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這世界充滿缺憾與不公,
人生來也總有貴賤賢愚、命運順逆,
幸而還有這些人間天使、肉身菩薩,
用大愛洗去苦難,帶來光明與希望,
體現人類最高的生命價值。
衷心祈願閱讀本書的您,能對書中天使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
感受到一些觸動、一些溫暖、一些深思、一些火苗⋯。
如此,點滴愛心就能匯成汪洋,永不枯乾。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於二○○六年,在香港設立「愛心獎」,每年皆透過公平公開公正的甄選,找到隱藏在社會各階層的愛心楷模,加以表揚,希望藉由傳揚他們的愛心和善行,匡正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並期許此獎能成為「華人世界的愛心諾貝爾獎」。
本書收錄了十二位「愛心獎」得主的感人故事,這十二位人間天使,除了同樣擁有無私奉獻的愛心,行善方式則非常多元。有人用自身苦難,展現生命的高度,鼓勵天下失意人;有人善用專業,打造行善的定位器,讓效益更精準;有人不直接以金錢助人,而是協助對方找到自己的價值,提升生命的尊嚴;有人的涓滴愛心,竟能匯集成沛然巨流,震驚世人…。
每位愛心楷模都代表著至善至美、任勞任怨、不為環境所屈服的精神,尤其經年累月持續的行善,實非易事,值得敬佩及效法。祈願這份愛照亮人間每個角落,帶領我們跨越種族國界,消弭偏見與隔閡,走向美好和諧的未來。
序一 期待全人類進行愛心大 PK 楊志良
序二 照千一隅 李仁芳
序三 用心意,做公益 趙安安
序四 公益,從心開始 何玉美
自序 是他們,成就了美好的世界
專業,是善行的定位器
◆ 林志炫
◆ 陳葒
◆ 孫越
用苦難,示範生命的高度
◆ 蕭建華
◆ 郭盈蘭
◆ 鄭淑勻
涓滴細流,終成大海
◆ 趙文正
◆ 田家炳
◆ 杜聰
助人以金錢,不如助人得尊嚴
◆ 嚴長壽
◆ 林依瑩
◆ 張平宜
附錄
1.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
2. 愛心獎
何玉美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主席
我加入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的因緣,是因為看到前任主席錢立祐先生,「犧牲」豐足閒適的生活,親力親為、盡心盡力打造基金會的每個活動,尤其是基金會的「年度大戲」愛心獎,從籌備、初審、複審、終審、拜訪、頒獎,無不巨細靡遺地戮力參與。我好奇之餘,也深受感動,繼而滿心歡喜地加入慈善的隊伍。
「愛心獎」源自基金會創會主席林添茂先生,秉持「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乾涸」的信念,尋找出社會上不同角落的愛心楷模,再透過頒發獎金的方式,讓愛傳播到更多、更遠的角落,從而提升社會的善能量。
在過去的四年裏,卸任的錢主席秉持著「讓行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信念,努力發揮愛心獎的影響力及深化其意義,希望行善就像陽光和空氣般無處不在。基金會藉著尋找普世稀有且感動生命的愛心故事,祈願生命因為愛而更有意義,世界因為愛而更加美麗。
接任基金會主席之初,個人一直思索,如何讓這個以旅港台灣人為主的慈善基金會,持續參與有深度、有意義、有影響力的公益,特別是有創意、可複製的行善,讓小蝦米也能發揮大鯨魚的效果。
而祈願成為「華人世界愛心諾貝爾獎」的愛心奬,正是值得擴大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尤其愛心奬已經邁入第九個年頭了,四十幾位的愛心奬得主,猶如眾多熱情的太陽,持續照亮溫暖每個角落。透過本書,希望讓每位讀者有機會重新省思生命,甚至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列。「建立愛心平台、深化愛心力量」,本書的誕生,即是邁步並實踐此信念的重要里程碑。
非常感謝好友胡慧中小姐,在忙碌的生活中,仍然抽出時間撰寫本書。不但沒有任何報酬,還自掏腰包支付機票、飯店的費用,她的力挺支持,成就了本書的出版。最難得的是她一直強調,她是最大的「獲益者」,因為透過與愛心楷模的接觸,她的生命有更多的體悟,也更豐富且充滿感動。在陪伴採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這位過去的「大明星」,真情真性、隨和負責、愛心滿溢、良善美麗的一面。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她要復出呢!
最後要感謝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大力協助,他們為社會散播正能量的使命感及決心,非常令我感動。合作過程中的盡心盡力、敬業專業,也使移居海外已久的我們,備感溫馨愉快。無條件的愛,是真正的大愛。
本書裡有滿滿的愛,那是無關名利得失的付出。閱讀愛的故事,就是一種幸福。
摘自《在人間遇見天使:12個以愛改變世界的故事》序四
好在,這本書是一種記錄。
記錄那些善心人士積功立德的故事,觀察、整理他們多年助人的心歷路程和起心動念的轉折,希望借此書讓他(她)們的正能量,能夠繼續發光發熱,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同時希望感染、鼓勵社會上更多的朋友,升起助人的善念。
這些被記錄的人和事,都是在「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裏,得過「愛心獎」的愛心楷模,所有善行事蹟都是千真萬確,而且是持續長久時間,堅持地付出。
「愛心獎」是透過推薦人提名,經過基金會及社會賢達的嚴格評審、考察,及多次的嚴謹討論,歷經初審、複審、終審,最後才決定把獎頒給誰。而「愛心獎」為了把那些默默行善的人找出來,再用基金會的平台給他們支持和獎勵,工程也是非常巨大。幸而何主席及其他基金會同仁們,都樂此不疲。他們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忽然間,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他們及愛心楷模都是大菩薩,都是光明天使,他們成就了美好的世界!
於是我有一個想法,一種衝動,很想把這些存在人世間,天使般的事蹟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讓大家都知道人間有這樣一股正能量,這樣一種慈悲無我的善行。
一直以為,做善事的人必定都是大富大貴、有錢有勢的人,豈知不然。我訪問的那些愛心獎得主,幾乎都不是有錢人,也不完全靠錢去行善,而是用「全心全意」去幫人。例如孫越、趙文正、張平宜、杜聰、陳葒、鄭淑勻…,他們背後都有一段坎坷卻動人的故事,他們的行為,令我看到在這個世代幾乎消失的人性光輝,又再浮現。常常我們都在淚水、汗水交織當中,完成採訪;回來後,下筆前,又很惶恐,因為不知要怎樣落墨,才能完整又正確的描述他們。那種純善的起心動念,那種行善的毅力和堅持,絕非任何筆墨所能形容的。
摘自《在人間遇見天使:12個以愛改變世界的故事》自序
80年代台灣知名藝人,畢業於北一女(夜間部)、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夜間部)。求學期間為星探發掘拍片,成名作為電影「歡顏」,其他知名作品包括「皇天后土」、「霸王花」系列等。曾榮獲1979年亞洲影展「最有前途新人獎」、第16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84年獲得大陸百花獎「最受歡迎女演員」(是第一個大陸地區以外榮獲此獎的演員)。 1997年與著名眼科醫生、曾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的何志平結婚,婚後定居香港,逐漸少有露面或有關消息出現,也沒有個人的部落格或facebook,偶為《明報》等週刊撰寫散文小品。 自認懶人散仙的她,除了女兒,最近最認真上心的是對本書的繕寫紀錄。 2014年年初,受好友之邀,加入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擔任總理一職,為公益奉獻、傳遞善念。
2014/11/27
BBP35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彩色
9789863206019
254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