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那一年,生涯來到十字路口,我必須做出一個抉擇:是否要徹底離開學術圈,全心全意投入新事業。我拿出自己積蓄,加上爸媽調給我的頭寸,湊了5百萬資本額,成立了「天氣風險公司」。
圖片來源:freepik
創業的起點
我認真思考:如果不走學術,又希望能繼續做我最有熱情的大氣,並且能夠闖出一些名堂,還有什麼選項?
當初選擇攻讀大氣碩士、博士的初衷非常單純,就是有興趣,還沒有想清楚出路的問題。在我那個年代,大氣系的出路不廣,除了到氣象局工作、當氣象主播,或者進學術界做研究,很難想像還有其他可能性。
碩二時,在機緣巧合下協助氣象局做一個案子,載一位氣象局的職員去拿東西。那天我媽媽剛好也在車上,不知為什麼,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工作與待遇,那個人談到他是台大畢業,在氣象局已經有20年年資,但薪水只有4萬多塊。
回程時,媽媽淡淡地問了我一句:「人家做了20年,薪水只有4萬塊,這樣你會想進去嗎?」
記得在30歲生日那天,正好也通過論文口試拿到博士學位,雙喜臨門,按理說應該要很開心,我卻完全快樂不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說不出來的沉重情緒。我赫然發現,走到而立之年,竟然只是剛拿到做學術的「門票」而已!如果想在這個專業領域闖出名堂,前面還有漫長且孤獨的路要走,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所以,我在後來4年博士後研究的時間裡,也一再仔細思考自己轉型的各種可能性。
氣象是門好生意
那一年,生涯來到十字路口,我必須做出一個抉擇:是否要徹底離開學術圈,全心全意投入新事業。
2003年,在朋友的鼓勵之下,我參加了聯合工商教育基金會前董事長徐立德舉辦的「登峰創業營創業競賽」。這個競賽是要收費的,在半年期間,主辦單位提供參賽者一系列的創業相關課程,諸如企劃、行銷、業務、財務,等於是一個專門針對創業者的密集特訓班。上完課以後,學員要繳交一份創業計畫書,脫穎而出者將可獲得投資。
我很幸運獲得第2名的肯定,得到140萬元的獎金。不過,這筆獎勵並不是可供隨意支配的獎金,而是以入股方式挹注的資金,換句話說,得獎者必須真的登記成立一家公司才能運用這筆錢。
我本來就打算玩真的,於是就拿出自己積蓄,加上爸媽調給我的頭寸,湊了5百萬資本額,成立了「天氣風險公司」。
然而,公司成立的頭兩年,我還沒徹底離開學術圈,透過參與中央大學的育成中心,一邊忙新創事業,一邊繼續在學校做研究,蠟燭兩頭燒。
因為我做的這門生意是台灣沒有人做過的,沒有什麼遊戲規則或行情可以參考,剛開始,為了建立獲利模式還真是傷透腦筋。
我想要做的是資訊服務業,計費方式可以一筆一筆算,像是商事法律師跟某些企業客戶長期配合,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也可以像算命師一樣論件計酬,幫小孩取名字或批一次命盤收一次費用。收費問題還算小的,真正的關鍵在於,雖然掌握了專業資訊,但到底要服務誰呢?
雖然過去在學界跟一些公家單位建立了一點人脈,但並不想把天氣風險公司變成一間專門靠政府案子維生的顧問公司,這樣公司發展會有局限。可是若想不依靠政府專案,就必須另謀出路。
當時已經有零星的新聞報導「天氣商機」,但是,就只是停留在商機,還沒有人想付錢買這些服務,大家都習慣看中央氣象局提供的免費資訊。我如果希望打開天氣資訊服務的能見度,必須主動出擊創造需求;而且,要讓客戶知道:中央氣象局是「大家的」氣象台,我們則是個人或企業「專屬的」氣象台,我們和氣象局並沒有衝突,提供的是更加值的產品,用符合客戶需求的方式呈現。
剛創業時,我連發票怎麼開都不知道,在學術圈時,不大需要去「叫賣」,但自己開公司就要想辦法說服客戶、把產品賣出去,如果不放下學者身段,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為了找客戶,我不知道做了多少的簡報檔,到處拜訪企業自我推銷,但大多都無功而返。皇天不負苦心人,2004年,我終於成功攻下一家大客戶:當年的手機巨人Nokia。
【書籍資訊】
摘自《天有可測風雲》
天下文化數位編輯