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自丁渝洲兒時隨父母逃離山東、落戶宜蘭為起點,娓娓記述一個熱愛籃球的少年,從軍後脫胎換骨,自少尉到將軍的三十年陸軍之路。他曾數度駐防戰地金門,歷任金西師師長、作戰署署長、總部參謀長、八軍團司令,以及陸軍步校官校校長等要職。
一九九八年丁渝洲突然被調任軍情局長,從此跨入諱莫如深的情治領域,五年內陸續擢升為國安局長、國安會祕書長,成為最高情治首長;任內親歷兩國論、九二一大地震、台灣首度政黨輪替、一邊一國、美國九一一等重大事件;並與李登輝、陳水扁兩位總統單獨見面各七十次以上,對二人性格特質及行事風格,有細膩的近身觀察。
二○○○年風暴倏起,國安局連續發生潘希賢案及劉冠軍案,不但牽扯出內鬥疑雲,前後任局長殷宗文與丁渝洲交惡之說甚囂塵上之外,更引爆所謂的國安密帳,輿論無不嚴厲批評。丁渝洲自認為了國家安全,忍辱負重,默然承擔,於二○○二年遭監察院彈劾後,請辭國安會祕書長。
丁渝洲一本軍人本色,在序中自剖,出書是為歷史留下紀錄,為國家提出建言,也是為個人榮譽奮戰;他將以最誠摯的態度面對自己、社會以及讀者。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文集、傳記、回憶錄的用心 高希均
自序 丁渝洲
序 章 渡海
上 卷 陸軍三十年
第一章 成為軍人
第二章 戰地去來
第三章 從作戰看台灣
第四章 將軍之路
第五章 波灣戰爭的啟示
第六章 提槍上國會
第七章 防衛南台灣
第八章 短暫的陸官治校
中卷 走入情治
第九章軍 事情報局
第十章台 海情報戰
第十一章 國家安全局
第十二章 決策圈外
第十三章 總統大選
第十四章 嚴守中立
第十五章 歷史的巨變
第十六章 去與留
下卷 綠營裡
第十七章 新政府上路
第十八章 潘希賢事件
第十九章 劉冠軍案
第二十章 改革的契機
第二十一章 情治新理念
第二十二章 情報與外交
第二十三章 揮別國安局
第二十四章 國家安全會議
第二十五章 九一一事件
第二十六章 中共陰影下
第二十七章 政務官的困境
第二十八章 辭職與申辯
第二十九章 國安密帳
第三十章 我的未完成與回顧
第三十一章 統獨之辨
尾聲 落地生根
後記 汪士淳 丁渝洲大事記
退伍一年半之後,去年九月我再度返回金門。承蒙金防部司令賈輔義將軍、老友高坑牛肉店陳雅商先生及宏波陶瓷廠顏達仁先生的熱情款待,讓我感受到金門的人情、一草一木依然還是那麼親切。那陣子,其實是我心緒波動的時刻,他們的友誼,給了我很大的寬慰。
回想三十多年的軍公職生涯,充滿了意外與感恩。我自陸軍官校畢業後,一步一腳印地埋頭苦幹,在兩年金門、兩年台灣的輪調中,先後五度駐防金門,從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到少將,都在金門晉升,所以對這裡充滿了感情。
就一個軍人來講,我歷練了許多職務,在每個職務中所想的所做的,都是為了維護台澎金馬的安全,雖然沒有機會為國家在戰場上效命,但在每個職務上都能為國盡忠。
我們一生的成敗,有些方面可以操之在我,那就是專業的素養、敬業的態度,以及高尚的情操;不能操之在我的則是機運。前者具備的條件愈好,機運相對也愈高,只有自己充分做好準備,才能隨時把握每個出現的機會。
從步入軍中起,我只有一個簡單想法,就是盡可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不要讓長官操心,也不要帶給部屬困擾,希望做每件事永遠比長官想得快一點、好一點,我一生就在點點滴滴的自我要求中成長,所以在軍中,我有時被稱為「點滴將軍」;我也常強調「一夜精神」,今天晚上能完成的事就不必等到明天,而被稱為「拚命三郎」。在如此單純的理念下,腳踏實地走過漫漫軍公職生涯。
退伍之後一轉眼,下個月就要滿六十歲了,回顧這一生,沒有父母、家人的全力支持與鼓勵,以及長官的提拔,絕不可能有今天。
我自己雖然很努力,但也相當幸運。誠如一位長官所言:「軍人是英雄的事業,同時也是無情的事業。」在每個重要的軍職上,不能有重大的挫折,否則軍人的事業隨時都會中止。這不比政界的公職選舉,選輸了可以重新再來,軍人如果發生挫敗是沒有下一次的,只有回家。所以,我很幸運,也知道感恩惜福。
我只是個平凡的軍人,在長年的軍旅生涯中,不知做了多少硬體建設,卻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任何地方;所以我從未想過要出書交代些什麼。但自從我辭國安會祕書長職之後,就有許多朋友建議我應該出書,有的認為我離開陸軍轉任情治職務五年以來,正處於國家變化最大的關鍵時期,我能有幸參與並做近身觀察,應該為歷史留下紀錄;有的認為我有責任向社會大眾釐清國安密帳等弊案;也有的認為我所受的委屈應該求個公道等等。
