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尼泊爾大地震,數十秒搖晃,造成無數民眾喪生、房屋廟宇倒塌毀損,佛陀故鄉為之破碎,財務損失難以估算。慈濟人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前後派出共十一梯次的賑災團隊,不僅發揮急難救災之效,更為災後的中長期援助計畫建立穩固基礎。
驚天災難,震裂古佛國的社會與家庭,卻在無形中將佛法從西傳之地帶回始源之處,種下佛法復興的契機。佛法的西饋回歸,代表慈濟人不只為受苦難者付出,更是將佛陀教導落實在日常修行之中。
災難是日漸失調的環境發出的警訊,「慈悲在人間」不是口號,而是每一位信守慈濟法門的弟子莫敢或忘的日常作為。證嚴法師針對不同救災階段的開示,除宏觀指示援助方向,更從微觀處提醒所有人——「救災,更要救心」。尼泊爾賑災行動不只是一場短暫的生命教育,更期盼將行善種子深耕當地、開花結果,走出未來的菩提大道。
序 慈悲依然在人間 釋證嚴
卷一 賑災行動,是一場生命教育
01 兩面鐘
02 盤旋在喜馬拉雅山上空
03 尼泊爾的引路人
04 擁抱古城
05 在破碎的大地重新站起
06 彷彿橘色之花,開在大地
07 斷垣殘壁中,撒下善種子
08 在空中接力
09 帳篷是我家
10 田中央、大樹下、麥浪間
11 愛的衛星定位
12 在佛陀的故鄉,浴佛
13 發諸至誠,放入人心
14 再度強震七點三
15 從臺灣,來到臺灣
16 最需要的,最有價值
17 用生命走入生命
18 翻轉手心的方向
19 這一條路,鋪滿歌聲
20 種子落地,一生無量
21 悲傷城市的希望活力
22 Namaste!向你的內在靈性致敬
23 初試啼聲
24 四大志業深入尼泊爾
25 慈悲科技在佛陀故鄉
卷二 佛教東傳,西饋回歸
26 四月初八佛誕辰
27 佛教源頭藍毘尼
28 藍毘尼的菩薩道
29 從無憂樹下,到娑羅雙樹下
30 從五千公尺高山飛下來
31 望向東方
卷三 用大愛,和佛陀故土相連
32 大愛接力,承擔使命——黃秋良
33 溫柔賑災力——羅美珠
34 長守在佛國故鄉——黃誠浩
35 導引良善的力量——施雅竹
36 統籌物資的靈魂人物——梁貴勝
37 尼泊爾人醫會的推手——徐榮源、張群明
38 營養的補給者——香積團隊
卷四 布善種子,在地開枝散葉
39 需要菩薩的時代——巴山.查德里
40 佛法所行處,菩薩遍湧出——納瑞許.杜加
41 形影不離一百天——尼爾蒂斯.釋迦
42 東方,有一個琉璃世界——勝偉.甘瓦利
43 最純淨的教誨——坤達
44 每一日,都有慈悲的刻度——攸尼斯
45 影像的生命力量——蘇門
46 來自尼泊爾的臺灣女婿——劉馬尼
47 心靈的莊嚴——丹羅
48 希望種子,因愛發芽——巴山
49 運轉善行——拉威
50 因為是「一家人」
後記 向美好的心光,致敬 潘煊
慈悲依然在人間
釋證嚴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個清朗夜空下,天地寧靜祥和,佛陀夜睹明星,覺悟見性,透徹宇宙萬物之理,人間從此有了佛法,人心受到究竟的啟迪。證嚴常在凌晨時分,仰望日夜交替的長天,那分靜寂清澄總讓人滿懷感恩,懷想佛世時代亙古的星空。
時空遞嬗千百年,佛陀故鄉古老的大地,在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一場強烈地震,短短三十秒搖晃,造成尼泊爾八千多人喪生,看到如此慘重的災情,內心悲痛無比。
慈濟人在第一時間即尋思馳援管道,克服萬難,在震後七十多小時抵達加德滿都,展開賑災行動。此後的一百多個日子裡,十一個國家地區的志工,先後十一個梯次大愛接力,深入災區,為受災鄉親提供醫療義診、物資發放、臨時帳篷安置等,陪伴尼泊爾走過世紀災難。
尼泊爾社會階級嚴明,然而慈濟人在發放時,面對每一位鄉親,都是九十度彎腰鞠躬,平等尊敬地獻上物資。誠懇身行,感動當地富商投入付出的行列,親自走近貧窮人,彎腰鞠躬親手布施。慈濟人巧用智慧「教富濟貧」,打破當地既有的貴賤觀念,在佛法式微的國度,重現佛陀「一切眾生無差別」的平等觀。
在為受災者送上物資的同時,慈濟人更是「濟貧教富」,帶動民眾體會點滴布施也可助人,即使只是五元、十元響應「竹筒歲月」,一念愛心就能發揮無限力量。
尼泊爾的「竹筒歲月」,一如半世紀之前,慈濟從花蓮起步的「竹筒歲月」,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悲心。從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至今大愛身影遍布寰宇,慈善足跡已走過九十四個國家地區。而就在慈濟邁入第五十年之際,尼泊爾的驚天一震,讓久蒙法乳恩澤的慈濟人再次踏上佛陀故土。
