的三天》(天下文化出版)。現定居巴黎。


2008/07/30

BLHS0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1722

223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