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究天人之際,彰顯人與自然界這層讓人深省的新關係。
天氣,就在我們24小時的生活之中,尤其近年來極端氣象與異常氣候的頻繁出現,「看天行事」的生意,背後蘊藏了沒有被發掘利用的個人化龐大商機。
彭啟明突破過去每天僅有新聞氣象10分鐘的被關注度,利用新科技與氣象專業解讀各種日常生活的天氣預測,創立台灣第一家民營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打造出新藍海。
比精準預測天氣更強大的
是從Open Data中
一眼找出藍海在哪裡的盈利能力。
在這本書裡,彭啟明將從有趣實用的氣候生活知識出發,提升科學素養。帶領讀者掌握大數據應用帶來的氣候商機,以及創世代利用新科技找到藍海之後,如何守業?
【推薦序】 擘劃心中的大氣田/林能暉(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PartA 創業路上的追夢人
A01 與「天」結緣
A02 創業的起點
A03 我本天仙雷雨師
A04 全台第一張天氣保單
A05 在炎夏中飆雪
A06 包山包海的氣象需求
A07 算不到的天邊一朵雲
A08 窺破天機,趨吉避凶
A09 氣象偵探還原現場
A10 氣象主播這一行
A11 不一樣的大愛台氣象新聞
A12 網路時代,自媒體崛起
PartB 氣象資訊的傳教士
B01 氣象,是救人的專業
B02 颱風的重點是緊急應變,不是放假
B03 颱風假的代價
B04 閃電,比你想像的更頻繁
B05 朦朧之島——台灣的空污危機
B06 何時不再苦於旱澇,永享好山好水?
B07 驚世災難,警世覺悟
B08 川普效應:地球的浩劫?
B09 少肉多蔬救地球
PartC 期待共享資訊的開放社會
C01 高手在民間,開放讓資料價值極大化
C02 小公司也有機會嶄露頭角
C03 不再擁「資」自重,創造產官雙贏
C04 打開台電黑箱,建立開放機制
後記
做一個「地球社會企業」之夢
專業創業開拓新局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在現今創新的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預測技術日新月異,除了提升預報的準確度,為現代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性,更創造了無限商機,「天有可測風雲」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彭啟明博士善用所學大氣專業,將氣象預報以商業模式經營,創立天氣風險公司。過去對氣象預報較關切的對象或許是農夫和漁民,然而在各種產業蓬勃發展下,各行各業逐漸以氣象預報訊息預先為後續商品行銷、活動展開、行程規劃、生產製造等訂定因應策略。彭博士積極推動天氣保單,將氣象與公司經營關係做連結與分析,將一般氣象轉為客製化的氣象服務,降低未知之天候狀況對產業之威脅。對於政府單位而言,天候預測之訊息更加重要,舉凡舉辦大型活動如:今年的世大運,或氣候異常可能導致之災害等,可預作政策規劃,將各種可能的傷害減至最低。
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致力於氣象領域之努力與投入,將氣象專業結合預報訊息傳遞予社會大眾,本書中更詳細述說關於彭博士創業成立天氣風險公司的推展業務相關策略、於創業道路上面臨的挑戰,以及歷經調適與應對等,其結合所學創立自己的一番事業,創造新契機,值得年輕人深讀與體悟。
身為臺北市的大家長,我極力鼓勵年輕人不怕失敗、勇於創新。於創業上本府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三年來,我們成立的「StartUP@Taipei」創業服務辦公室,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從技術研發、創新育成到創業補助,給予多項創業所需的支援,本書彭博士的天氣風險管理創業故事,道出如何將傳統氣象預報創造出嶄新的商機,精采可期,誠心推薦予各位讀者。
擘劃心中的大氣田
林能暉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彭啟明博士是我一九九二年回國任教後的第一個博士班學生,雖然小我九歲,但我們都有典型四、五年級台灣人的韌性與勇於挑戰的熱情。在他身上,我也看見當年的自己。當時我剛回國,為了建立台灣本土的大氣環境研究基礎,常帶著他全台灣上山下海跑透透,「掌握有限的機會,創造無限的生機」,這是我常常和他分享的座右銘,也結下二十五年亦師亦友之緣。
啟明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一度徬徨於未來的抉擇,甚至質疑所學專業的發展空間!我以自己走過的路,鼓勵他勇敢尋找藍海,尤其在先進國家,氣象是個產業,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並舉了幾個成功案例與未來可能發展,激發他的熱情與實現自我的動力。剛好台灣實施國防役,讓他留校做了四年的博士後研究,在這段期間,我們從大氣環境的基本研究,到應用至雲霧化學、空氣污染、酸雨、沙塵暴、長程輸送及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等,後來建立台灣的國際級高山背景觀測站,啟明無役不與,他也利用這四年籌畫屬於他的那片大氣田!