對於友人的關心及期勉,一開始我都婉拒了,但建議出書的聲音始終不斷,加上看到台灣當前的政治紛爭、兩岸僵局、社會亂象、負面的大選活動,以及不時把退休的我捲入是非的漩渦中,最後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希均教授及王力行發行人的再三鼓勵下,我這才決定把過去軍公職生涯做個完整回顧。同時,高教授也推薦最適當的人選來協助我。
所謂適當,首要條件就是政黨色彩淡薄、政治立場中性,沒有在電視上論政,又有寫作的經驗;因此我要在這裡向曾親自邀約為我寫書的優秀政論家及媒體工作者說抱歉,因為我要讓讀者知道,這本書不帶政黨色彩,是中性的。
我既然決定寫書,依軍人對榮譽的重視,就要以最誠摯的態度來面對自己、面對社會以及我親愛的讀者。我把我成功的喜悅與讀者分享,但我也必須談到我的挫敗,如此才能供大家做參考;對於我的種種經歷,就要不瞻前顧後地誠實寫出,以對歷史有個交代。除了國家機密之外,我沒打算粉飾或隱藏些什麼,因為我相信,忠誠無私地回顧所帶出來的反省,最能讓我們的政府、政黨及社會人士看出問題之所在,並做出適切的調整。
我口述這本書時,一再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觀、忠於事實,一切要從國家、人民的立場及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已辭去公職,現在只有以言報國,希望能夠盡力維護我所鍾愛的台澎金馬。
我完成這本書時,正值第十一任總統大選之前。要出書的消息傳出後,一些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不要在選前出版,他們擔心我好不容易離開官場的是非,不要又被捲入總統大選的漩渦。我反覆思考以後,覺得好友們如果看到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我絕無絲毫想影響任何選情之意,我相信也不會影響選情。相反地,我希望這本書的見解能引起讀者正面的迴響與重視。
我在書裡呈現的是一個軍人的成長及奮鬥過程,情治單位對國家的貢獻,並就我所知道的國安密帳等大家關切又事關個人榮譽的事件,加以澄清。同時我在書裡也提供我在政黨輪替期間的從政經驗,希望作為未來執政團隊推動政務的參考,進而能領導國家向上提升。
我也從軍事及國防的角度來剖析當前國家安全的處境,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能共同思索這塊土地的安危問題,為關係國家生存發展的兩岸關係,找出一條可行之道,唯有停止分化及內耗,台灣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沒有高教授的鼓勵,我不可能出這本書;如果沒有士淳,這本書也不會這麼順利。我與士淳過去未曾謀面,我們有年齡的差距,但沒有溝通的困難;從去年九月十五日我第一次口述開始,邊寫邊準備,起初每星期兩次的口述到後來增為三次,終能在短短四個月之內有效率地完成此書。我特別要謝謝他以流暢的文筆及豐富的著作經驗,把原本可能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同時我也要藉這個機會來謝謝為我提供參考資料的朋友,他們是張榮豐、賴幸媛、蔡英文、胡鎮球、翁衍慶、康鳳、趙存國、胡筑生、楊國強、武劍剛、石鴻烈;還有我母親、大妹、妻子的協助,也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我感謝林登飛夫婦、簡文秀、黃和美、陳智亮、趙宏琦、黃福忠夫婦、吳俊郎、朱讚騫、馮國凱、丁中原、簡俊卿、鄭國皇、丁旭東、黃滄榮、楊豪琳等好友在我退休這段日子裡對我多方的協助,另外還有關心我的長官、民間友人與以往的同事,以及經常邀約我餐敘的初、高中及陸官同學,都在此一併表示由衷的謝意。
二○○四年二月四日於新店
2004/02/20
BGB20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254-9
510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