佛陀是真實的覺悟者,以親身體現的真理說法度眾,盡其一生遊化各地,為人類留下珍貴的精神資產。
西元七世紀,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帶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讓佛法得以東傳。
西元二十世紀,我的皈依師父印順導師,畢生推動佛教人間化,將艱深難懂的佛經義理,落實在生活中。一九六三年,頂禮皈依導師時,師父殷殷叮囑「為佛教,為眾生」,自此拳拳服膺,不曾須臾或忘。半世紀以來,慈濟的人間菩薩道,在世界各地膚慰苦難,皆出自「為佛教,為眾生」的根本精神。
二○一六年十月,第四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國際著名學者紛紛來到臺灣,以「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為主題,展開論述。美國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赫曼.李奧納(Herman Dutch Leonard)教授,遠從波士頓來臺,在論壇中做一小時的專題演講。為了這一小時,他不惜搭機四十多小時往返,他說這一趟來是為了表達感恩,因為慈濟的案例,帶給哈佛商學院的師生珍貴而重大的啟發。
佛法通達宇宙萬理,也貼近人間;慈濟即是應時代、應世間的實踐法門。慈濟人的大愛行動,出於真誠與使命,遇事立即回應,既是為需要的苦難人付出,更是回報佛陀行菩薩道的教導。
尼泊爾實業家查德里先生曾經來訪慈濟,他在出發前特地親往佛陀出生地,掬起藍毘尼的一把泥土,盛裝在盒子裡專程送來花蓮,他的誠懇用心,令人十分感動。期盼他能將慈濟精神落實在尼泊爾,讓佛法回歸佛陀的故鄉。有佛法作為依歸,人心才能煥發穩實的力量,真正的自助助人。
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兩年,仍有不少鄉親住在臨時帳篷,二○一七年三月中旬,當地警方進入帳篷區清場,拆走大約四百四十頂帳篷,超過兩千位受災鄉親再度無家可歸。舊傷新痛,今後何去何從?令人憂心。
冀求翻轉人生,唯有依靠教育,若能好好教育下一代,便會有充滿希望的未來。慈濟即將援建三間中小學和一所大學,未來將永久矗立在尼泊爾,傳播人文的芳香。慈濟人感念佛恩,將佛法帶回佛陀的故鄉,守護受災民眾走過艱苦黑暗的同時,相信慈濟人會在佛陀故土走出一條菩提大直道。
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即是將愛與覺悟的種子深植人心,尼泊爾重建之路仍是漫長,慈濟人體會佛心、解悟佛陀本懷,七百多個日子過去了,愛一直都在,慈悲依然在人間。
佛陀故鄉尼泊爾,於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發生規模7.8強震,大地崩壞、人心撕裂。驚天浩劫造成社會動盪,除依靠短期急難救助重建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中長期援計畫中,將幾乎在尼泊爾已失傳的佛陀教義,帶回佛國故土,從而深植人心。
佛法透過災難示現,慈悲因人的實踐而常在人間。證嚴法師期盼眾人能以愛鋪路,用自己的生命走入他人的生命,勇於承擔、利益眾人。生命教育帶動「心」與「善」的循環,慈濟人用大愛接力,陪伴尼泊爾人民在破碎的大地重新站起。天下事,需要天下人共同成就;為佛教,為眾生,社會就能因此祥和,不再出現世紀災難。
出生於埔里小鎮,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歷任雜誌、新聞媒體編輯、撰述等職。
多年來得遇因緣,寫作佛教傳記與理念,傳達人間美善事蹟。
著有《慈悲在人間:走過尼泊爾震災之路》、《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巡禮》、《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慢行聽禪:殷琪問法 聖嚴解惑》、《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相信閱讀:天下文化25年的故事》等書。
2017/05/03
BGB44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2023
280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