我們實驗室向來積極與國際連結,從啟明唸博士班開始,每年都支持他出國,雖然經費不多,但他總懂得投資自己。這幾年天氣風險開發公司非常國際化,甚至開創出幾條不同的道路,例如氣象主播、氣候變遷國際合作、開放資料、氣象資訊國際鏈結等。他常常客氣說都是當時一起跟著我偷學來的思維,其實台灣真的有很大的機會,只要願意付出,堅持專業,一定有所機會。
啟明是一位能文能武,可以靜得下心來且耐得住寂寞,勇於創新向前行!或許很多人看到他現在的成功,但可能不知道他常常犧牲假日留在實驗室,當我學生時,每天幾乎是最晚走的。他現在的成就絕非偶然,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一步一腳印踏出來的!這些聽起來容易,但真要做起來,還真的是不簡單。
這幾年台灣的氣象產業雖有氣象法鬆綁,但仍在部分法規限制下,氣象局似有與民爭利之嫌,主政者缺乏扶植產業觀與落實政策,和先進國家相比,氣象公司要在夾縫中生存頗為辛苦。我常常鼓勵啟明,在黑暗中只要有亮光,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任憑弱水三千,只取心中一瓢」,一定會有「水到渠成」時。
當天下文化出版社找啟明出書,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努力的故事時,我很樂於推薦,因為他的故事足以證明台灣並不差!只要有心,能夠堅持,一定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科技雖然很發達,但是人已經不敢說「人定勝天」這句話。但是,科技絕對可以讓人與自然界更為和諧,也可以幫助人類更瞭解自然。
《天有可測風雲》,不只講氣象,更是要彰顯人與自然界這層讓人深省的新關係。
——張善政 前行政院院長
彭啟明博士是我們熟知、我所敬佩的氣象主播,但他的的成就並不止於方寸螢幕。竭力拓展的氣象產業,更彰顯其智識與情懷。
——宋英杰 中國氣象先生
做為同樣著迷大氣與人類社會相關性的研究者,彭啟明是真正的氣象專家,深諳大氣與氣候變遷。他的新著值得一讀!
——Jill Peeters INGO「氣候無國界」發起人
「我和啟明是認識將近二十年的好朋友,我稍早他幾年創業,這一路走來,我們相互祝福鼓勵。從愛爾達創立以來我每天都在打仗,因為商場瞬息萬變,唯有一直待在舞台上,才有機會;比起精準預測天氣更強大的是他從Open Data中一眼看出藍海在哪裡的盈利能力。這本書道盡了在達人光環背後,他有多拚。」
——陳怡君 愛爾達科技執行長
氣象學家,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博士,現任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大愛電視台氣象主播,國立中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氣象法修訂後取得台灣第一張個人及公司氣象預報證照,成功將氣象生活化及產業化,並推動台灣的開放資料。專長在氣候變遷、大氣化學及風險管理。
台大政治系、政大新聞所,曾任財經記者多年,現為文字工作者。
作品曾獲金書獎、金鼎獎、吳大猷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
2017/11/30
BGB45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3372
248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